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新用户9362OW5Z 2023-12-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门直肠周围有许多蜂窝组织,容易感染化脓。这种脓肿,多由隐窝经肛腺管、肛腺及其分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向外周扩散而致。肛裂、直肠炎、克隆氏病、内外痔、肛门直肠损伤等都能引起脓肿。而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结核、痢疾等使身体虚弱,抵抗力减低,又都是致病的诱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属于中医学“肛门痈痘”范畴。中医称为肛痈、盘肛痈、悬痈、坐马痈、跨马痈、鹳口疽等。任何年龄组的人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发病较多见。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湿热容易聚于膀胱。故此处生痈,多由湿热下注而成,或因肛裂、内痔感染毒邪而发。本病早期多为实证和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淤,软坚散结;中期脓成邪留,治宜扶正托毒;后期毒尽体虚,治宜补养气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

  辨证论治

  (1)实证

  ①肛门热毒:肛门周围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安,受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烧,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淤,软坚散结。  方药:当归30克,穿山甲片15克,皂角刺12克,银花30克,赤芍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浙贝12克。水煎服。

湿热下注;肛门周围红肿较重,肛门坠胀疼痛,身软倦怠,食欲不振,渴不多饮,大便燥结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药;银花2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赤芍30克,丹皮12克,黄柏12克,川牛膝30克,泽泻30克,紫花地丁2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③火毒内陷:肛门周围红肿热痛,高烧,烦渴身痛,神昏语,腹胀便秘,脓肿逐渐扩散,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方药: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竹叶心12克,麦冬15克,丹参30克,黄连1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水煎服,并吞服安宫牛黄丸1粒或紫雪丹3克。

(2)虚证

  ①阴寒凝滞:肛门周围有肿块,不红不热,坚硬不痛或有隐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迟缓。治宜温经散寒,和阳散结。

  方药:熟地30克,白芥子12克,生姜炭10克,麻黄10克,甘草10克,肉桂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阴虚湿热:肛门周围结肿平,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疼痛轻微或如饿刺痛,小便淋沥,大便虚秘。肛周肿块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淡白,稀薄不臭,溃口内陷,呈空壳状,全身不发热或略有虚热,或寒热往来(夜间发热尤甚)。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除湿软坚。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3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知母12克,黄芩15克,川芎10克,柴胡15克,陈皮12克,泽泻30克,浙贝12克,干姜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气血两虚:平素体虚,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肛门周围感染肿痛,坠胀,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清稀,舌淡,苔薄黄少津,脉细弱而数。治宜补益气血,清热解毒。方药:黄芪3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丹皮12克,栀子12克,当归3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地30克,赤芍30克,川芎10克。水煎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人,应适当休息,心情应舒畅,避免忧郁或大怒,忌吃辛辣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