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的秘诀,不过10个字,活到九十岁也不难!

 儒风大家 2023-12-23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这世上最诚挚的祝愿,莫过于:“寿比南山不老松。”
 
毕竟,半生慌慌张张,图那碎银几两,可健康长寿才是第一位的。
 
长寿的秘诀,也只有短短10个字,只要你能做到,活到九十岁也不难!
 

1

身动
 
《医说》有云:“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泉水流动,生生不息,四季循环,周而复始,万物都在运动中迸发蓬勃生机。
 
人亦是如此,身动则不衰,坚持锻炼、生活忙碌的人往往能远离疾病,百岁无忧。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八十多岁时,仍每天坚持户外运动。
 
尤其喜欢打太极,不仅套路娴熟,还不分寒暑,长期练习。
 
即便到了九十岁,日日都会外出散步,他认为:“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为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懒得动,越是要活动。”
 
天气不佳或是身体不便时,在室内他也会蹬腿、伸腰、活动脖颈。
 
而且一生讲课授学,笔耕不辍,从不让自己一日闲过,因此活到了95岁高龄。
 
范仲淹曾说过:“活动有方,五脏自和。”
 
懒着懒着身体就会生锈,闲着闲着精神就会荒芜。
 
只有让自己动起来,强健体魄,富养生活,才是为健康蓄能,给生命续航。

 

2

心乐
 
《荀子》中说:“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乐观轻松的人大多长寿,而整日悲观忧愁的则恰恰相反。
 
因为,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
 
保持内心的积极向上,情绪的稳定安康,方可生机不断,长寿延年。
 
杨绛先生就是如此。
 
她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过捉襟见肘的日子,更经历过低谷绝境的磋磨。
 
可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苦中作乐,在黑暗中寻到微光,从容淡定向前走去。
 
在她晚年时,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她不仅承受着生死离别的痛苦,还要抗衡市侩之徒对钱钟书名气的利用。
 
若是一般人,身体早已被拖垮,但杨绛却始终乐观坚定,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写自己的作品,直到105岁,才与这人间告别。
 
如《庄子》所言:“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心态乐观豁达,任何忧愁祸患都难以停留,自然也就能长命百岁。
 

3

食少
 
《养生论》里讲:“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病从口入,暴饮暴食,不知节制,必然会损伤肠胃,引发疾病。
 
能吃是福,善吃是智,七分饱三分饥,少食多餐,才是养身远病之道。
 
宋美龄就是一个在饮食上极度克制和讲究的人。
 
她曾说:“人之生死,自有天定,而身体健康与否,则多与饮食是否合理相关。”
 
平日里,她每天都坚持吃五餐,每顿只吃五分饱,浅尝辄止,绝不贪多。
 
而且还“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亏”,注重荤素搭配,控糖少盐。
 
甚至几乎每天都会称体重,以防发胖,这就是她能够活到105岁高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语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少食多动,方可养胃健脾,延缓衰老。
 

4

眠安
 
俗话说:“不觅仙方觅睡方,一觉熟睡百病消。”
 
一夜安眠,精神百倍;一夜不眠,百日不复。
 
安稳良好的睡眠,是惜命最好的方式,也是身体最佳的补药。
 
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个早睡早起的高寿老人。
 
年轻时,他便体弱多病,年长后,又颠沛流离,一生坎坷。
 
但仍靠着“美睡”之方,活到了耄耋之年,正如他在诗中写的:“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他会在十点左右安然入睡,一觉直到天亮方休,睡前还会坚持泡脚,消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黄帝内经》也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度百岁乃去。”
 
把觉睡好,安眠一宿,自然精力旺盛,活力充沛,可以养神养气,身康体泰。

 

5

德厚
 
《幼学琼林》有言:“大德者,必得其寿。”
 
厚德可载物,越是德行厚重,越是寿命绵长。
 
长寿的至高境界,就在于修身养德,存心良善,济人济世。
 
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长寿的人。
 
而他的长寿并非家族的遗传,而是自己广积善德的结果。
 
他说:“性即指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孙思邈不仅倡导养生与养德相结合,而且身体力行,不受名利之惑,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献身医道,为平民百姓解除疾苦。
 
唐代名医杨上善也说:“修身为德,阴阳气和。”
 
德厚之人,阴阳平衡,脏腑调和,品行贵重,最能健康长寿。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