分享

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临床病理特征

 明哥病理芳草地 2023-12-09 发布于山东

        病例分享:49岁,男性,头顶部皮肤肿物,直径0.8cm。镜下如图所示:

图1:病变位于表皮下真皮内,中间可见扩张囊腔,似毛囊漏斗部扩张,腔内有角质性碎屑和皮脂腺分泌物,其周围可见众多放射状排列的成熟皮脂腺小叶。

2扩张囊腔周围可见众多放射状排列的成熟皮脂腺小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囊腔内见角质性碎屑和皮脂腺分泌物

图3:病变由增生和扩张的毛囊、增生的皮脂腺小叶,增生的纤维性间质3种成分组成。

图4:上皮结构周围有层状致密的硬化和纤维增生,纤维上皮结构与邻近增生间质间可有裂隙。间质成分包括胶原、弹性纤维、脂肪和血管组织,它们是肿瘤的组成成分。

图5:增生的皮脂腺小叶间见增生的纤维或胶原组织,可见少许脂肪及血管。

        病理诊断:符合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folliculosebaceous cystic hamartoma,FSCH)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错构瘤,由毛囊、皮脂腺和增生的间质成分组成生长缓慢,良性。1991年由Kimura等首次报道目前文献报道大约60例,男性略多见典型表现为孤立对称的小(直径约1cm)丘疹或结节,好发于面中部,尤其是鼻。报道的病例多为单发、无症状、粉嫩或肤色、表面光滑。也有非面部部分发生巨大皮损和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报道,一般发生于年轻人,但年龄分布广泛,出生时即可有皮损。曾有报道该病与葡萄酒色痣有关,多发性肿瘤发生于巨大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本病与Torre-Muir综合征无关。

        发病机制和组织学特征: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与毛囊瘤一样,损害在真皮内,由漏斗部囊腔构成,腔内有角质性碎屑和皮脂腺分泌物,毛发偶见其周围可见众多放射状排列的成熟皮脂腺小叶最初认为很少与表皮相连,但也可以有很多皮脂腺小叶通过皮脂腺导管与囊腔相连偶尔可见不同生长阶段的毛囊,有时毛囊结构畸形也可见小囊性顶泌汗腺, 上皮结构周围有层状致密的硬化和纤维增生,纤维上皮结构与邻近增生间质间有裂隙。间质成分包括胶原、弹性纤维、脂肪和血管组织,它们是肿瘤的组成成分,有时可以占主体。毛囊皮脂腺成分嵌在由梭形细胞构成的胶原基质中,梭形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和小而深染的细胞核。可见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显著的血管成分,血管周围纤维常增生。有时黏蛋白沉积显著,尤其是血管周围。也可见神经组织,角蛋白和中间丝聚合蛋白表达的研究显示肿瘤向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导管和皮脂腺细胞分化。

        鉴别诊断及治疗:FSCH主要鉴别诊断包括瘢痕疙瘩、毛囊瘤、纤维毛囊瘤和皮样囊肿。治疗上,手术切除病变并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是主要的,后天性FSCH往往因为病变生长影响了日常生活,发病后很久才寻求治疗,而先天性FSCH寻求治疗较早,生长速度较快,建议早期手术切除。该病的难点在于手术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术后均可治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