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鞠通学术经验的个人整理(2)

 一元堂中医张 2023-12-22 发布于辽宁
对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我在一年前曾经做过一次初步整理,其中一部分整理工作,就是为每个方剂编写方歌,并参以自己的思考。但遗憾的是,由于自己并没有学过音韵,所以大多不能合辙押韵,背过一两遍之后,就基本没有再捡起来过了。
而在整理过程中,经过我的初步统计,书中方剂数目并非吴鞠通自己所写的“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实际上包括补秋燥胜气论6方,应该共206首方剂,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差,大概与吴鞠通反复修改初稿有关。但对于书内处方,大都构架清晰,往往寥寥数味或十余味药物而成方,将其验之于临床:如中焦宣痹汤治疗湿热痹证、三加减正气散治疗湿热口疮、三仁汤治疗胸闷发热等等,都殊有成效,可谓简便验廉者是也。

不过,里面也有部分膏丹丸散,处方药味偏多,剂量偏重,让人往往有种非吴鞠通个人所作处方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说就如同大家看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之鳖甲煎丸、薯蓣丸、侯氏黑散、麻黄升麻汤的感触类似。但细致分析这一类处方,往往可以发现其处方框架明晰,并非随意堆砌,且吴鞠通亦有医案在治疗中用作善后法治疗。下面,简单尝试用气血津液精理论或者六经理论浅析几个处方,以便于运用于临床。

一、天根月窟膏
病位:下焦
病性:阴阳两虚
法度:酸苦咸微辛法,阴阳两补,通守兼施法
填精:熟地黄、山茱萸,牛膝、杜仲、枸杞、菟丝、肉苁蓉
益气:西洋参、莲子、芡实、沙苑子、龙眼肉
补血:白芍、当归
养阴:龟板、鲍鱼、海参、鸡子黄、白蜜
温阳:补骨脂、小茴香、紫石英,桑螵蛸、鹿茸、鹿角胶、乌骨鸡、羊腰子
调津:茯苓、萆薢
收固:牡蛎、龙骨、乌贼骨

二、通补奇经丸
病位:下焦
病性:虚实夹杂
法度:甘咸微辛法
填精:杜仲、枸杞子、肉苁蓉
益气:人参、沙苑子
补血:当归
养阴:龟板、白蜜
温阳:小茴香、紫石英,鹿茸、鹿角胶

三、专翕大生膏
病位:下焦
病性:阴虚
法度:酸甘咸法,培养津液,摄阳之过动
填精: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桑寄生)
益气:人参、莲子、芡实、沙苑子
补血:白芍
养阴:龟板胶、鳖甲胶、阿胶、鲍鱼、海参、鸡子黄、白蜜(天冬)
温阳:乌骨鸡、羊腰子(鹿茸)
调津:茯苓
收固:牡蛎

四、复亨丹
病位:下焦
病性:阳虚
法度:温阳温燥合法,温通络脉
填精:枸杞子、肉苁蓉
益气:人参
补血:当归、益母膏
养阴:制龟板
温阳:肉桂、小茴香、川椒炭,鹿茸,硫磺
调津:茯苓、益母膏

五、霹雳散
病位:三阴
病性:湿燥寒三气阴邪
太阴:干姜、高良姜、草果
少阴:附子、细辛、肉桂、荜澄茄、雄黄
厥阴:小茴香、川椒、吴茱萸、公丁香
行气:乌药、青木香
活血:降香、五灵脂
调津:防己、薏仁、槟榔、菖蒲、薤白

六、化癥回生丹
病位:下焦
病性:癥积
法度:缓通(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填精:熟地黄
益气:人参
补血:白芍
养阴:白蜜
温阳:良姜、肉桂、小茴香炭、川椒炭、吴茱萸、公丁香、艾炭
行气:香附、两头尖
活血:归尾、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膏、蒲黄、苏木、降香、延胡、片姜黄、三棱、乳香、没药、灵脂、阿魏、水蛭、虻虫、干漆、鳖甲胶、大黄、麝香。
调津:苏子霜、杏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