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年代1:八省健儿下山来(1)

 哈哈狮的信箱 2023-12-14

图片

八省健儿下山来

江渭清 钟期光 钟国楚 陈仁洪 卢 胜 王必成 刘文学 赵启民 陈茂辉

皖南的徽州、歙县,地处黄山的东南麓。这里水秀山青,物产丰盛,是个文人荟萃的好地方。在歙县西南十多公里处有一座小镇,那便是有名的岩寺镇。

岩寺-新四军的摇篮。

太阳出来了。它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满天火海,把一片金辉洒向大地,也给流经镇旁的丰乐河水面,染上了一层金黄。岩寺镇西北角的水口塔旁,有一个房子高的大石台,二、三十米见方。台上摆着几只木凳和桌子。台下的广场上,印满了清晨战士们习武练兵的印痕······

早饭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水口塔走去,参加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和军直机关排以上干部参加的北进敌后、坚持抗战的誓师动员大会。

1938年4月的岩寺,正是花红柳绿、芳草茵茵的旺春时节。田地里的人们正忙着春耕春种。空中的鸟儿欢叫不停。丰乐河的流水哗哗作响,四方传来了抗日的声声战歌。整个的岩寺镇都沉浸在欢腾之中。

近两个月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湘、鄂、赣、豫、闽、浙、粤、皖八省十五个地区的红军游击健儿,历尽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陆陆续续地来到皖南歙县的岩寺。弟兄们欢聚一堂,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叙不完的手足情·····..,阳光愈加强烈了,田野里的各路队伍正向着水口塔奔来。当我们穿过岩寺镇的一条小巷时,忽然有人喊了声:“叶挺军长过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移向了路边的洪桥。那是一座五米多长的石桥,架在穿越小镇的溪水上。桥上还有顶篷,桥头筑有房子,电台就架在房子里。叶军长住在桥对岸山阴巷的金家大院内(现为阴山巷四十五号),他常在洪桥上散步。此时,清凌凌的溪水潺潺流过。叶军长正朝着队伍走过来了。

大会在宏亮的抗日歌声中开始。会议由副军长项英主持,最后,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传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他说,新四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八路军一样,是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现在的任务,是要加强我军内部的团结,迅速做好开赴敌后的一切准备工作。

排以上干部动员誓师大会后,又在岩寺鲍家祠堂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项英主持会议,陈毅代表党中央首先讲话。他介绍了全国抗战的基本形势,国共两党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对新四军的组建,尤其是对叶挺将军就任军长表示祝贺。他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在东南局及军分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路线,完成抗日救国的大业。

叶挺军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说:“同志们欢迎我,信任我,实在不敢当。大革命失败后,如同爬山,大家不畏艰险,坚决爬到山顶去了。而我却在半山腰就折了回去。今天,党中央如此信任我,让我当这个军长,使我能有这个机会向同志们学习,和大家一道战斗,深感荣幸!今后,我一定坚决遵照党所指引的道路前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座各位的帮助下,坚决抗战到底!”会上,项英介绍了新四军组建的经过和各支队的整编情况,明确了部队面临的任务。

会后,我们各支队又分别进行了传达贯彻。全军立即投入紧张的军政训练和助民运动之中。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1934年秋,红军主力长征以后,在南方八省中,活跃着十五个地区红军游击队伍,约有三万余人。由项英、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陈潭秋等同志组成的中央分局统一领导。为坚持革命斗争和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十五个红军游击区是:

湘鄂赣边游击区:主力红军撤出后,湘鄂赣军区始终坚持在该地区的斗争。主要负责人是军区政委傅秋涛同志,有1100多人,枪600余支。活跃在武昌、长沙以东地区,如浏阳、平江、修水、铜鼓、阳新、大冶等地。

粤赣边游击区(亦称赣南游击队):自中央苏区被国民党部队占领后,项英、陈毅同志率一个不完整的营(百余人),突围至粤赣边油山区,与坚持斗争的李乐天部会合,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后在大庾县整编为两个支队。一支队约450人,枪200多支,二支队系游世雄领导的桔东游击队,约300余人,近百支枪。活跃在南雄、大庾、信丰、南康、安远一带。

湘赣边游击区:活跃在茶陵、永新、莲花、分宜、安福一带、以莲花为中心的武功山脉。领导人为谭余保、刘培善、肖国生、段焕竞。有335人,枪200余支。

赣东北游击区:其前身是方志敏同志所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在皖南失败后,余部分散在皖浙赣边区坚持斗争,后有发展。三年游击战后,损失很大。抗战爆发后,仅保存赣东北游击队,有198人,枪75支。由李步新同志领导,活动在浙赣路以北、鄱阳湖以东的浮染(即景德镇)、婺源、都昌、乐平一带。

闽西游击区:原为红军独立八、九团及张鼎丞同志从苏区带来的部分难民武装和陈潭秋同志从苏区带来的红二十四师一部为基础。活跃在上杭、永定、龙岩一带。三年游击战中,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等同志的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的五次残酷清剿。抗战爆发时,闽西、闽南游击队共有1200百余人,枪500余支。

闽赣边游击区(亦称中央苏区游击队):由钟德胜、胡荣桂、彭胜标等同志领导。在与党中央和附近游击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斗争。直到1937年底,陈毅同志派陈丕显同志才与该部取得联系。约有300余人,150支枪。活动在瑞金、长汀、武平、石城一带。

闽粤边游击区,由黄会聪、何鸣等领导的红三团、红三大队,在福建的漳浦、平和、诏安,和广东的饶平等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200余人加入新四军二支队。

浙南游击区(亦称闽浙边游击区):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党中央于1935年1月指示闽浙赣省委组成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向浙南挺进,开辟了闽浙30多个县的游击活动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游击队有600余人,枪200多支,仍活跃在福鼎、泰顺、平阳、瑞安、温州一带。

闽浙赣游击区(亦称闽北游击区):原为黄道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师。后因敌人分割、封锁,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出没在崇安、邵武、武夷山一带。

闽东游击队:原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二团,叶飞为政委。后与红二团、红十三团合编为独立师。赖金彪为副师长,叶飞为政委。活动在福安、屏南、政和、松溪、庆元一带。921人,枪500多支。

闽中游击区:在王于洁为书记的闽中特委领导下,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在莆田、仙游、福清、永泰等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3月,160余人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二连。

鄂豫皖游击队:为1935年2月间高敬亭同志重建的红二十八军。下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高敬亭任军政委,方永东任师政委。以金寨为中心,活跃在大别山区,有900多人,500多支枪。

桐柏山游击区:是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于1935年以4支枪起家的游击队,领导人为周骏呜。他们以桐柏山为家,以竹沟为中心,包括确山、信阳、南阳等地,有600多人。

湘南游击区:主要由彭林昌、谢竹峰、刘厚总率领的湘南赤色游击队,李林领导的湘南红军独立大队(后称湘粤边游击队),蔡会文、陈山领导的湘粤赣游击支队组成。不久,部队大部损失,余部仍坚持斗争。战斗在上犹、崇义、汝成、郴州、宜章、东昌一带,约300人。此外,还有皖南游击队,150多人,70多条枪。

1937年1月5日,蒋介石刚从西安释放回南京十天,便调动正规军及皖、浙、赣三省的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共计10几万人,向我南方游击健儿猛扑而来。集中兵力“围剿”达7个月之久。实行碉堡封锁,放火烧山,移民并村,血腥屠杀,制造无人村等残酷手段。妄图消灭这些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游击部队。致使游击区遭到巨大破坏。当时国民党报纸曾这样描绘过“清剿”区:“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门闾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红军游击队生活非常艰苦。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曾写道。“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然而,在这残酷的战斗岁月里,南方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迎来了光明。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的炮声隆隆。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军进攻芦沟桥的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紧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要“三个月消灭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国民党政府不得不于8月14日被迫发表“自卫”宣言。9月22日,蒋介石公布了我党提交的两党合作宣言,发表了承认我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获得成功,全国规模的抗战得以实现。无数爱国的中华儿女,慷慨悲歌,奔赴抗日的战场。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10月2日,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蒋介石之所以同意中共中央这一改编建议,一方面因京沪杭及长江下游地区是他统治的心脏地区,惧怕全部丢失;另一方面是他阴谋全歼南方红军的“围剿”计划破产,妄图通过改编的手段,达到控制、削弱这支武装的目的。这个阴谋,被后来的“皖南事变”所证实了。

“围剿”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枪声逐步停下来以后,国民党南方政府的大小官员们也纷纷跑出来欢迎红军游击队下山。他们说:“中共同志素主抗日报国,爱国志士无任钦佩”,“现值抗日救亡之时,欢迎下山谈判”。

南方红军游击队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中,坚韧不拔地战斗着,完全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对时局的变化和国共抗日合作的消息,最初只能从报刊上、从敌人的动向上、从多方面探听到的情况、消息、传说中得知。是真是假?不能不叫人生疑。

1937年7月底,项英、陈毅等人从香港出版的《新识》刊物上,看到了毛泽东1937年5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精神。随后便向国民党大余县长发出了一个快邮代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8月下旬,陈毅作为我方代表,到大余县城与国民党县长谈判。后又到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及四十六师的代表谈判。我们的原则是;“可以同意南方各省的游击区停止武装冲突。国民党应尽量给以交通上的方便,以便迅速地和各游击队联络。至于武装冲突停止后,政治上和行动上又怎样处理,由中共中央负责,游击区无权谈判。”9月底,项英到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进行谈判,并与党中央取得联系。这样,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又能及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了。

陈毅在赣州谈判时,受到国民党官员的“殷勤招待”。国民党头目说:“久仰陈先生是抗日救国志士,一向非常佩服”,并问下山后有何感想。陈毅说;“没有什么感想,只是有一点不舒服。在井冈山的时候,你们出赏买我的头,花红是两千。到了中央苏区时,花红涨价,涨到了五万。毛长征以后,我退到油山打游击,你们的花红一下子从五万跌到了两百。你们出两百就想买我这颗头,你们太瞧不起人了。”官员们连连迭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陈毅又对国民党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说:“我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时局变了,你的脑袋也得变变,是不是?!我要是不顾抗日大局,整个江西就是我的!”那个主任显得有些心慌意乱,赶忙说:“是,是,很对,很对!..···.”

闽西南游击区的邓子恢同志在与龙岩国民党谈判前,派钟国楚同志先行了解时局,打前站。他驱车到白土,来接的一个国民党团副见面就说:“你们早该投降!”钟国楚同志严肃地回答说:“这不是投降,这是我们为顾全大局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共同抗日。老兄,你还是清醒清醒吧!”说得团副无言可对。当邓子恢同志进城正式谈判时,老百姓兴高采烈,全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以示欢迎。这充分反映了中共中央对时局决策的无比正确性。在张鼎丞、邓子恢同志的努力下,终于达成了在我游击区的白沙镇集中北上的协议。

活动在鄂豫皖边区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也于1937年7月13日与中共皖鄂特委书记何辉榜会合。他们看到了由姜术堂从西安带来的党中央的一些文件,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起来。他们虽然与中央失掉联系达三年之久,但对第二次国共合作仍能积极贯彻。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向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主任卫立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停战谈判。卫立煌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也不是浙江籍的老乡,对蒋虽卖过力,但他在长期剿共战斗中,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个剿不尽的“怪物”。加之抗日军兴,势不可挡,他也就不得不同意派出代表,同红二十八军和谈停战。经过蛇形岗接头,衙前初谈,青天谈判,才在九河签字。我军分赴七里坪集中整编。(待续)

转载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战争年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