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南宋王象之《興地纪胜》之南阳之隆中既然襄阳网友不停地骂,那么

 古城布衣 2023-12-10 发布于河北
再论南宋王象之《興地纪胜》之南阳之隆中
既然襄阳网友不停地骂,那么最好的回击就是论证。
因为《與地纪胜》记载的关于“躬耕地”问题是唐宋两朝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拿唐宋的史料来论证。
唐朝建武候祠的记载:
看《唐会要》卷22,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七年五月十五日诏。“史籍所载。其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德行弥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指明有南阳郡诸葛亮(十六忠臣之一)
“所在宜置祠宇”,指明在唐朝南阳郡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
唐朝南阳郡辖八县治邓州,其中有南阳,穰县,淅川,向城,内乡,菊潭,新野等8县,这个武侯祠跟古隆中,号曰隆中所在区域没有一点关系。
再看唐文粹卷55中记载的“诸葛公碑”。
前面已经论述过,这里简单说,正面碑文是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炫书法(唐朝时的山南东道下辖邓州南阳县,李景让当然知道武侯祠在哪里),引书吕温的文章,其中“胥宇南阳,坚卧待主三顾,稍晚,群雄初定'。讲述了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待刘备三顾的经历。
碑阴“盖激备隆中以天下托”',“曩蹯南阳”,讲述了诸葛亮从前龙卧南阳,刘备到隆中三顾而天下三分的《草庐对》。此时的邓州(南阳郡)已和古隆中,号曰隆中没关系。
再结合《唐会要》卷22中所建的武侯祠,可以得出此碑文描述的南阳隆中武侯祠,就算是郡也跟古隆中,号曰隆中没关系,那么就是南阳县隆中(已有论证文章,早期的号被永久封了),这是“诸葛公碑”被首次的记载在南阳隆中卧龙岗上。
再看看南宋王象之《興地纪胜》之《與地记目碑》录中记载:
“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57 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维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载:“唐蜀丞相诸葛公碑,大中三年李景让撰,今在隆中。
这是南宋王象之《興地纪胜》的第二次“诸葛公碑”的记载。
这就对上了,既然诸葛公碑首次记载在南阳县隆中,王象之《興地纪胜》只是第二次转载,那么《與地记目碑录》中的“诸葛公碑,今在隆中”,此隆中也就是南阳县隆中,毫无疑问。
那么南宋王象之《興地纪胜》记载:“诸葛亮,字孔明,家于南阳之隆中,好《梁父吟》,自比管乐,事具《三国志》”中的南阳之隆中,就是指南阳县隆中是毫无疑问的。
南宋同时期的项安世亲历了“北地”金国南阳县隆中,
金国南阳县令元好问的《丰山怀古》之南阳县隆中,
岳飞拜谒诸葛亮,夜宿武侯祠之南阳县隆中,
就是最好的佐证。
由此可见,《興地纪胜》中记载的西晋刘弘的《诸葛故宅铭》,以及唐朝时《改封诸葛亮为武灵王》等8块碑,是立在南阳隆中卧龙岗上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也证明了事具《三国志》中的南阳就是指南阳县(宛县)。其佐证有:“《史记》之《秦本纪》“秦昭王27年,使司马错攻楚,敕罪人迁之南阳,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
《寄子瞻书》,诸葛亮说:“余自隆中结构草庐于卧龙岗下者……欲立庄舍于南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