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看这一篇就够了!

 doudou0427 2023-12-11 发布于福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置于降主动脉内,外接控制装置,随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进行充气和放气,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

01.IABP 的原理

IABP的设计思路

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动脉压力降低,无法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同时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减少;此时即使给予充分的血管活性药物仍然难以奏效。若于降主动脉内置入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时球囊快速放气,造成空腔效应,则能够起到降低后负荷的作用,增加了心排血量,改善了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增加尿量,同时伴有心率下降;而在心脏舒张开始、主动脉瓣关闭时球囊快速充气,增加了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注。

IABP的参数选择

触发模式 

共有四种触发模式可供选择,分别为心电触发、压力触发、固有频率和起搏模式,前两种较为常用。心电触发以R波为触发信号,压力触发以收缩压的上升波为触发信号。固有模式是以设定好的频率进行充放气,适用于没有心电信号和压力输出的情况。起搏模式用于安装了起搏器的患者。

反搏频率

一般选择1:1反搏,代表每次心跳均提供反搏。1:2或1:3反搏分别表示2次或3次心跳才反搏1次。

充气/放气时相 

根据心电或压力波形调整控制键,使球囊在T波终点(心电触发,图1),或压力切迹点(压力触发,图2)开始充气;在QRS波前或主动脉舒张末压点开始放气。

反搏压

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反搏压,即球囊的充气量。

图片

注:T波终点开始充气,QRS波前开始放气
▲图1 心电触发

图片

注:压力切迹点前开始充气,主动脉舒张末压点开始放气
▲图2 压力触发

02.IABP的临床应用

IABP的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泵衰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原性休克、围术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心脏挫伤、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

(2)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乳头肌断裂、大室壁瘤。

(3)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4)缺血导致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5)适应证的扩展:左主干病变等高危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保护,高危患者或介入治疗失败患者的支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等心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支持,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移植或置入人工心脏前后的循环支持,高危心脏病患者施行重大非心脏手术的支持。

置入IABP的时机非常重要,一旦患者符合适应证,应尽早置入IABP,切忌拖延,否则往往不能奏效。

IABP的禁忌证

包括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或髂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钙化、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血或不可逆性的脑损害、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终末期、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

IABP的操作细节

球囊导管的选择 

根据患者身高选择不同型号的球囊导管(表1)。

▼表1 球囊导管型号的选择

图片

股动脉穿刺及鞘管置入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置入鞘管。

球囊导管的准备

从球囊托盘取出球囊导管体外部分的管道,并紧紧连接单向阀。将60ml注射器连接单向阀,用注射器缓慢回抽30ml,去掉注射器,保留单向阀在导管上,拿住导管的Y型接头,将导管从托盘取出。

球囊导管的置入

尽量在X线下操作,在没有X线的情况下,先测量从胸骨角到肚脐的距离,再测量从肚脐斜向外到股动脉穿刺点的距离。通过球囊导管上的标志线记住这个距离,或者将防护袖套滑到同样的距离标志处。将导丝从球囊导管头端穿入,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至头端标记到达左锁骨下方2cm处。如未在X线下操作,则送入球囊导管直至末端防护袖套接近动脉鞘管口时停止,将防护袖套插入鞘管末端。此时需尽快行床边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是否合适。

连接反搏仪

从球囊导管中心管回抽3ml血并彻底加压冲洗压力腔,然后连接标准的动脉压力监测装置,定时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冲洗以免堵塞。连接球囊导管与相应的延长管,再将延长管连接到相应的反搏仪上,开始反搏。

球囊导管的固定

缝合球囊导管的缝合块和“Y”头于患者的皮肤上以固定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无菌包扎。

IABP操作的注意事项

(1)将球囊导管送入动脉鞘管时,务必于接近鞘管处抓住球囊导管向前推进,以避免扭曲球囊导管。

(2)插入球囊导管时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可能造成动脉撕裂、夹层或球囊损坏。

(3)若出现球囊充气受限,可能是由于部分球囊或其尖端位于斑块处、进入内膜下、进入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或球囊对于患者来说型号过大。一旦发现球囊充盈受限,立刻重新调整球囊位置。

(4)若动脉压力监测显示有阻塞,先回抽3ml血后再冲管。若回抽时阻力过大要考虑到管腔已堵死,必须停止使用中心管进行血压监测,用帽封住中心管口。

(5)IABP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静脉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即使如此,反搏停止也不能超过30min,否则会在球囊表面形成血栓。

IABP的术后管理

IABP的并发症

(1)肢体缺血:需要撤除球囊导管,若撤除后仍有严重肢体缺血存在,应考虑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2)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可以通过压迫穿刺部位来止血,但要保证有良好的远端血流。若出血不能止住应考虑外科手术。

(3)感染:应评价感染能否控制以及是否需要撤除球囊导管。

(4)球囊穿孔:若发生穿孔,可见以下症状:反搏仪报警,导管管道中可见到血点,反搏压的波形突然改变(图3)。一旦怀疑球囊穿孔,必须立即停止反搏,取出球囊导管,患者改为垂头仰卧位;如患者仍需IABP辅助,重新插入新的球囊导管。

(5)血小板减少:应动态检测血小板记数,必要时给于输血小板治疗。

(6)主动脉夹层:可表现为背痛或腹痛、血容量的减少或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

(7)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表现及治疗应根据损伤脏器来决定。整个IABP工作期间需要严格抗凝。

图片

▲图3 各种情况下的球囊压力波形

IABP术后监护

(1)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QRS波群变化,维持稳定的心率和心律,心率80~100次/min最好。如发现心电波幅过小或干扰较大时,应及时调整或改为其他模式触发。

(2)压力监测:密切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反搏压大小及波形。反搏后的主动脉收缩峰压和舒张末压都较反搏前降低(图4),而平均动脉压上升,说明反搏有效。监测压力还能够及时发现漏气情况。

(3)伤口及下肢的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及时压迫止血。注意术侧下肢皮肤的色泽、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预防感染: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或血肿。严格无菌操作,伤口每天换药一次。

(5)定期肝素盐水冲洗压力管路。如静脉应用普通肝素持续抗凝,需每4h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6)注意患者的体位:保持半卧位应<45°,避免屈膝、屈髋引起的球囊导管打折。

图片

注:反搏后的主动脉收缩压降低(F点);反搏后的主动脉舒张末压降低(E点),后负荷也降低。而反搏压(D点)升高,提高了冠状动脉灌注。
▲图4 有反搏的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IABP的停用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逐渐停用IABP

(1)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心脏指数>2.5L/(min.m2),动脉收缩压>100mmHg,平均动脉压>80mmHg,肺动脉楔压(PAWP)<20mmHg。

(2)神志清楚,末梢循环良好,尿量>1ml/(kg.h)。

(3)心电图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

(4)循环已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而同时血压恢复较好。

IABP常见故障的排除

(1)反搏泵停止工作。常见原因有:

①导管打折,此时反搏仪上的球囊波形出现异常(图3)。嘱患者平卧,避免下肢过度弯曲,或者轻微回撤或前送球囊导管可解决。

②心电/压力信号干扰,因此不能触发球囊充放气。重新调整电极或冲洗压力管路即可,或者更改触发模式。

(2)管路漏气。反搏仪会显示报警,球囊压力曲线也会出现异常(图3)。需要仔细检查管路各连接部位是否过松。

(3)氦气不足。尽快更换气罐。

(4)反搏效能不足。反搏有效的征兆为循环改善(皮肤、面色红润;肢体末端转暖)、中心静脉压下降、尿量增多、收缩压及舒张压回升。若观察到临床状况恶化,或者压力波形异常,说明反搏效能不足。常见于反搏时相的错位。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充气过早,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前充气,会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增加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图5)。

②充气过晚,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后很晚才充气,会造成反搏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图6)。

③放气过早,球囊于舒张期过早放气,在压力曲线上会看到反搏压出现后立刻急剧下降。会导致反搏压降低,并且造成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逆流,减少冠状动脉灌注,加重心肌缺血(图7)。

④放气过晚,主动脉瓣开放后球囊仍未放气,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导致心脏射血受阻,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图8)。时相错位可以通过反搏仪面板上的功能键进行调整。

图片

注:球囊在V型切口前充气,使反搏压波峰提前。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后负荷,增加耗氧。
▲图5 球囊充气过早波形

图片

注:球囊在V型切口后充气,反搏压峰值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
▲图6 球囊充气过晚波形

图片

注:反搏压出现后很快急剧下降。可能出现冠状动脉和颈动脉逆流。
▲图7 球囊放气过早波形

图片

注:有反搏收缩压上升时间延长,反搏压外观加宽。导致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增加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
▲图8 球囊放气过晚波形

小结

IABP是重要的心脏辅助装置,使用得当会给患者带来很大获益。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谨慎操作,努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颂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气囊与控制驱动系统.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1997, ,20:28.

2. 梁永新, 徐平,邢泉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4,31:141-145.

3. 刘伯毅,罗杰,郑翔,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98-499.

4. Sloth E, Sprogoe P, Lindskov C,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ncreases ren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low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Perfusion,2008,23:223-226.

5. Boehmer JP, Popjes E. Cardiac failure:mechanical support strategies. Crit Care Med, 2006,34:268-277.

6. Christenson JT, Simonet F, Badel P, et al. Optimal timing of preoperative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support in high risk coronary patients. Ann ThoracSurg,1999,68:934-939.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 85-89.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75-690.

9Briguori C,Airoldi F,Chieffo A,et al.Elective versus provision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nting.Am Heart J,2006,152:565-572.

10. Mishra S, Chu WW,Torguson R, et al.Role of prophylactic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m J Cardiol,2006,98:608-612.

11. Theologou T, Field ML. PreoperativeIABP in high riskpatientsundergoingCABG.HSR Proc Intensive Care CardiovascAnesth,2011,3:21-22.

12. Arafa OE, Geiran OR, Andersen K, et al. Intra-aotic balloon pumping for predominantly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Ann ThoracSurg, 2000,70:1587-1593.

来源 |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编辑 | 巧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