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青铜器“云纹铜禁”魅力赏析

 文锦汇 2024-03-01 发布于河南

禁,始于周代,是盛放酒器的底座。周人为了吸取商代“嗜酒殇国”的教训,故而将酒器的底座取名为“禁”,有警示、禁止酗酒的意思。

春秋时期,“禁”是置放酒具的案台,它的得名和我国古代最早的禁酒令有关。周王朝大力推行礼仪,将酒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中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周人认为,夏、商二朝是因国君沉湎于酒色而亡国的,于是西周王朝的周公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颁布《酒诰》,下令文武百官不到祭祀时不得饮酒,民间百姓也不得聚众饮酒,凡有违禁者治死罪。

如图中所示,这件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墓主人是春秋中期楚国宰相楚庄王之子——子庚。禁体为长方形,总长131厘米,宽67.6厘米、高28.8厘米,重达94.2公斤。

此禁由外、中、内三层粗细不等的铜梗组成。外层铜梗最细,呈现相互独立的卷草状;中层铜梗较粗,自下而上向两侧伸出后上弯;内层铜梗最粗,直立起支撑的主干作用。三层铜梗相互套结,形成错综复杂、繁复瑰丽的镂空云纹结构。

禁身周围装饰有12只怪兽,它们有头有角,张口吐舌,做攀爬状,前爪搭在禁沿,后爪紧紧抓住禁外壁;禁的13个足有12个设计成虎状,虎头饰高冠,昂首吐舌,挺胸收腰,虎尾扬起,前足伸出;另一足为管状。

从纹饰来看,没有哪件文物能抢走它的风头。多层云纹错综复杂,兽首张嘴吐舌,面貌狰狞,翻卷状的舌头置于禁面之上,宛如紧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又似乎是在劝诫人们,杯中物是醉心之物,慎饮杯中酒。

这件云纹铜禁造型端庄凝重,装饰华丽繁缛,它承载的远不止其魅力的外形,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文物史。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失蜡法”最早出现于唐代,甚至有传言其为外来工艺,或源于印度。然而,云纹铜禁的出现彻底推翻了传言,并将世界最早的“失蜡法”工艺推到了2600年前的古代中国。说明距今2600年前后的楚人就青铜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来讲,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目前全国出土的云纹铜禁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2002年1月,云纹铜禁被列入中国永久禁止出国的64件文物之一,同时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