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一起国学 2023-12-13 发布于重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语 译

子夏问:“'灿烂的笑容多美啊,黑色的眼眸多动人啊,就像画布上留白衬托出的绚烂五彩’,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绘画都是先施素底,再上颜色。”

子夏说:“就像人要先有仁德之心,而后才有礼吗?”

孔子说:“子夏同学发扬了我的学问啊!现在你可以跟我讨论《诗经》了。”

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侍女图》

解 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的名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但传世的305篇《诗经》中没有后面这句“素以为绚兮”,可能是逸诗。

倩,笑貌。盼,目分,眼睛黑白分明、秋波流转。素,素底,画布的底色。绚,彩色。

绘事后素绘事,画画的事。后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解释为“绘事后于素”孔子的时代还没有造纸术,写字一般用竹简、木简,画画一般用布或陶器等材料,这些原料本身有可能是深色的,所以作画之前一般要先打一个浅色的素底,再用彩色颜料勾画。

礼后:唐以前古注说,以“素”来比喻礼,但与“绘事后素”“人而不仁,如礼何?”的逻辑相悖,礼反而成了忠信之本。

我这里取朱熹的说法,“素”对应忠信,“绚”对应礼。礼在表面,看得见听得到,忠信是品质,不容易被观察,这样逻辑就比较融洽了。

《四书章句集注》说,“礼必以忠信为质,犹如绘事必以粉素为先”。

起:发扬。这里指子夏不但理解了孔子的话,而且在这个知识点上进一步做了引申,正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一章在语句上有点绕,道理其实很简单。子夏问为什么素底才能衬托五彩。孔子回答说,画画就是要先打素底才行。然后子夏又问,就像我们先要有仁德才能学礼吗?一下把画画的现实场景跟儒家学问挂上钩。所以,孔子对有这样举一反三的学生很是高兴,认为子夏有资格跟他讨论《诗经》了。

先后之说,是子夏在向孔子请教《诗经》的时候即兴悟出来的。君子有仁义礼智信,我们称之为“五常”,就像画画有青黄赤黑白"五色,仁是“五常”之一,就像白色是“五色”之一。作画时候先打白底,就像人要先有仁心,才能学礼,与“人而不仁,如礼何”同义,仍然是说礼与仁的表里关系,并没有什么高深奥义。

引 申

《道德经》有云:“失义而后失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把礼和忠信一分为二,驳斥儒家的礼学。读到这一章,我们发现,其实孔子心中的“礼”,必然是以忠信为前提的。无忠信、无仁德,不能称之为有礼。

儒学之所以在后世被痛斥为“吃人的礼教”,都是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曲解原意,为其所用而已。乱天下者非礼也,忠信薄寡之徒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