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形色色的练功反应---五种反应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3-12-26 发布于河南

随着气功功法的普及,气功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估计,去国练功者已达6000万。所以,了解气功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其中,练功反应是每位练功者都要碰到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练功反应,将关系到您的练功能否坚持和能否练好。

练功中出现的反应,包括气功的功能效应(即正常反应)、异常反应和偏差。这里,就这三种反应作些介绍。

练功后的正常反应,分为主观方面的感觉和客观方面的反应两个方面。主观感觉是指练功者自身产生的主观感受,客观反应是指练功者审理指标的改变。客观反应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气功机理进行客观研究的结果,限于篇幅,在此不予介绍。本文主要讲主观感觉,这对练功者,尤其是初学者非常重要。

气    感  练功期间,有的人会在全身或某一部位出现异常感觉。这种现象,古人归纳为“八触”,即:痛、痒、冷、暖、轻、重、滑、涩。

有的练功者会产生一些幻觉。如在练功时,有的“看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或某种颜色的光线,有的“听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声音,有的“闻到”某种奇妙的气味,等等。

患有的练功者出现本体感觉障碍。如对自己的四肢、头、躯干的位置不知所在;或感到自身变得高大或矮小;或感觉飘飘荡荡,好像腾云驾雾一样。

以上这些主观感觉,在练功者中是常见的,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真气’运行的结果,古人称谓“练功得气”,现代人称作“气感”。所以,练功者不必为之担心,但也不要刻意追求。

消化功能改善  有的人练功后,食欲大增,善饥多食。遇到这种期情况,一般可在每天三餐外,另加几次点心。但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不宜激增适量,以免给刚刚恢复的胃肠道增加负担,产生不良后果。

练功后消化功能增强,这是最普遍的现象,是气功效应的一种表现。有的人婴儿吃得较多,体重有所增加了。但应注意,肥胖者应适当控制食量,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增加体重。

新陈代谢旺盛  练功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例如,练功时全身发热,微微出汗,这是因为练功中末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此时人们往往感觉全身舒适,头脑清晰。但若大汗淋漓,渗湿衣服,则应减少练功时间,减轻意守强度,少着衣被。有如,唾液分泌增多,这是练功时舌尖的起落动作和植物神经兴奋度的改变,引起唾液增多。有这种情况者,一般可将唾液分三次咽下,同时加意念沉入丹田。如果唾液太多,影响练功,可采用口吸气、鼻呼气的呼吸方式,舌体停止起落,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意守丹田,不去理会唾液的多少。

另外,有的人还出现多尿,毛发、指甲生长比平时快,四肢由冷到温,皮肤光泽等现象。

性功能改变  有的患者练功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精神和体力日渐恢复,性欲也随之增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练功者对性生活不必绝对禁止,但也不能纵欲无度,应有所节制。

有的人每月有1—2次遗精,青年人每周一次,也属正常现象。但若遗精次数过多,或者练功前就有这种情况,则应予治疗。

经络反应  少数经络敏感者,练气功时会出现循经感传现象。例如,肝炎患者会感到一股热流循足厥阴肝经的走向,从大敦穴沿大腿内侧,经外阴到小腹部,最后到达期门穴。有的患者会在所患疾病有关经穴的皮肤处,出现红点、小丘疹等。有这种情况者,应消除疑虑和紧张心理,仍可坚持练功,直至症状消失。

有些练功患者在练功的一个月后,患病部位出现疼痛,甚至原有的症状重新出现。这是练功得气的效应,是体内真气开始运行,疏通经络,冲击病灶的结果。练功者不必疑虑,可在严密观察下,适当减少练功时间,让机体主动的自我调节,使病灶向好的方向转化。

形形色色的练功反应(二)

——— 练功异常反应

以上列举了练功后的五种正常反应,供练功者参考,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或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刚刚开始练习气功的人,往往由于不习惯,不熟悉功法对气功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不能一下子适应。因此,有些人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本文就着重谈谈练功初期比较常见的几种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疲    劳  在开始练功的一周内,会出现疲劳感,尤其练动功或平素体质虚弱而活动过少这更为明显。表现为四肢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疲惫等,有的还出现嗜睡或崭时性失眠现象。其原因是:⑴ 平时缺乏锻炼;⑵ 练功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⑶ 对练功的要领和姿势掌握不熟练,不准确,对气功中的松静关系把握不好。

处理方法:掌握好练功要领,适当调整运动量,贯彻练养相兼的原则。如最初上练功,练十几分钟后,休息一下,养一养,再入功练习。姿势掌握不当着,适当调换一下。因硬座垫造成不适,可改换软垫。练功前应心气平和,全身松静自然。只要认真对待,一般3--7天即可解除各种疲劳症状,嗜睡或失眠也会逐渐消失。

呼吸不畅  练功时气滞心窝处不正,表现为呼吸短促,胸闷不适,或呈现叹息样呼吸。其原因有:知识不当,拿劲,挺胸,弯腰,低头过渡,呼吸过猛,闭气过长,一味追求深长呼吸,意守呼吸的意念过大等。

处理方法:对症解除上述原因,如摆正姿势,自然呼吸,不勉强闭气,崭时放弃意守呼吸,待症状缓解后再练等。要始终贯彻循序渐进、松静自然和意气相依的练功要领。

昏沉困顿  有些人一上功就产生困顿,甚至出现崭时的沉睡。产生的原因包括练功时两眼闭合,练功环境单调安静,采取卧位练功,夜间失眠等。

处理方法:在练功中出现昏沉困顿现象时,可以崭停练功,做几节保健功,如鸣天鼓、擦面、干梳头、拍头顶、搓大椎等。或在屋内稍事活动,然后再上功。也可停止练功上床睡觉,睡足了再练。在练功前喝些热开水,练功时两眼轻闭,微露一线之光,采取坐式或练功中可以调换姿势。应该注意,不要一练功就形成睡觉的坏习惯。

杂念繁多  凡是正念(意守内容)以外的意念活动,如恼怒、恐惧、烦躁、浮想等,都称之为杂念。初练功者,往往在入静之初,杂念纷纭而至,思绪万千。这一表现,不同程度存在于每个练功者的身上,是练功者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然而,过多的杂念产生,势必会影响练功效果。

处理方法:对待杂念,不要心急,要理智地采取解决办法。首先,正确认识杂念。在练功中杂念总会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情绪乐观,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专心练功,杂念就会相对减少。其次,对待杂念不能硬压,应因势利导加以排除。第三,杂念出现相对减少,或出现后能顺利排除,这是入静的一种体现。切记,不要把入静当成一种思想包袱,否则求静反而不静。在入静时也可采取计数法、存想法、默念字句法等帮助入静。

练功初期的表现,因人而异,有的人始终不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有的人即使出现,只要加以注意,随时校正,异常反应也会慢慢消失。但如果对异常反应不予重视,任其自然发展,则可能会导致气功偏差。

形形色色的练功反应(三)

——— 练功偏差及其防治

气功锻炼,应该说不会出现偏差,但少数人若不掌握练功要领,而盲目地自练,也就可能出现偏差。这种情况虽然很少见,但出现后会带来痛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偏差,练功者必须防患于未然。

所谓练功偏差,顾名思义,是指偏离正确的练功原则而导致病变,古人称之为“走火入魔”。练功偏差,已不属于练气功的正常生理反应,而是一种病理性反应。

出偏的原因  概括起来,练功出偏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⑴ 没有辨证施功,所学功法于身体状况不合。⑵ 指导上的失误,如无师自练,求师不明、指导错误等。  ⑶ 练功不得要领,违背松静自然、意气相依、循序渐进的原则。⑷ 练功中受外界声响和功中内景惊吓而惊功。⑸ 盲目追求得气和贪恋功中内景的美好,以致不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⑹ 曾患有精神分裂症,以及神经异常敏感者,容易受不良心理暗示诱导而出现偏差。

出偏的表现  出偏和练功正常反应有相似之处,鉴别时主要是看功后的感觉。正常反应是功后通体舒泰、精神体力充沛旺盛;而出偏则是功后感觉痛苦或原有的病情加重,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消失。出偏的表现可概括为精神和躯体两个方面。

精神方面:焦虑、忧郁、悲伤、易怒和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哭笑无常、行为失控、幻觉、强迫观念等。可归纳为精神分裂症样型、癔病样型和神经官能症样型三种类型。

躯体方面:头部出现头痛、头胀、头晕等,胸部出现前胸憋闷、心慌气短、呼吸不畅、气滞心窝、两肋胀痛、呼吸紊乱等,腹部出现腹泻、腹痛、便秘、丹田炙热等,四肢出现微动、小动、大动不止等。

防偏措施  练功者(尤其是初练功者)应向指导医生详细介绍病情,以便于指导者能辨证施功。练功者应信任和听从指导医生,在医生确定练功计划后再开始练功。在练功中应随时向医生反映自己的情况,如思想变化、生活情况、对练功的疑虑等,以求得到医生的及时而正确的指导。练功者应熟悉并掌握练功要领,对功中的特出感觉和景象,既不追求,也不恐惧,来之不惧,去之不留,顺其自然。根据动静相兼的原则,练完静功后,可适当练练动功,既能防止偏差,又能早期纠治轻度偏差。无师自练者,更应深入理解功法、功理、,切忌自以为是,盲目蛮练。

练功时,务必要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练功前半小时应停止一切剧烈的体力活动和紧张的脑力活动,做好入静准备。练功时要忌穿紧身衣服和当风坐、卧、立。练静功应宽衣解带,除去首饰、眼镜、手表等。平时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要节制房事,用气功治病者应绝对禁止性生活。天气恶劣、过饥过饱合情绪不稳定时,均不宜练功。练功中不可强忍大便或小便。患者痊愈后,仍应坚持练功,以巩固疗效,练功时间可适当减少。妇女在月经期可以照常练功,但应减少对下丹田的意守强度或意守中丹田,以避免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妇女怀孕后可以照常练静功,这有助于分娩和防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也有利,但孕妇不能练动功。

纠偏方法  各地总结出的纠偏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其中的几种。

1,意气疏导法,适用于练功用意、用气不当所致的偏差。

⑴ 丹田开合法:双手掌背相对置于丹田处,呼气时慢慢向左右两侧分开,意想腹部聚积之气随手势开启向体外放出,并向四周散逝。然后转掌,掌心相对,慢慢关合在丹田处,同时吸气,不用任何意念。如此一开一阖,意念放在开窍放气上。主治出偏造成的气滞下腹,腹部鼓大、胀满或胀痛不适,便秘等。

⑵ 膻中开合法:两手置于胸前,呼气时两手慢慢分开,意想膻中聚积之气随手势分开向体外四周散去。吸气时两手向内合拢,不用意念。主治气滞胸膈、气机上冲聚积膻中而引起的胸闷脘胀、痞满、拒食、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等。

⑶ 印堂开合法:两手置于脸前(勿高于肩平线),吸气时两手慢慢合拢,呼气时两手慢慢分开,自然呼吸;同时舒眉展穴,意想脑受聚积之气向外消散。吸气时两手慢慢合拢不用意念。主治气机冲头所致的头晕、头重、头脏痛、耳鸣、眼花、烦躁失眠等。

⑷ 引气下行法:吸气时两手从大腿两侧慢慢上提至两腋下,不用任何意念。呼气时慢慢下行,意想体内气机沿任督脉循经直下,从两大腿内侧至涌泉穴入地而逝。如果气滞头部,从百会下行;如果气聚膻中,从腋下下行。应用前述三种疏导法时,可分别配合本法,效果将更佳。

2,震动经络法,适用于气血阻滞经络所致的偏差,并有防偏和“解穴”的功效。有他震和自震两种方法。

他震法是借助别人之力来震动经络,或为别人纠治时施用。常用于武术技击,被截、拿、抓、闭等手法闭住了穴道(气血阻滞)而出现意识失常者。解穴时,用双手从背后扶住患者两腋下,用膝盖顶住其裆后,上提使其悬空,然后往地上一震,则穴道自开,经脉自理。或干脆提起向树上一撞,也可震开被封穴道。自震法是借助自力震动经络,梳理气血。具体做法是:直立,头悬顶,下颌微收,膝伸直。然后提起足跟下顿,足抬起时自然吸气,下顿时短促呼气,勿太用力,自觉直震后脑。练功前后,反复做几次,对防治气机逆乱等偏差有较好效果。

3,暗示纠偏法:适用于受不良暗示诱导而致的偏差。气功出偏,往往是思想上受到不良性诱导。纠偏时,患者取坐、卧、立式均可,肢体放松,呼吸细慢匀长,意念上存想或默念有关字句,也可存想外景,如月照平湖、水波不兴的静景,从而使自我意识得到调整,达到纠正偏差目的。

此外,还有选功纠偏法、按摩纠偏法、以松解僵法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图片

三峰老师新课上线!《上古大道之内景修炼神修丹法薪传》视频直播课

680元=10440元!,寻道药膳师联盟《中级综合药膳师培训》火爆开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