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内脏是“健康杀手”?不一定,这几种很有营养…

 RK588 2023-12-12 发布于美国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

动物内脏可是个好食材

干锅肥肠、毛血旺、老北京炒肝

碳烤腰子、毛肚涮火锅…

无论是哪一个,都会让人流下口水

可是,关于内脏的争议颇多
内脏到底会不会威胁健康?
哪些内脏值得推荐吃?
吃多少量比较合适?

PART1
 内脏到底能不能吃?

一直以来,动物内脏都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们含有毒素、高胆固醇和高脂肪,不利于健康。然而,这些观点并不完全准确。

1、渠道正规的内脏,不用担心毒素问题

动物的肝脏、肾脏会帮助代谢药物、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会储存这些物质。另外,国际上对于生鲜食品的有害成分都有限量要求,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动物内脏,经过了检疫环节,就可以放心食用。

图片

2、胆固醇、脂肪、嘌呤高?得具体部位具体分析

一些内脏确实胆固醇高、脂肪高,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内脏都有这样的情况。

大部分内脏的脂肪并不高,不足5%。比如鸡胗、毛肚、猪肝、猪肺等,和奶类的脂肪含量差不多。心、肾、脑、肥肠等部位的脂肪含量相对会高一些,但大部分都在7%~12%,比猪肉的平均脂肪含量(30.1%)要低很多。

大部分内脏的胆固醇含量不足蛋黄的1/7。除了脑、肝和肾,其它动物内脏(肠、胃、心等)中,每100g的胆固醇含量大多不到200mg。即使是胆固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动物内脏,也是可以适量食用的,健康人群不用过度恐慌。

图片


内脏确实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指的是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mg,嘌呤会在体内被代谢成尿酸,尿酸高或者患有痛风的朋友食用内脏后,可能会加重症状。所以,尿酸高或者患有痛风的人尽量不要吃或少吃内脏。尤其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一定要避免内脏。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我们自身有能力代谢嘌呤,所以可以偶尔吃内脏。

总的来说,对于内脏的“中伤”并不完全正确,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享用内脏,到底吃多少是比较合适的量呢?

PART2
 内脏虽好,也不能多吃 

动物内脏富含优质蛋白质,含量与瘦肉不相上下。另外,内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突出,在各类食物中名列前茅。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建议:内脏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铁、硒和锌等,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不足,多数内脏产品胆固醇含量偏高,建议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食物2~3次,且每次不要过多。

图片

PART3
 这五种内脏,建议优先考虑 

好内脏,需要满足其中一点:

一有突出的营养。

二有良好的口感且无明显营养短板。

想知道哪五款内脏能入选?先来看这组数据: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