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314 金文(钟鼎文)档案

 新用户7842qWV8 2023-12-25 发布于江苏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陶器的升级版,最初只是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

在崇尚鬼神的商朝和崇尚礼乐的周朝,青铜器升级为祭祀礼器。贵族们争相铸造,以纪念家族祖先的“丰功伟绩”,把青铜铸造技术推向顶峰。

(敲黑板:青铜礼器,也叫彝器;彝字在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中,是一个双手被反绑的人,被用作祭祀牺牲的形象)

【周继承商】

周代早期,只有镐京、雒邑两个“国都”,才有官办的青铜铸造坊;随着大封诸侯,青铜冶炼技术开始广泛传播,诸侯国也都开始按照相同的规制铸造青铜器。

(敲黑板: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周族地处边陲,社会文化发展比商代要差很多。在青铜铸造方面,周人只能借助商人的工匠和技术,以至于殷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同小异,傻傻分不太清。

【周不如商】

西周后期,周人的青铜器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1、类别变化:周代青铜食器增多,酒器减少;这是因为周人汲取了商人嗜酒的教训,全社会限酒的原因。

2、技术进步:周人发明了可重复利用的“模范”,还有了焊接技术,给青铜器加装零件。

(敲黑板:模范一词,即源于青铜铸造用的模具)

3、造型变化:商代青铜器更厚重、典雅、神秘;周代则转向简洁、朴素、写实,艺术性降低了不少。

总体而言,周代的青铜器不如商朝!

【金文档案】

研究青铜器,除了研究它的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年代、用途等,最有价值的,还是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

(敲黑板:由于古人把“铜”叫做“金”,这些铭文也叫“金文”。同时,青铜钟鼎上的铭文较多,所以也叫“钟鼎文”)

铭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承载了铸造者所处年代的最真实档案。透过铭文,我们得以了解商周时期的组织形态、各种活动、文化习俗、以及贵族的思想观念等。

早期的青铜器并没有铭文,铭文是到商朝中期的武丁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商代青铜器的铭文字数不多,最多也就40几个字,主要记录了祭祀、征伐等活动。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变得越来越长。

(敲黑板:铭文长短、用词差异,也成为判断青铜器铸造年代的重要指标之一)

商人的占卜甲骨就是他们的档案;周代甲骨不再流行,青铜铭文则和甲骨一样,承载了五花八门的信息。

如:参加了哪些征伐、围猎活动,立了何等功劳,从而得到了周天子的何种赏赐和训令,甚至还有与谁订了何种契约之类。

铭文,真实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传世铭文】

传世的铭文青铜器很多,是研究西周的绝佳资料。

1、利簋(guǐ),33字

贵族“利”,随武王参加牧野之战后,铸造“簋”记录自己受到的奖励,并歌颂祖先;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2、何尊,122字

贵族“何”铸造,记述周成王营建雒邑(洛阳),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

3、令方彝,187字

贵族“矢令”铸造,记录了周公奉周成王的命令,在洛阳大会诸侯百官的场景。

4、大盂鼎,291字;小盂鼎,400字

大盂鼎记录周康王任命贵族“盂”为军事将领的册命、训诫,还赏赐了1709个奴隶。

感觉不过瘾,又造了一个小盂鼎,记录自己的战绩,俘虏的敌酋、壮丁、牛马、战车,以及割下来的耳朵等。

5、大克鼎,290字

西周中期的贵族“克”,颂扬祖父的功绩与品德,以及周天子对“克”的任命和赏赐。

6、史密簋,93字

记载“史密”奉周孝王王之命,率军征伐东南夷,内容涉及西周乡遂制度及卢方、虎方等重要方国。

7、宗周钟,123字

周厉王铸造,记录厉王效法文王、武王,击败来犯的南方濮国,濮君表示臣服。南方及东方的26个邦国代表,也随同朝见。

8、散氏盘,357字

也叫“夨(cè)人盘”,记述周厉王时期,夨人给散氏田地的事情,是研究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9、毛公鼎,497字

周宣王请叔父毛公帮助处理大小政务,并给与表彰和赏赐。毛公因此铸鼎,作为传家宝。

【金文学】

青铜铭文,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被发现了。但汉唐之间,青铜器出土并不多,有铭文的更少。

(敲黑板:有人在汾阳发掘出一尊青铜鼎,献给汉武帝;据说汉武帝的“元鼎”年号就因此而来)

宋代的皇帝,大多是文艺范,喜欢青铜器;达官贵人也因此争相购买、欣赏、研究。

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他的学生曾巩在《金石录》中最早提出“金石”一词,金石学也成为专门的学问。

金石学在清代取得较大进展,发现了大盂鼎、小盂鼎、毛公鼎等很多长铭文名器。

容庚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他的学术专著《金文编》中,整理记录了3722个金文单字,已经被破译的有2420个。

(敲黑板:据说,破译一个甲骨文字,就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金文应该也有此“功效”)

【金文书法】

由于是铸刻在青铜器上,金文远比竹简、布帛持久,对后代书法影响很大。

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跟甲骨文相比,由于器物不同,以铸代刻,字体也更正统、规范。

【西周也有甲骨】

除了金文档案,周代也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出土了一些甲骨。

1977年,陕西岐山的西周宫殿遗址,出土了17000多片甲骨有字300余片,刻有903个字,也为西周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

与殷商甲骨相比,西周甲骨的料、文字、词语、功能,属于同一体系,但有很多自己的特性。

西周甲骨的整治方法、钻凿形态、刻辞与卜兆的分布都有不同,但远没有殷商甲骨规范。

(敲黑板:有学者认为,和商朝工匠制作西周青铜器一样,周族的甲骨文也是投降的商人带来或者在周朝做祭司后刻写的)

内容上,西周甲骨有称王、征伐、官爵、占卜等记载,证明确实进入了国家时期,文王也不再是亲自下地干活的酋长了;已经征服了西北、西南很多方国部落。

西周甲骨,还有与占卜无关、纯由数字组成的刻辞,和殷商甲骨截然不同;据考证,可能是易卦的记载。

敲黑板:由于甲骨的数量少,主要还是先周和周代早期的,争议一直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