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还是右?经济学500年的左右互搏。

 蓝林观海 2023-12-23 发布于浙江
经济学所有的争执都是起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对经济的看法不同,一派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经济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另一派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经济不是机器而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生命体。
认为经济是一台机器的经济学家就像机械师一样,认为这台机器需要维护,需要修理和需要更换零件,所以他们主张要积极干预国家这台经济机器尤其当这台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
主张机器论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门科学。
认为经济是一个生命体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这个生命体具有自己内在的修复能力,不需要外部的干预。外部的干预不仅不会减轻症状,还有可能会让激怒这头怪兽让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派的经济学家的主张就三个字:“别折腾”。
主张生命论的自由市场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门艺术。
图片

自由派

启蒙运动时期的经济学家主要是自由派,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需要,他们批判了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和垄断特权,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和福利。如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等。

图片


第一代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

18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横空出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自由主义为立场。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供求关系或者效用。
以分配理论为核心,认为社会收入分为三大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它们分别归属于三个阶级: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古典政治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三个部分的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自由主义为立场,主张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政府干预只会造成市场失灵。古典政治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反对垄断和寡头,强调竞争的作用。
紧接着重农学派登场,重农学派认为财富的根本来与是土地,其他的财富只不过是通过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只有土地上谷物和果实才是从无到有,凭空产生的
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自然秩序。他们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人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去追求金银财富。
然后自由主义将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新的高峰,所谓自由主义就是信奉市场有自我调节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政府干预。
亚当·斯密算是经济学真正意义意义上的开山鼻祖。他在1776年所著作的《国富论》里提出的“无形的手”的概念一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奉为圭臬。
李嘉图是比较利益理论的创始人,今天贸易全球化就是按照比较利益的理论在进行。比较利益理论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和基础,即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互换,从而提高各自的效率和福利。
图片

庸俗经济学

“我们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产品来购买别人的产品——我们能够购买的价值等于我们能够生产的价值,所以人们能够生产得越多,他们就能够购买得越多。
经济活动是由生产驱动的,而不是由需求驱动的。生产决定了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而不是反过来。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发展出了凯恩斯主义,一旦经济陷入困境,就由政府来进行投资和消费,虽然凯恩斯学习萨伊的理论,但是凯恩斯却被判了萨伊的立场。
经济体系是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不会出现总供过于总求或总求过于总供的情况。任何部门或行业的供需失衡都会通过价格变动和资源转移而得到纠正。
政府干预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或债务危机,而不会增加实际产出或就业。
萨伊定律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支持了放任自由和非干涉主义的观点。
图片



干预派:社会主义思潮

马克思是一个站出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巨大无情残忍的机器,所有人应该联合起来摧毁资本主义制度这台机器。

他预言如之前存在过的社会经济体系一样,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会导致它自身的灭亡,并会被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取代。
马克思主要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
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摒弃了其唯心主义,并将其改造为唯物主义辩证法。
他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摒弃了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并将其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他批判地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论,创立了主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他批判地吸取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和主张,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图片


干预派: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经济学说史上的旧派历史学,是指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也称为德国经济历史学派。
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各国各时期的经济现象。它代表了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主张保护贸易和国家干预。它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和普遍主义,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性。
它主张以研究历史作为研究人类知识和经济的主要来源,因为它认为经济的内容依赖于文化,因此仅限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它反对将经济学理论视为是普世定理的概念,也反对单纯使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它强调实际现实和社会改革,关注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和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历史学派演变而来的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热衷于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强调客观经济规律的“世界主义”倾向。它主张运用历史统计方法,搜集和描述各种历史资料,而不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它还提倡社会政策税收,即用税收来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实现社会目的和社会改良。
图片


自由派: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是自由市场的一个高峰,旗帜鲜明的反对市场干预,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证明干预主义的错误性。经济学理论发展到边际效用理论是一次的飞跃,以至于被称为“边际革命”,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工具都再一次得到质的提升。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边际效用,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他们在19世纪70年代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革。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主张抽象演绎法,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边际效用学派在分配理论上提出了时差利息论、归属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观点,试图从边际效用原理解释各种收入形成和分配的规律。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分支之一。奥地利学派的研究方法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主张以逻辑而非观察来探索人类行为的经济规律(研究主体是个体)。奥地利学派也是第一个有系统地挑战主义马克思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忽略了边际效用和需求的作用,无法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同时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不是一个均质的、可度量的物质,而是一个异质的、复杂的、时间相关的生产结构。他们认为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忽略了资本家在创造性地组织生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资本结构在适应市场变化中所发生的变化。
洛桑学院
洛桑学派是新古典学派中的一个流派,以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为代表人物,他们都是瑞士洛桑大学的教授。他们运用数理方法于经济研究之中,强调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发展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即研究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和结果,以及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效率。
瓦尔拉斯用数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多个市场的联立方程组,描述了均衡的求解过程和“拍卖者”的角色。
边际效用价值论,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瓦尔拉斯提出了商品交换者实现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是,过交换后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例恰好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福利经济学,即研究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评价,以及如何实现社会最优状态 。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准则,即如果一种资源配置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提高而不使任何人的福利降低,则该资源配置优于另一种资源配置。
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是在美国发展或影响美国经济思想的一些边际效用学派,它们主要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和边际满足程度。
美国学派的理论贡献是推动了经济学的数理化和形式化,对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都有重要影响。
欧洲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贡献是开创了主观价值论的先河,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成本论的束缚,为经济学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图片


自由派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又称剑桥学派,是一种经济学流派,它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主义,但也引入了边际效用、需求分析和一般均衡理论等概念。
马歇尔,经济学史上上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再一次对前面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完成了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他既是剑桥学派也是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也著作了《经济学原理》,他对供求分析、边际效用、一般均衡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庇古,庇古是马歇尔的学生也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外部性和庇古税的概念,对环境经济学和公共财政有重要影响。
庇古税是一种对产生负外部性的市场活动征收的税收,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负外部性是指某种市场活动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未经补偿的损害,例如环境污染、噪音、拥堵等。

图片


干预派:制度学派

制度经济学派是一个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制度因素的作用和变化的经济学流派。它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分别是美国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
美国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派别,以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等为代表人物。他们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和自由市场理论,强调历史、社会、法律、伦理等非市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改良。
图片


干预派:瑞典学派

经济学瑞典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又称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德哥尔摩学派
它的理论将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差异及其相对变动视为宏观经济变动的基本决定因素。
根据这一理论,维克塞尔提出控制利息率以维持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主张。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和宏观货币政策主张,不仅是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而且开了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先河,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之一。
瑞典学派的理论特点是
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区分事前估计和事后估计,引入预期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强调经济过程中时间和序列的作用。
采用宏观分析方法,把货币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分析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之间的差异对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水平、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变量的影响。
采用社会民主主义分析方法,倡导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政策,提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和解决办法。
图片


自由派新自由主义

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经济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它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在于,自由主义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市场的效率和竞争。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支持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反对公有制、计划经济、国家干预。
支持财政紧缩、货币稳定、减少政府开支、降低税赋、放松管制。
支持全球一体化、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多边机构。
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继承了奥地利学派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的经济学派,以米塞斯为代表,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主张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行为科学,以行为选择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研究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本身。
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保持货币中性,恢复自由银行制度。
他们否定社会主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并认为计划经济是对人性的奴役。
他们反对以观察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学,主张演绎形式的方法论,不依赖于实践的和历史的理论。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他是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思想家,亚当·斯密之后对市场经济理论贡献最大的人
米塞斯提出了人类行为学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有目的行为的科学,而不是一门研究物质现象的科学。他强调主观价值论、边际效用、方法论的二元主义和逻辑演绎法等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原则。
他最早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计算问题,即在没有私有财产和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经济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协调生产。他批判了主义马克思、国家干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潮,捍卫了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优越性。
他发展了商业周期理论,解释了信用扩张、利率失调和恶性通货膨胀等现象的根源和后果。他主张货币稳定、金本位制和自由银行制度,反对中央银行的垄断和政府的财政赤字。
他探讨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阐述了个人自由、私有财产、法治、民主、和平等价值观念的来源和意义他认为自由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道德和人性的社会秩序,而不是一种基于权力、暴力和利益的社会秩序
伦敦学派
经济学伦敦学派是20世纪初形成于英国的一个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均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而得名
他们以异常保守的态度顽强地维护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反对计划经济。
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他在综合庞巴维克、威塞尔、门格尔等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伦敦学派理论体系。
该学派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对通货膨胀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要;物价水平并非只受货币数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管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恢复金本位制有助于稳定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资过高,资本供给不足。
芝加哥学派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是一个柔性的经济学论述集团,其成员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师生所组成其学派捍卫的核心价值是经济学的新古典派经济学,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奈特、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加里·贝克尔和亨利·西蒙斯等。
图片


机器派:凯恩斯主义

在凯恩斯出现之前,干预派一直自由派压制。凯恩斯的出现将干预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和有效需求的均衡状态,而可能存在需求不足和失业的问题。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价格和工资的刚性或粘性,这会阻碍市场的自动调节。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凯恩斯承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有一定的价值,但他不赞成马克思的革命主张,而是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资本主义。
凯恩斯受到了瑞典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的启发,他们先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运用总量和动态分析方法建立了动态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也受到了剑桥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罗宾逊、康芒斯等人的影响,他们强调了储蓄、投资、利息率和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完全竞争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有效需求原理: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产出和就业水平,而有效需求等于总需求,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之和。他认为总需求不一定等于总供给,也就是说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均衡。当总需求低于总供给时,就会出现非自愿失业和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
货币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是交换媒介,也是财富的一种形式。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概念,即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他认为流动性偏好有三种: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交易性和预防性流动性偏好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投机性流动性偏好取决于利率水平。当利率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人们会持有无限量的货币,这就是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失效,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刺激总需求。
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有重要影响。他反对传统贸易理论中自由贸易和自动均衡的观点,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和计划贸易。他认为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内收入和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降低国内收入和就业。因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展开论战的学派。他们主张凯恩斯的理论与新古典学派的传统理论进一步决裂,摒弃均衡概念,强调历史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作用。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他们的理论观点涉及到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资本理论等方面。
他们反对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主张用历史时间和不确定性来分析经济现象。
他们从不均衡出发,对经济进行动态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受到投资、技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溶为一体,认为投资不仅决定了生产和就业水平,也决定了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他们对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批判了新古典派的资本聚合和边际生产力理论,提出了剩余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他们力图返回李嘉图的传统,把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理论结合起来,重建古典政治经济学。

图片

自由派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是一种非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
它的主要思想理论包括以下几点
主权国家的货币并不与任何商品和其他外币挂钩,只与未来税收与公债相对应因为主权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质,没有名义预算约束,只存在通货膨胀的实际约束
主张功能性财政,即应由财政部代替中央银行承担实现消灭失业率和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的职能。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唯一价值就是公家赋予的缴税功能,政府可以一直发行货币来活络市场,唯一制约超发货币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但公家可以通过课税,来收取民间拥有的货币,以避免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是决定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而不是需求过剩或成本上升的结果。他主张政府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稳定地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
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说,认为家庭的消费支出不是由当期的收入决定,而是由家庭对未来长期收入的预期决定他区分了暂时收入和永久收入,前者是受到短期波动的实际收入,后者是家庭认为能够长期维持的平均收入水平。家庭会根据永久收入来制定消费计划,并通过储蓄或借贷来平滑消费 。
自然率假说: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它是由市场结构、制度安排和人们的预期决定的,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自然均衡状态。他否认了存在着一个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他认为,政府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因为人们会逐渐调整他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从而抵消政策的效果。长期来看,失业率只能回归自然失业率,而通货膨胀率则会上升。
图片


自由派供给学派

经济学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供给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和控制货币供给来刺激生产、投资和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分为“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更加强调“市场万能”和“萨伊定律”的观点,后者更加注重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的问题(混合派)。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马丁·费尔德斯坦等。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曾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形成了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阿瑟·拉弗(Laffer)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以提出拉弗曲线(Laffer Curve)而闻名,这是一条描述税率和税收之间关系的曲线。
拉弗曲线的基本思想是,当税率过高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税基,从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图片

拉弗曲线的主要理论内容如下:
税率为零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也没有对生产活动造成妨碍。
税率为百分之百时,政府也没有税收收入,因为人们没有动力去工作和生产。
税率在零到百分之百之间时,存在一个最佳税率,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达到最大
当税率低于最佳税率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当税率高于最佳税率时,降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降低过高的税率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图片


干预派:新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

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它继承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强调社会文化、法律规则、技术变革等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派继承了老制度经济学的传统,但又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的经济思想流派。他们主要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安排、权力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他们的主要理论:
权力转移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一种解释,他认为社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权力的转移。
例如,在工业化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因此权力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在后工业化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技术,因此权力掌握在技术专家手中。
生产者主权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一种批判,他认为在现代大公司中,生产者(即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控制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价格,并通过广告和游说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从而实现了对市场的支配。他认为这种生产者主权与消费者主权相对立,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效和社会福利的降低。
二元体系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一种刻画,他认为美国这样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的。计划体系由一千多家大公司组成,它们采用内部计划来协调生产活动,并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来实现稳定增长;市场体系则由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组成,它们完全依赖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并面临激烈的竞争。他认为这种二元体系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协调的问题,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冲突不断等后果。
新社会主义论:这是加尔布雷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一种设想,他认为为了解决二元体系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国家力量来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的平等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税收、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政策来改善市场体系中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反垄断、环保、消费者保护等法律法规来限制计划体系中大公司的权力。

通过民主参与、公民教育、文化多样性等措施来增强人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称这种改革后的社会为新社会主义
图片

自由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包括: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当事人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即他们会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形成最优的预期。
持续市场出清假说:认为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可以自由地、迅速地得到调整以出清市场,从而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否认价格粘性的存在。
信息混乱假说认为经济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不能得到完整和全部的信息,而且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又往往是不对称的,导致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影响劳动和产出的供给。
总供给假说:认为工人/厂商的劳动/产量的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假设厂商知道自己产品的目前价格,而对别的市场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了解在时间上滞后,这样,厂商的预期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就会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又会直接导致实际产量对它的自然水平发生偏离。
货币冲击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均衡变动,引起均衡变动的原因,则是未能预期到的货币冲击。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波动没有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则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由于信息混乱使理性预期产生错误,使一部分影响整个经济的货币冲击未能预见,这样就产生相对价格的偏差。而根据取决于相对价格的总供给假说,经济总产量和就业量就会随之发生偏差。
政策无效性定理认为政府实施系统性货币政策所采用的一些货币规则往往会被经济当事人预见到,并将其考虑到自己的理性预期中,因此系统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非系统性或随机的货币政策也只能增大产量和就业量的偏差范围。对于治理通货膨胀,只要让公众相信货币当局将言出必行地贯彻它所宣布的货币紧缩政策,政府就可以在没有花费相关成本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

图片


混合派:新古典综合派

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是一种试图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派。
它认为战后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认为当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为零;如果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不仅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而且物价水平还会下降;只有当经济活动处于大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才会出现通货膨胀。
在政策主张上,以菲利普斯曲线为根据,强调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主张“微调”

图片


混合派:
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是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派,以德国的弗莱堡大学为中心,以瓦尔特·欧根和弗兰茨·伯姆为代表人物。
这个学派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简单集中的领导经济相结合的竞争秩序,正是这种“社会市场经济”被二战后的德国政府采纳,为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弗莱堡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他们认为国家有责任形成一种每个人都可自由活动于其中的“经济秩序”,但不应深入干预各个经济过程,国家的作用应严格局限在为企业提供最合适的自由竞争环境的范围之内。
他们区别了自由放任与自由竞争强调要建立“竞争秩序”,主张实行某种范围内的和某种程度的国家调节,这个风格就很德国。
弗莱堡学派还涉及货币金融、反垄断、社会保障、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他们试图超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政策主张。
图片


混合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出现的一个激进派别,以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为代表人物。他们借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和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制度对个体行为和交易成本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效率和变迁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共同特点是认识到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绩效的重要影响,以及分析制度的形成、变迁和效果的方法。新制度经济学派并不完全否定自由市场的作用,也不完全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标,寻求最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新制度经济学派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分支:产权学派、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产权学派强调产权的界定、保护和转让对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的影响,主张通过改善产权制度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交易成本经济学关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如信息获取、合约订立、监督执行等,主张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增加交易的收益。公共选择学派研究政治过程中的集体行为和决策问题,如选举、投票、代理、政府支出等,主张通过改进政治制度来减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新制度经济学派既不是自由市场的拥护者,也不是政府干预的倡导者,而是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它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引入了交易费用、产权、信息不对称等概念,把自身的理论视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主要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这是由科斯提出的,主要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即为了达成和执行交易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如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合约费用、监督费用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是影响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交易成本水平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
产权理论这是由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人发展的,主要研究产权的界定、分配和保护对经济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制度,它规定了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控制和转让的权利和义务。产权的不同安排会导致不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企业理论:这是由科斯、威廉姆森等人建立的,主要研究企业的存在、本质、规模和边界等问题。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为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出现的。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治理成本之间的比较。企业内部采用科层制度来协调生产活动,而非价格机制。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这是由张五常提出的,主要研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契约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它不能被买卖或抵押,只能通过契约来分配其收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和激励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契约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制度变迁理论:这是由诺斯等人提出的,主要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变化和影响经济绩效。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是一种人类行为规则,它可以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和创新。制度变迁是由个体或集体在利益驱动下进行选择所引起的。制度变迁会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
图片


结语:

干预派和自由派交替发展,折腾派折腾不动了就躺平,躺平派躺倒市场失灵后政府觉就出来折腾,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往复循环。
总有人热衷于调和这种矛盾,比如经济学通才保罗·萨缪尔森,他创立了的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也有混合派试图弥缝这两个对立学派之间的间隙,但是始终没有走向经济学的主流。

经济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宏观经济究竟是一台精密的机器还是一个喜怒无常的生命体?我们究竟应该从数据统计还是逻辑演绎又或者从历史变迁文化特性上解决经济问题?

当我们不再对工具进行道德定性的时候,不再执着于选择一头的时候,或许才能接近答案

这当然也是无数天才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混合派的观点,也有复杂经济学的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