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润万年|中国玉器史诗图卷

 RK588 2023-12-10 发布于美国
图片

玉龙

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画卷”展览

是为配合南京博物院建院90周年院庆而精心策划

前后历时三年,

国内40余家文博单位参与,

共展出文物600余件,

展品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国宝级文物、

一半以上都是各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致力于

打造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

看过本次特展的朋友

评价本场特展是这么多年来南京博物院办过的

最好一次特展(没有之一)。

2023年以来全国几座大城市陆续举办

早期文明玉器特展,

本人有幸无遗漏都有前往参加学习,

后面陆续将其整理与大家分享。

重要声明:

本公众号不从事收藏鉴定相关业务

玉器、青铜器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

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类型。

不过像南京博物院这次以玉器通史陈列形式,

少见也难得一见,

由于院方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加之本次特展

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与称赞,

临展厅里也是人满为患一度要排队观赏。

特将本人的观赏成果做个简单梳理。

顶级国宝助阵

图片

玉戈

商代

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 3 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国宝

玉戈是商周时期代表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盘龙城是出土商代早期玉戈最多的遗址,

且有青铜礼器和其它礼器与玉戈同出,

这些出土文物标志着商代高级贵族的身份。

图片

西王母神瑞叠胜形玉座屏

东汉

河北省定州市 43 号墓中山王刘畅墓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国宝

本次特展共邀请了三件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国宝参展。

图片

神兽纹玉樽

东汉1991年在湖南省安乡县南禅湾出土湖南博物院藏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国宝

除了禁止出境展出文物,还有许多尚未评级的新出土文物精品。

图片

玉龙 玉凤

肖家屋脊文化

湖南省澧县孙家岗遗址 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玉鹰新石器时期石家河文化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谭家岭遗址出土天门市博物馆藏

两只玉鹰相对镂空部分恰好为蛙形,这件是石家河文化的代表形器物由于出土有裂痕,一直不便展出,这件是首次公开亮相。据了解2024年春节会在盘龙城博物院举办相关主题的早期文明玉器特展,本人也会第一时间前往参观与诸位分享。

图片

汉玉代表作品

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6件精品

同时外借这是第一次。

第二排第一件为扬州博物馆藏镇馆之宝

东汉辟邪形玉壶。

汉代玉器是中华玉文化的

巅峰造极的时代。

图片

金蝉玉叶

明代

苏州五峰山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镇院之宝之一

玉生华夏

万年前,软玉加工技艺一经诞生,

就闪耀出亚欧大陆东端人类的智慧的光辉。

自此,从东北松辽平原到长江流域,

从西北昆仑山巅到南海之滨,

从摹写自然精灵到法天象地,

每个时代的玉文化都体现出对前代文化的继承,

与其他玉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此基础上

聚合而成了繁星如画的中华史前玉文化。

近万年出现的玉玦由北向南强劲传播后,

凌家滩与红山玉文化跨域千里、遥相呼应,

良渚文化琮类玉器广泛流布在华夏大地,

而此时龙山时代玉器上的神祖形象,

又己经成为时代信仰的其识……

在此过程中,华夏史前文明制度的不断完善,

动物、祖先、神灵,人神之间、天地之间的信仰,

次第萌生演化。

图片

遥远的洪荒时代,

自然的力量巨大而神秘。

因此,华夏先民等信万物皆有灵。

在生存探索中,

他们发现坚韧而温润的玉不仅可以作为工具,

更可用于与天地对语。

在东北乌苏里江畔的小南山,

中华民族感熟用玉的传统出现了。

由此,玉器承载起中华儿女对美的追求、

对信仰的寄托,

这些追求和寄托构成了中华民族万年用玉的

文明内涵。

图片

玉玦

新石器时期小南山文化

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遗址 1号墓出土

黑龙江考古研究所藏

玉器是饶河小南山遗址的突出特征。

2015年以来出土环、玦、管、珠、璧、斧等

各类玉器140余件,

部分玉器表面见有砂绳切割下的弧形痕迹。

根据文化特征和碳十四测年数据判断。

这批玉器的年代为九千多年前。

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器组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明达先生认为

礼仪是从头开始的。

玉玦装饰耳朵,成为人与人分化的第一样标志物,

是文明的开端。

玉器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

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图片

玉人面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地层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正面上部磨刻出月牙形双眼,

嘴部填充蚌壳以示牙齿。

背面上部磨一道横向凹槽,

在其两端向侧边钻孔,

在两侧边相对位置向背面斜向钻孔,

用于悬挂、镶嵌。

与之类似的微型 面具,

在兴隆注文化中发现多件,

是史前信仰的实物反映。

距今7000一4000年的华夏大地上,

史前社会正向统一的

“中华文明共同体”大步迈进。

开采玉料、制作美玉、寄托信仰等

用玉文化凝结了这个“文明体”的精神共识。

《禹贡》记载,美玉遍布华夏大地。

“最早的中国”诞生之初,

用玉文化丰富多彩,

玉得到了纯正,普遍的认同。

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性划分

最新进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差异和自身特色。

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

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

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

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

可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

其中,古国时代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5800年—距今5200年前后,

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和

江淮之间凌家滩遗址的发现为代表;

第二阶段,距今5200年—距今4300年前后,

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

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

这一阶段的文明发展呈多样性,

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

第三阶段,距今约4300年—距今3800年前后,

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

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

——国家文物局

图片

玉人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

第十六地点 4 号墓出土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藏

王人头戴扁平帽子,双手举手胸前,

与凌家滩玉人特征相似。

腿部修长,

说明玉人可能以站姿进行某种仪式。

图片

玉人

凌家滩文化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 29 号墓出土

玉人双腕戴满臂环,双手虔诚举于胸前,

呈蹲踞姿态。

同时发现的三件玉人,背面均钻有用的隧孔,

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或许是举行仪式的重要法器。

图片

玉兽面杖首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染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斜口筒形器

红山又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勾云形器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勾云形器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猪龙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凤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玉龙凤佩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双兽(鸮)佩

红山文化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玉龙

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玉鹰凌家滩文化1998年安徽含山铜闸镇凌家滩遗址出土

玉鹰是当时凌家滩人太阳崇拜、鸟崇拜、猪崇拜三位一体的综合体,造型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大汶口文化辗转向南部地区辐射的影响。

图片

玉神人

凌家滩文化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神人头雕像眼鼻以下残缺,

上挑的椭圆形眼与稍晚时代良渚文化

神人重圈眼睑结构显得颇为一致。

残存的跪姿神人像,

则与红山文化石神人下半跪姿相同。

两件玉器取用圆雕、高浮雕及打洼技法,

技艺更接近东北地区同时期的琢玉风格,

折射出跨地域文明间技术的交流与传承。

图片

石雕巫觋像

红山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出土

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上图参考比照 这件非本次特展展品)

图片

玉龟 玉签

凌家滩文化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 23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发现于腰部正中,共3件,

呈扇形放置,腹腔内各放置玉签。

腹甲还琢刻成龟甲样式。

这类玉器体现了史前先民崇拜自然神灵,

利用龟作为史前先民与天沟通、交流的载体。

图片

装柄型钺模型

崧泽文化

江苏省海安市青墩遗址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钺,手持玉钺,大权在握,

武器是实力的表现;

天子持钺,表示掌握了生杀之权。

——王明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图片

玉凿

新石器时代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顼饰

大汶口文化

江苏省新沂市花厅遗址北区墓地 60 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由出土时位手墓主颈项一周,

大璜置手胸前,左右由大到小,

轴对称式依次环绕环、璜、玉饰等,

整体组合错落有致。

其中的璜具有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玉器的典型风格,

大小环以及多边形浅浮雕佩饰

具有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色,

玉料和制作工艺也表现出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特征。

无论从考古学或是艺术学来看,

这组玉项饰都堪称史前玉器的杰作。

图片

良渚文化

组玉饰

成套的玉礼器是中华文明古国最显著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结晶。

其中良渚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最耀眼的

成套玉礼器,是王权的集中体现。

玉器用以通神是王权的外衣,王权才是至高无上,

所有的玉器都是拥有者权力、地位、身份的象征物。

——王明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图片

刻符璧

良渚文化晚期

江苏省兴化市蒋庄遺址 36 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在极少数良渚晚期的大型璧、琮和镯上,

会刻有图像符号。

它们常以高台状上或站立一鸟、飞鸟、

山峦及杆状等形态出现,

壁的侧边刻云状纹。

研究者认为,它们可能是文字的雏形,

也可能与良渚先民的信仰有关。

良渚文化刻符,对研究史前文化交流、

文明早期国家社会形态、

信仰与祭祀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

刻符十五节琮

良渚文化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人鸟兽玉杖饰

良渚文化早期

江办省昆山市赵陵山遗址 77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玉琮

良渚文化

杭州市余杭区反山墓地20号墓出土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藏

图片

玉神人

肖家屋脊文化

山西省候马市羊舌墓地 1号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獠牙神像玉牌饰

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


2018-2019年澧县孙家岗遗址M149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件玉牌饰神人表情夸张

巨目獠牙,

是先民心目中〝神祖”的形象,

与各地出土的神祖形象极为相似,


当为同源发展的原始宗教信仰。

此牌饰既反映出当时玉器制作工艺水平的精湛,

又向世人描绘出先民精神世界的图样。

此神像是嵌饰在长杆上,用以招降神灵。

图片

玉鹰石家河文化

图片

神祖面纹玉刀

龙山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玉神祖面纹玉钺

龙山文化

山西省黎城县后庄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神人对虎纹石刻

石峁文化

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护墙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牙璋

石峁文化

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征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征集

牙璋的文献记载见于 《周礼》。

清末《古玉國考》

首先将这种形制的玉器定名为牙璋。

自龙山时期出现之后,牙璋盛行开来。

墨色的玉在先秦文献中戴为 “玄玉”,

中原与西都地区曾以玄玉为贵。

如钺一样,它最初为用于斩杀的兵器,

逐渐演化为带有军事性质的祭祀礼仪用玉,

以示王权威严。

其流行时间长、分布范围广,

与华夏文明的传播紧密相连。

图片

活环链玉神人饰

商晚期(殷墟时期)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玉成中国

礼仪,

是社会分化、阶层出现的重要标志。

在度过“最早的中国”前夜后,

中原的二里头文化建立起

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朝-夏。

当夏崛起时,

曾有着“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

豪迈气势。

以牙璋为代表的夏文明玉礼器,

在不断扩散与凝聚共识的同时,

也让中华文明巨大的吸引力灿然显现。

商与西周,玉礼制一脉相承,

进一步奠定华夏礼仪制度的基石。

东周至秦汉,人文思维开始觉醒,

玉器逐步塑造起中华民族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

随着玉的不断礼制化,文明向心力的不断强化,

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不断加强,

最終百川汇聚,

成为奔涌翻腾的中华文明。

图片

牙璋

二里头文化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

七区7号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二里头遗址迄今共发现四件牙璋,

以该件形制最为复杂、制作工艺水平最高。

其扉牙部分横置呈龙形侧身状。

学界普遍认为,

牙璋是夏部族使用的一种特殊玉器,

是二里头时代国家政治制度的物质象征。

自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

甚至珠江流域和东南半岛地区

都曾发现牙璋的踪迹,

呈现出华夏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图片

虎钮四孔玉刀

十二桥 金沙文化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武钢工业港出土

1958年征集

湖北省博物馆藏

体量硕大,顶端镂雕匍匐猛虎。

一面为双明起阳,另一面为单线条阴刻。

从选材用料和类饰风格来看,

该玉刀无疑是极具蜀地风格的玉器。

夏商时期,蜀地青铜器的造型风格与

长江中游的器物风格极其相似的面貌。

这件大玉刀则实证了蜀地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

文化互动。

图片

龙纹璧

西周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

图片

龙纹圭(戈)

西周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

周人克商后,对同姓和异姓贵族进行大规模分封,

周代用玉制度主要体现在大量使用

玉圭、玉璧的仪轨道中。

在西周墓葬中,这些册命之玉多出土于棺椁之间的

盖板上或墓主腰腹部,

是代表墓主人身份、国别的信物,

更是代表周王赏给国君彰显其身份的礼器。

图片

项饰

西周

韩城市梁带村27号墓(芮桓公墓)出土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腕饰

西周

韩城市梁带村27号墓(芮桓公墓)出土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

双身碧面纹璧

战国晚期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1号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该璧是目前考古发现所见体量

最大的一件战汉玉器。

图片

水晶组佩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郎家庄大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钺春秋中晚期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纪王崮1号墓出土沂水县博物馆藏

这件是由春秋时期的工匠将商代的玉戈改制而成。

图片

史前玉器,春秋中晚期改制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纪王崮1号墓出土

沂水县博物馆藏

图片

玉龙

齐家文化玉琮,春秋晚期改制

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

商王村五组佩

战国晚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 1号墓出土

淄博市博物馆藏

由八件各式玉器组成,

不仅呈现了浪漫主义艺术造型和风尚,

也将镂空、减地、微雕等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具有典型的战国晚期楚式玉器风格。

战国末年,楚国吞并鲁国,与齐国接壤。

鲁国故城曾发现大量楚式玉器,

反映了鲁楚文化交流的频繁,

也折射出战国末年楚国手工业制作的繁荣。

图片

龙首街环双身玉帶钩

战国晚期

广东省广州市象山南越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图片

兽面纹玉铺首

战国晚期

广东省广州市象山南越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图片

龙首环

战国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四节龙凤活环玉佩

战国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片

神兽纹环

战国晚期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 1号墓出土

巢湖市博物馆藏

图片

玉舞人

战国晚期

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

玉卮

战国晚期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 1号墓出土

巢湖市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设计工艺至精,

无论从考古、艺术价值来说,

也堪称无价珍宝。

图片

仙人乘天马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陕西文物局刘云辉先生认为,

羽人就是仙人、骏马就是汉代的天马。

并认为这件作品

所表达的艺术主题就是长生不老,

欲乘天马而上天成仙。

是汉武帝终身追求长生不老求仙的艺术写照。

这件作品是用上等美玉,

以精湛的雕琢工艺,创造出

具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和明确时代特征、

追求形似和神韵完美结合的绝佳艺术品。

与汉武帝终身追求长生不老,

追求天马,羡慕神仙,

欲乘天马而上天成仙的幻想几乎完全契合。

图片

神兽玉壶

西汉晚期—东汉早期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老虎墩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玉辟邪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图片

玉辟邪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图片

玉熊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图片

玉凤鸟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图片

玉人首

西汉中期

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图片

鎏金银铜人

西汉早期

江苏省盱眙市大云山

江都王墓园 1 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云龙玉饰

战国晚期一西汉早期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藏

图片

S形玉龙

战国晚期一西汉早期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藏

图片

玛瑙头饰

西汉早期

大云山汉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宜子孙”出廓璧

东汉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老虎墩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乾隆御题“长乐”谷纹璧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玉美神州

中华民族对玉的称许和推崇,并不在其

〝黄金有价玉无价”的高昴,更在其“九德早扬馨”的祈盼。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完善人格、高尚境界、清平世道的探寻求索。玉,凝聚了华夏广土巨族的共识,勾勒出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精神图景。

玉,上,可以是“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的历史大事件载体;下,可以是寻常妇孺、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玉,就这样走进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散发出温润而近人、缤纷叉雅洁的光华。

图片

玉组佩两组

三国魏晋

山西省寿阳县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安徽省当涂县青山 23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片

玉组佩

北周

陕西省西咸新区朱家寨建德六年(577)辛凯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玉梁金宝钿带

北朝一唐早期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贞观元年(627)

窦皦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带把玻璃杯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

开泰七年(1018)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琥珀璎珞

內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

开泰七年 (1018年)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

内蒙古通辽市 吐尔基山辽墓出士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藏

图片

古代书房复原设计

图片

团龙玉带饰

明晚期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出土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图片

嵌宝碧玉龙带钩

明晚期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图片

徐渭像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并龙纹玉盂

金花丝云龙纹金盒

明代

北京十三陵万历皇帝内棺出土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图片

冠饰 簪子

明代

江苏省无锡市大墙门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玉兔捣药

明晚期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出土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图片

嵌宝金托玉爵

明代

北京十三陵万历皇帝内棺出土

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图片

“太上皇帝之宝”青玉交龙钮玉玺

清嘉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作用。

图片

玉石梅花铜镀金珐琅盆景

清代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玉仙女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仿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清南京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