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功真经》的一句口诀,下收谷道,上提玉楼

 昵称10851117 2023-12-17 发布于江西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是《内功真经》的一句口诀。看着简单,实际上里面的门道挺多,把其中的道理搞透彻了,才能更自觉主动地把动作做到位。
内容图片
下收谷道
「谷道者,后阴也,收之者,惧气之泄也」。谷道是肛门的雅称,收住是为了防止气的外泄。
如何下收谷道呢?请注意:不要刻意去提肛!这样子容易累,也可能造成便秘。只要胯根内收,也就是臀部与大腿连线的下沿里侧内收,然后顺势往脚后跟下坐,臀部肌肉自然就卷着肛门内收了。
配合裆由内向外挣横,胯根内收下坐后,肛门附近的肌肉也有上翻的意思,顺带实现了「龟尾升气」,也就是「尻骨尽头处,用力向上翻起,则真气自然上升矣」。
所有的身形动作都是连带的,自然而然完成而不是刻意为之,才容易放松,而放松才是站桩的真谛。
内容图片
上提玉楼
玉楼者,耳后高骨也;提之者,自然下气无阻碍也。不拘坐立用气,皆自喉而入方能得气之真路以入肺,入心,入肝,入肾也」。
玉楼上提,是下气的关键!那么,气又是怎么个走向呢?请看下面:
「丹田真气来时,直达提气穴『《内功真经》:两耳后各有一卜骨高起,是提气穴』,着力提住,由百会穴转过昆仑穴『此昆仑穴,不是中医足太阳膀胱经的足部昆仑穴。个人体会,也不是网上标注的两眉之间,而是指头部正上方的泥丸宫,也是吕纯阳所言的白云朝顶上』,下明堂『此处明堂,个人体会大致在两眉之间,可以理解为印堂』,贯两目,其气欲往鼻。空泄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谓之顶眼,用力向下载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
请注意:把这段话摘出来,目的是理解身形的重要性,而不是意念导气!站桩时用意念引气,违背了道法自然的原则,隐患极大!只要身形到位,气会自然周游的。
说到这里,《内功真经》还有一句「折天柱以下气」,「天柱穴,在后高骨,上下气之时,极力贴之,自得其窍」。请注意:此处的天柱穴与中医所讲的天柱穴不在一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折天柱也是耳后高骨极力贴住,耳后高骨既是上气、也是下气的关键。
以前,我以为折天柱的位置就是中医的天柱穴,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实在抱歉!好在以前理解的从中医天柱穴那里折也没有问题,因为「两耳下各三寸六分谓之顶眼,用力向下载住」,这个顶眼的位置与中医天柱穴位置大致相同。载,跟汽车载重一样,感觉头部重量在中医天柱穴那里撑住就行了。
近日听杨瑞教授讲中医,也提到耳朵下面是气口,是通肺的,这里一定不能堵。「上提玉楼」与「顶眼下载」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动作做到位的最好方法是:站桩时贴着门棱站,头也要贴上门棱!收下颌,玉楼自然上提。然后,顶眼下载就可以了。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关系到还精补脑。还精补脑,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但还精补脑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神叨,就是按照《内功真经》的身形要领,把筋膜拉起来,头部立正了,真气自然上行。练到位了,呼吸会有感觉,精神也会有觉受的。
自然而然才是道,不要刻意瞎胡闹!在身形这个问题上,建议谨遵古训为好。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