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各个阶段的辩证用药,分清寒热最重要(常见病:感冒)

 简单医行 2023-12-13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上篇,我曾经说过,风寒型感冒最初的各种表现,都是寒邪在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外部环境下的不同体现。如果能够将寒邪扼杀在摇篮里,那么就没有以后的那些事了。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那么今天这篇,就按阶段按步骤慢慢解决问题吧!



第一阶段:



外寒刚刚入侵体表,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怕风,咽喉痒,呛咳。这个阶段是最容易治疗的,任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都可以,请参考上篇。

把感冒扼杀在萌芽状态,才是应对感冒的最佳方式(常见病:感冒)

如果需要用药,那么这里就推荐一些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为主的中成药。

一旦要用药,就要好好辩证。风寒感冒初期的辩证,主要通过有汗、无汗辨虚实;再以怕冷的程度辨轻重;往细里分,还有风寒夹湿、内伤食滞等,还有咳喘有痰、咽干咽痒咽痛、腹痛腹泻等兼证。我们尽量简而化之,力求大方向不出错就可以了。

外感风寒表虚证:

这种人平时就是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甚至动不动就出虚汗,一旦被风寒之邪侵犯,就会一边恶寒怕冷,一边汗出不止,还会伴有低热、头痛身痛等,在中医看来,就是营卫不和,即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卫失和之故。

推荐用药:桂枝颗粒,即《伤寒论》群方之首桂枝汤,组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运用此药,可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张仲景在桂枝汤的服用方法中,特意叮嘱:喝粥助发汗,温覆取微汗。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汗不能太过,因为本来就体虚。

类似中成药:表虚感冒颗粒,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苦杏仁,功效:散风解肌、和营退热,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兼咳嗽有痰。

参苏丸,组方: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甘草、木香。适合素体虚弱又感风寒,咳嗽痰多之人,当解表以祛邪,又宜益气补虚,此乃标本兼顾之义。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也就是怕冷、不出汗的那种。症状很轻微的话,不需要动用麻黄来发汗,用一些风药,就可以微微出汗,解决问题了,比如:

荆防颗粒,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正柴胡颗粒,组方: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

四季感冒片组方: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炙甘草、香附(炒)、防风。

此类含风药比较多的中成药,同样适用于仅仅感受了风邪侵袭的感冒轻症,即“伤风”。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风药都善于祛除风邪。

如果症状稍重,或者这几款药没有能够发汗,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那么,就根据症状偏重点,选择以下几种:

首先推荐用药:风寒感冒颗粒,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此药以麻黄、桂枝、紫苏等解表发汗,以葛根解肌以除身痛,以防风、白芷等风药祛风散寒,加上桔梗、杏仁等宣肺理气药,没有涉及寒凉药,非常适合感冒初期。类似中成药有:葛根汤颗粒

如果有一点点低热,则推荐:感冒软胶囊,组方: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其中加了一点点薄荷发散风热,黄芩清里热,整体还是温性的。

如果咳嗽症状比较明显,推荐通宣理肺丸,组方: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如果喘咳痰稀,痰多且特别清稀的,推荐小青龙颗粒,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蜜炙)、法半夏、五味子。

如果风寒夹湿,比如被大雨淋透了,或者在山里游玩,又湿又冷又吹风,这时候的感冒,用九味羌活丸就最对证,可以解表散寒祛湿,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类似的还有荆防颗粒

痰湿体质的人,在感冒初期头痛身困的症状会比较明显,头重如裹,舌苔白腻,鼻涕特别多,大便次数也增多等,这时候选择含有风药比较多的荆防颗粒,或者含有苍术、藿香等燥湿化湿药的午时茶颗粒(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甘草、桔梗、六神曲、紫苏叶、厚朴、红茶)、伤风停胶囊(麻黄、荆芥、白芷、苍术、陈皮、甘草)等。类似的还有藿香正气水

感冒类的药非常多,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切记:此阶段用药,一定以温性药为主,参考以上推荐用药的成分,差不多就可以,吃了以后能够微微出汗,把寒邪散出去了就可以停药。

特别提示:

第一阶段经常伴有发烧症状,这种发烧不是里热,而是体表被寒邪郁闭之后,毛孔无法散掉体内积聚的热量而致。

根据各人体质不同,正气足的,会比较容易发烧,因为体内热量足;正气不足的,不发烧或发烧出现得比较缓慢,因为体内热量不足。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切记不要用寒凉药退烧,以上推荐用药,都是秉持用温性药、风药、解肌药等发汗解表,汗出热自退的原则。




二阶段



外寒入里化热,但总体还是外寒多,里热少,体质偏热的人,会比体质偏寒的人,更快进入第二阶段。

此阶段表现为:继续打喷嚏,流清鼻涕,但是也会流黄鼻涕,嗓子会痛,痰会发黄,身体发热,舌质红,身体困倦,肌肉酸痛,咳嗽加重。

这些表现,与风热感冒初起时的症状是非常类似的。因此,也可以认为,有的风热感冒所受之外邪,依然为风寒之邪。

比如,一个体质偏热的人,在遭遇风寒侵袭后,会迅速化热,而表现出一系列热象来;

比如,本来处于热环境中的人,在突然遭遇风寒侵袭后(最常见的就是冬天从暖气房中出来受寒,或者暑热天气浑身是汗突然进入冷气房间等),腠理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很容易引发感冒,而由于之前的热环境在身体上残留的热量,会将寒邪迅速化热,而表现出一系列热象;

这些热象,与此时感冒进入的第二阶段,症状是类似的,因此用药也是类似的。温病派所创立的一系列辛凉解表的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也都可以在此阶段使用。因此,风热感冒的初期,可以参考本阶段用药。

这个阶段可以继续用上篇提到的方法进行发汗,驱散外寒,同时,用一些清热类的食物或药物辅助退烧,此阶段清热以轻灵之药为好,不轻易用重剂。

食疗方、小方:

三豆饮:最安全的退烧食疗方,适合轻度发烧,尤其适合孩子,因为口感好,做法及药理请参考:

小小豆子不简单,千古名方三豆饮,加减变化功效多(食疗系列)

单味薄荷、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煎汤服用,并借助其他方法微微出汗,一般第二天就好了。这些轻灵之药,既能向外疏散风热,又能向内清热解毒,所以外表之风热可疏散,体内温热之毒气,亦可借微微发汗而出。

咽喉疼痛明显的,可以用板蓝根、罗汉果、牛蒡子等煎水代茶饮。或者在治疗的同时,用白萝卜,切片熬水,喝萝卜汤,吃萝卜片

头痛身痛明显的,买点羌活粉,用温酒送服,被子一盖,背部马上就会出些汗,出完汗,头痛就好了。羌活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推荐用药:

感冒清热颗粒,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此药最适合在此阶段用,主打还是温性药、风药,只少量加了清热解毒药。

银翘解毒丸/胶囊,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类似药:银翘伤风胶囊、风热感冒颗粒、桑菊感冒颗粒/片、桑菊银翘散、豉翘清热颗粒等,这些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灵的,除了可以清里热,还均具有解表之功效,因为此刻表邪仍然未解。

如果是小儿,则推荐小儿柴桂颗粒组方: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功效:发汗解表,清里退热。

第二阶段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当发现里热已经占了多数,而表邪却还未解,还是有轻微怕冷时,就需要调整思路,以清热为主,驱寒为辅了。

此时的症状俗称“寒包火”,表现为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风热感冒的发展阶段,可以参考本阶段用药。

推荐用药:

防风通圣丸,组方:防风、荆芥、麻黄、薄荷、栀子、连翘、生石膏、黄芩、桔梗、大黄、芒硝、滑石、芍药、当归、川芎,白术、甘草。此方以防风、荆芥、麻黄祛风散寒解表,以薄荷、栀子、连翘疏散风热,以生石膏、黄芩等清泻里热,以大黄、芒硝、滑石等清胃肠道积热,还用了四物汤扶助正气,面面俱到,表里双解,是此阶段用药的不二之选。

我们最容易用错药,尤其是过用寒凉药的阶段,也在此,因此,家里常备防风通圣丸,有备无患!



第三阶段:



外邪已经完全入里化热,表里俱热,完全没有了怕冷之象,表现为高烧,咽喉肿痛,痰多,且为黄痰,呼吸急促,咳嗽剧烈,舌红苔黄。严重时会出现肺炎。此时最好的选择是去医院就诊。风热感冒的严重阶段,与此阶段是重叠的,已经不需要辩证了。

我们遭遇的各种病毒感染型疫情,人体反应非常迅速,基本上都会很快进入此阶段,因此更容易错过最开始的那点短暂的可控时间。

推荐用药:

抗病毒口服液,组方: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还有我们熟悉的连花清瘟胶囊,组方: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这些,已经属于比较寒凉的重剂了,一定是到了这个高热阶段,才需要用到。我们如果不学习一点中医知识,就很容易过早使用这些寒凉药,而导致寒邪被遏制在心肺间,并且伤到了阳气,尤其是脾胃之阳气,给以后留下一些迁延难愈的后遗症:

比如心阳不足而致心慌心悸、肺中有寒而致久咳不止、脾胃虚弱而致水湿不化等。只要看看新冠的诸多后遗症,就知道不恰当服用寒凉药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了。



四阶段:



经过治疗,热邪已经基本清除,只剩一点外邪残余在口鼻处,善后工作很重要!

此阶段表现为:鼻音重,流清鼻涕,很多人会持续咳嗽一段时间,其余的症状都不明显了。此时要注意清除余邪,防止死灰复燃,不需要再依赖药物,而是要扶助身体的正气,一方面弥补前面几个阶段损失的阴液和阳气,另一方面要将气血阴阳恢复到平衡状态。

建议用小米粥、山药水等扶助正气,用乌梅汤、梨、麦冬等滋补阴液,用苏叶陈皮水(鼻涕、痰偏清),或薄荷甘草茶(鼻涕、痰偏黄)驱除残余的一点点外邪。

注意清淡饮食,尤其不要喝鸡汤!不要认为病后要滋补,此时滋补会让余邪缠绵不去,形成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气管炎等。

有轻微咳嗽迁延难愈的,还是要辩证施治,而不是盲目吃药止咳。具体如何辩证用药,我们将在咳嗽的篇章里详细阐述,望各位认真对待!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