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学习笔记|足少阳胆经

 花无缺3myj1j3d 2023-12-2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

脾经--运化气血、健脾祛湿、缓解疲劳

肾经--补精益气、加速造血

肺经--补气虚、缓解咳嗽

胃经--缓解胃病、升清降浊 

大肠经--增强阳气、润肠通便、清余热

小肠经--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肩颈部肿痛

心包经--缓解胸闷、帮助睡眠

心经--养心安神、缓解心痛心悸

三焦经--缓解咽喉疼痛、通行元气

膀胱经--排毒、治疗眼病、通鼻窍

肝经--疏肝解郁、疏泄情志、藏血 

胆经--促进造血、减肥塑身、乌发养发 

图片
图片

每条经络都是有时间段的,每条经络值班两个小时,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 气血在24小时内就能跑遍全身50圈。顺应经络值班规律去养生,等于是做到了天人合一。

《内经》认为,经脉是“气”的运行通道。古人也认为经络发现与气功有关。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经络),惟返观者(练气功人)能照察之。许多事实表明,气功中的“气”和经络中运行的“气”或者针灸得“气”,不仅是名称相同而已,可能本质也是相通的。​
图片
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髎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目、耳,属胆,络肝,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胆经贯穿全身上下,上至头面部,中到肩胸肚腹,下至足部,因此身体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所以胆经是众人喜爱的明星经脉。

经脉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目外眦,行于头顶,头顶外侧,顶部经胸、腰侧面至下肢外侧正中,到达四肢外末端。从头走向足,计44穴,左右共计88穴。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环跳)。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处后向下经颊部会合前脉于缺盆部。经季肋和前脉会于髋关节后,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行于足阳阴和足太阴经之间,经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阳)。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经相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足少阳胆经歌谣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

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

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

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

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

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

图片
胆经上潜伏的疾病

胆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

经络症: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热,经脉所过部位如缺盆和腋下肿痛、膝或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

脏腑症:胸胁苦满、胆怯易惊、食欲不振、喜叹气、失眠、易怒、皮肤萎黄、便秘等。胆气绝则眉倾毛落。

亢进热证时症状:口苦、胸胁胀、颈或下颌疼痛、喉咙不适、失眠、头痛、便秘、髀或腿膝胫踝外侧痉挛疼痛、足下热。

衰弱寒证时症状:虚弱、关节肿胀、下肢无力、目黄、吐苦水、嗜睡、夜汗、惊悸叹气、呼吸沉闷、便溏。

保养胆经的最佳时间

胆经循行路线长,从头到脚,部位多,功能广。如果选择子时入睡,可在睡前轻拍胆经,头部可用手指刮拭,以舒适为宜,用力不可过重,否则不利于入睡。每次3分钟即可。

子时(23:00~1:00)一阳初生,犹如种子开始发芽,嫩芽受损影响最大。这时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人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保养禁忌

子时最好不要吃夜宵或者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图片

瞳子髎GB1

【命名】瞳子,指人体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的意思。
“瞳子髎”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穴位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同从孔隙中散落一样,所以名“瞳子髎”,也称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

【主治】
①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几乎能治疗所有的眼部疾病,如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
②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痉挛及麻痹等病症,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③每天坚持按摩此穴,还能够消除或者减少鱼尾纹。

【位置】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图片
图片

【功效】降浊去湿。

【配伍】
目生内障:瞳子髎配合谷、临泣和睛明。
妇人乳肿:瞳子髎配少泽。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掐揉瞳子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各种目疾。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近视、偏头痛。

听会GB2

【主治】头痛眩晕、口眼歪斜、耳鸣、耳聋。

【位置】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有凹陷处。

【配伍】耳鸣、耳聋:听会配听宫。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掐揉听会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耳鸣、耳聋。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

上关GB3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位置】在面部,颧弓上缘中央凹陷中。

【配伍】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上关配耳门、合谷、颊车。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掐揉上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耳鸣、下颌关节炎。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颌关节炎、口眼歪斜、牙痛、面痛。

颔厌GB4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

【配伍】偏头痛:颔厌配悬颅。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颔厌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目外眦痛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眩晕。

悬颅GB5 集中注意力不走神

【命名】悬,吊挂的意思;颅,在古代指人的头盖骨,这里指穴位内气血为寒湿水气。“悬颅”的意思是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这里散热后吸附水湿。
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就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样,所以名“悬颅”,也称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
“髓孔”的意思是说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米啮”的意思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
【主治】
①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注意力极不集中。帮孩子多按摩悬颅穴,能够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②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牙痛等疾患。

【位置】在头部,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图片
图片

【配伍】
偏头痛:悬颅配颔厌。
热痛头病:悬颅配曲池、合谷。
疏风明目:悬颅配丝竹空、太阳、风池。
祛风止痛、偏头痛:悬颅配风池、外关。
通经消肿、治疗面肿:悬颅配人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悬颅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目外眦痛等。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鼻流浊涕。

悬厘GB6  结束头痛烦恼,提高工作效率

【命名】悬,吊挂的意思;厘,治理的意思;“悬厘”的意思是指胆经气血在此穴位降浊分清
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由本穴外输头的各部位。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所以名“悬厘”。
因为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所以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主治】头痛、眩晕。
①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牙疼痛等疾患。
落枕了,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并且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生活,此时,您只要按压自己的悬厘穴,就能够使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位置】在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的交点处。
图片
图片

【配伍】
热病偏头痛:悬厘配鸠尾。
癫痫:悬厘配束骨。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悬厘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目外眦痛等。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曲鬓GB7

【主治】头痛眩晕。

【位置】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配伍】目赤肿痛:曲鬓配风池、太冲。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曲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口禁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牙痛。

率谷GB8

【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位置】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将耳郭折叠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2横指处。

【配伍】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率谷配印堂、太冲、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率谷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眩晕、呕吐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图片

天冲GB9

【命名】这个穴位的名称出自《针灸甲乙经》,在《千金要方》作“天衢”,属足少阳胆经。天,指天部气血;冲,指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天冲”的意思是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
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所以名“天冲”,也称“天衢”。

【主治】头痛眩晕。
①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具有益气补阳的作用。
②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头痛、牙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等疾患。

【位置】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
图片
图片

【配伍】头痛:天冲配目窗、风池。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天冲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眩晕等。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惊悸、癫狂、痫证等疾病。

浮白GB10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天冲和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上1/3处。

【配伍】
耳鸣、耳聋:浮白配听会、中渚。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浮白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耳鸣、耳聋、头痛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耳鸣耳聋。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面肿、牙痛、瘿瘤、瘰疬等疾病。

头窍阴GB11

【主治】头痛眩晕、口眼歪斜、耳聋、齿痛、胸胁痛、口苦。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天冲和完骨,两者弧形连线,下1/3处。

【配伍】头痛:头窍阴配强间。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头窍阴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眩晕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颈项强痛、耳鸣、耳聋。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口苦、头痛、眩晕等疾病。

完骨GB12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位置】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耳后下方,可摸到一明显突起,其后下方凹陷处。

【配伍】疟疾:完骨配风池、大杼。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完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颈项强痛等。

图片

本神GB13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小儿惊痫:本神配前顶、囟会、天柱。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本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目眩等。

阳白GB14

【命名】阳,天部的意思,这里指气;白,明亮清白的意思。“阳白”的意思是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这个穴位处吸热后胀散。
本穴物质是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这个穴位就已受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所以名“阳白”。
因为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足少阳胆经的头临泣穴,同时还外走阳维脉,所以这个穴位是足少阳阳维的交会点。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急、眼红肿疼痛、近视、夜盲症、面瘫。

【位置】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正坐眼向前平视,自眉中直上1横指处。
图片
图片

【配伍】目赤肿痛、视物昏花:阳白配太阳、睛明、鱼腰。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阳白200次,能防治眼部疾患。
图片

头临泣GB15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中风不省人事。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正坐眼向前平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

【配伍】疟疾:头临泣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

【一穴多用】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头临泣200次,能治疗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等。

目窗GB16 

【命名】目,肝之所主,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目窗”的意思是指胆经气血在穴位这里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因为受穴外所传之热的影响,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所以名“目窗”,也称“至荣穴”“至宫穴”。
“至荣”的意思是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宫”的意思是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之气。因为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所以是足少阳阳维之交会处

【主治】头痛头晕、小儿惊痫。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正坐眼向前平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2横指处。
图片
图片

【配伍】面目浮肿:目窗配陷谷。

【一穴多用】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面部浮肿。

正营GB17

【主治】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直视前方,头临泣上2寸处。

【配伍】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正营配阳白、太冲、风池。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正营200次,能治疗头痛、眩晕等。

承灵GB18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头临泣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入前发际4寸。

【配伍】鼻出血:承灵配风池、风门、后溪。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承灵200次,能治疗头痛、眩晕等。


图片

脑空GB19

【主治】头痛、癫痫、惊悸。

【位置】在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在后脑勺摸到隆起的最高骨,上缘外3横指凹陷处。

【配伍】颈项强痛:脑空配悬钟、后溪。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脑空200次,能治疗头痛、眩晕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

风池GB20

【命名】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这里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的意思是指有经气血在此穴位化为阳热风气
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然后输散于头颈各部,所以名“风池”,也称“热府穴”。“热府”的意思是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主治】外感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失眠、中风昏迷、迎风流泪、耳鸣耳聋。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②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③每天时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具有治疗效果。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图片
图片

【配伍】
偏正头痛:风池配合谷和丝竹空。
目痛不能视:风池配脑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风池200次,能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鼻塞、鼻出血。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感冒、中风失语、颈项强痛等疾病。

图片
肩井GB21

【命名】肩,指穴位在肩部;井,指地部孔隙;“肩井”是指胆经的地部水液从这个穴位流入地之地部。
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到达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所以名“肩井”,也称“肩解穴”“膊井穴”。

【主治】肩臂疼痛、乳腺炎。
①按摩此穴位对肩背疼痛、手臂难举、颈项强痛等疾病,具有特殊疗效。
②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乳痈、中风、瘰疬、难产、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子宫出血、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狐臭等症状,都具有缓解、调理、治疗和保健作用。
③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疗脚气酸痛。

肩井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按摩这个穴位时,如果用力太重,可能会导致人体半身麻痹,手不能举,甚于令人昏晕。

【位置】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大椎与锁骨肩峰端,两者连线中点。
图片
图片

【配伍】脚气酸痛:肩井配足三里、阳陵泉。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肩井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痹痛。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中风、脚气。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手臂不举。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乳痈、颈项强痛、脚气等疾病。

图片

渊腋GB22

【主治】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位置】在胸外侧区,第4肋间隙中,在腋中线上。

【配伍】胸胁痛:渊腋配大包、支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渊腋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胁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痛、肋间神经痛等。

辄筋GB23

【主治】胸胁痛、咳嗽、气喘、呕吐、吞酸。

【位置】在胸外侧区,第4肋间隙中,腋中线前1寸。

【配伍】胸胁痛:辄筋配阳陵泉、支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辄筋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胁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痛、肋间神经痛等。

日月GB24

【主治】呃逆、反胃、吞酸。

【位置】在胸部,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配伍】胁胀痛:日月配支沟、丘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日月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胁痛、吞酸。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痛。

京门GB25

【主治】胁肋痛、腹胀、腰脊痛。

【位置】在上腹部,第12肋骨游离端下际。章门穴后2横指处。

【配伍】脊强脊痛:京门配身柱、筋缩、命门。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京门 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胁痛、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痛、腹痛、水肿等。

带脉GB26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痛经。

【位置】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配伍】赤白带下:带脉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带脉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

图片

​五枢GB27

【主治】少腹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位置】在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五枢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少腹痛、疝气等。

维道GB28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位置】在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0.5寸。侧卧,在腹股沟上,五枢穴前下0.5寸处。

【配伍】月经不调:维道配三阴交。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维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少腹痛、疝气、月经不调。


图片

居髎GB29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位置】在臀区,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配伍】腿风湿痛:居髎配环跳、委中。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居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腿痛、少腹痛。

环跳GB30

【命名】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者一串连环中的某一节,这里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的意思,阳之健,这里指穴内阳气健盛。“环跳”的意思是指胆经水湿在这里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到达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所以名“环跳”,也称“膑骨”“髋骨”“分中”“环各”“髀枢”“髀厌”。

【主治】腰胯疼痛、挫闪腰痛、下肢痿痹、膝踝肿痛、遍身风疹、半身不遂。
①这个穴位对腰痛、背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具有特效。
②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下肢麻痹、腰部肌炎、大腿肌炎、膝部肌炎、风疹、脚气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调理、改善、医治作用。

【位置】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图片
图片

【配伍】
风疹:环跳配风池、曲池。
下肢痹痛: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和委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环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痛。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


图片

风市GB31

【命名】风,风气的意思;市,集市的意思;“风市”的意思是指胆经经气在这个穴位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到达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此穴位就如同风气的集散之地,所以名“风市”。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瘙痒。
①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具有祛风湿、利腿足的作用。
②按摩这个穴位,对脚痛、腿膝酸痛、腰重起坐难等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
③长期坚持按压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下肢神经麻痹、脚气、皮肤瘙痒、半身不遂等疾患。

【位置】在股部,大腿外侧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髂胫束后缘。直立垂手,手掌并拢伸直,中指尖处。
图片
图片

【配伍】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市配大杼。
下肢痿痹:风市配伏兔、犊鼻、足三里、悬钟。
荨麻疹:风市配风池、曲池、外关、血海穴。
腰腿酸痛:风市配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等穴。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风市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痹痛。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下肢偏瘫。

中渎GB32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位置】在股部,腘横纹上5寸,髂胫束后缘。

【配伍】中风后遗症:中渎配环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大腿外侧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麻木。

膝阳关GB33

【主治】膝髌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位置】在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

【配伍】半身不遂:膝阳关配曲池。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膝阳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膝痛、腿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膝痛、下肢痹痛、中风下肢偏瘫。

阳陵泉GB34

【命名】阳,阳气;陵,土堆;泉,源源不断。“阳陵泉”是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穴位大量气化。
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和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也渗入脾土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大量气化,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所以名“阳陵泉”,也名“筋会穴”“阳陵穴”。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呕吐胆汁、寒热往来、黄疸、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图片
图片

【配伍】
半身不遂:阳陵泉配曲池。
胸胁痛:阳陵泉配上廉。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阳陵泉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等。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膝痛、下肢痹痛、呕吐、胁肋痛。

阳交GB35

【主治】膝痛、足胫痿痹。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配伍】两足麻木:阳交配阳辅、行间、昆仑、丘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阳交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中风下肢偏瘫。

外丘GB36

【主治】癫痫。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配伍】癫痫:外丘配间使、丰隆。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外丘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胁肋痛、下肢痹痛。


图片

光明GB37

【主治】目赤肿痛、视物不明。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外丘穴沿腓骨前缘向下3横指处。

【配伍】白内障:光明配合谷、睛明。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光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痹痛、目痛、夜盲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白内障。

阳辅GB38

【命名】阳,指阳气;辅,辅佐的意思;阳辅”的意思是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穴位吸热上行
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到达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具有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所以名“阳辅”。因为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只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所以是胆经经穴
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所以在五行中火。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麻痹、腰痛、偏头痛。
①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具有祛风湿、利筋骨、泻胆火的作用。
②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还对腰肾功能不佳、膝下水肿、痉挛、关节疼痛、痛无常处等症状,都有特殊疗效。
③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偏头痛、高血压、下肢瘫痪、脚气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外丘穴沿腓骨前缘向下4横指处。
图片
图片

【配伍】下肢痿痹之足内翻畸形:阳辅配飞扬、金门。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阳辅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痹痛、偏头痛。
图片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中风下肢偏瘫。

悬钟GB39

【主治】颈项僵硬、四肢关节酸痛、跟骨痛、头晕、失眠、记忆减退、耳鸣耳聋、高血压。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外踝尖直上4横指处,腓骨前缘处。

【配伍】高脂血症:悬钟配丰隆。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悬钟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痛、头晕、失眠。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失眠、耳鸣、耳聋等疾病。

丘墟GB40

【主治】胸胁痛。

【位置】在踝区,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配伍】踝跟足痛:丘墟配昆仑。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丘墟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外踝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外踝痛、胁肋痛。

足临泣GB41

【命名】足,指穴位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眼泪。“足临泣”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就像泪滴从上面滴落一样,所以名“足临泣”。
这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古代医书中有很多关于这个穴位的介绍。例如:《针灸甲乙经云:“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大成》云:“乳肿痛,足临泣。《图翼》云:“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

【主治】
 ①此穴位对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结膜炎、胆囊炎、中风、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②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还能治疗女性的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退乳等。
③配三阴交穴,治疗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疗月经不调;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仑穴,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足跗肿痛;配风池穴、太阳穴、外关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偏头痛。

【位置】在足背,第4、第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图片
图片

【配伍】月经不调:足临泣配三阴交。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足临泣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外踝痛、头痛、目眩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 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头痛、胁肋痛。

地五会GB42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咽肿、耳聋。

【位置】在足背,第4、第5跖骨间,第4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配伍】耳鸣、腰痛:地五会配耳门、足三里。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地五会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足冷等疾病。

侠溪GB43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颊肿。

【位置】在足背,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配伍】眩晕、耳鸣、耳聋:侠溪配阳白、风池、头临泣。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侠溪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足冷等疾病。

足窍阴GB44  止痛定咳顺气必点穴

【命名】足,指穴位在足部;窍,空窍的意思;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的意思是指胆经经水由此穴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
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位于高位,因此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所以名“足窍阴”。
因为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所以是胆经井穴。在五行中,这个穴位属金。

【功效】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胸胁痛。

【位置】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开0.1寸(指寸)。
图片
图片

【配伍】
偏头痛:足窍阴配头维、太阳。
神经性头痛:足窍阴配太冲、太溪和内关。
胆道疾患:足窍阴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和太冲。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足窍阴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偏头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足冷、胁肋痛等。

图片
子时: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胆经的当值时间在子时,也就是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经常熬夜的人都有体会,到夜里11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有点饿,其实这就是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了。然而,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夜半就是子时,阴陇即阴气极盛。也就是说,在子时人体的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开始转衰,阳气开始生发,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安静就是要熟睡。不过,很多此时还未睡觉的人可能会觉得特别精神,其实这不是自己的精神特别好,而是阳气生发的表现。这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阳气就生发不起来,阳气无法生发,阴气必然也无法收藏,阴阳失调带来的只能是身体疾病丛生,难得安宁。

所以,要想获得健康,在这之前就应该收起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准备入睡,这样才能与自然界秋收、冬藏的规律相适应。

然而,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有人经常失眠,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反倒精神亢奋,怎么也睡不着,即使能睡一小会儿也是不停地做梦,很累很痛苦,更不用说养住阳气。其实这多是由于心肾不交造成的,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相容,也就是说你的体内水和火正在交战、对峙,而火占了上风,扰动着你的头脑,让你处于兴奋的状态,自然睡不着,所以治疗这种失眠应该是让肾水上去,让你平静下来,才会有良好的睡眠。

造成失眠的原因也可能是晚饭吃得太多,元气和气血都用来消化食物了,没有充足的阳气和丰盈的气血,人是肯定睡不好的。所以,晚上一定要少吃,不要消耗过多的阳气,这样才能保证睡眠。

除此之外,还可以拍胆经。由于子时已经睡觉了,拍胆经的时间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

胆经为足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经,与外界并无直接的通道,所以其浊气须借肠道而出。

有人拍胆经后排气多了,大便也色深味重了,便是肝胆之毒素从肠道而出了。也有些人拍完胆经后头痛脑涨、失眠多梦,这多是因胆经之浊气没能从肠道及时排出,而经手少阳三焦经上于头面所致。这时只要拨动胆经的阳陵泉,让电麻的感觉传导到脚趾,同时点揉右侧三焦经的支沟穴,不适症状都会明显改善。

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 |《经络穴位标准图册》 吴中朝                                          《图解黄帝内经》   《图解经典》编辑部                            《经络穴位按摩全书》  曲波                                             《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
                     ​《图解人体经络养生》 杨克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