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心医话 | 请转发给你最爱的男人,小曹大夫教你几招解酒良方,让他"雪花不飘"、"千杯不倒"!

 汉方神农中医馆 2023-12-26 发布于湖南

时间临近年底,随着圣诞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接踵而至的到来,亲朋好友间最缺不了的就是聚餐喝酒,既然喝酒就要会解酒,否则接踵而至的头痛、头晕、反胃、发热等等,也会让你不好受。

今天,曹大夫想和大家聊聊中医里的酒文化。

“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  ——《养生要集》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醫,治病工也。从醫从酉。醫,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王育:一曰醫,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并从中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黄帝内经》。全书共记载13首药方,其中有用鸡矢和米酒制成的“鸡矢醴”,和用左角发和美酒制成的“左角发酒”。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凡养生,莫若知本……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提出,“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这是讲饮酒应慢,不可速饮豪饮。

《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可见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综上所述,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药食两得之品,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药酒更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形式。我们应积极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春节家家欢聚一堂,难免要把酒言欢。不过,酒多易伤身,因此我们要把握好量。怎样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最小呢?

1、饮酒宜缓

“凡欲饮酒不欲速,速则冲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固不得损。损即多涕洟兼患肺气、肺痿、咳嗽之疾。若患劳风、风疳、五痔人,切须忌之。若患风人加之药物浸酒,不令甚醉。”

饮酒过速,不仅伤身,还容易醉酒,从现代科学而言,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 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

2、饮酒宜暖

“不问四时,常吃暖酒弥佳。若冬月但杀冷而已,不要苦热,热即伤心肺。凡是饮食皆不欲热吃,非独热酒耳。”酒宜热饮,利于养胃。

3、饮忌空腹

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4、酒后忌风

“饮酒不欲风里坐卧,袒肉,操扇,盖缘毛孔悉开,不欲使风入,风入即令四肢不遂兼风,手足瘫痪等皆由斯得。

收藏!实用解酒小妙招

说起解酒,有药解、食解之分,解决各种酒后不适,最好的办法是用食物解酒,安全无忧。下面小曹大夫在这里推荐几个解酒良方,希望能帮到大家!

饮酒前

1、按关冲穴解酒——促进酒精代谢关冲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能够促进水液的代谢,也有促进水谷之酒精代谢的作用。饮酒前,用指甲掐按无名指上小指那一侧的关冲穴,能够减少醉酒几率。

2、豆浆解酒——保护胃黏膜豆浆当中的蛋白质与胃酸相遇后,会发生凝固,贴附在胃壁上,有利于延缓胃对于酒精的吸收,并且可以保护胃壁免受酒精的刺激,从而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饮酒前先喝一杯豆浆。

3、芹菜解酒——消除胃肠不适、脸红芹菜能够清热除烦,平肝理气、解酒毒。另外,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能缓解酒后的胃肠不适。将芹菜适量洗净榨汁,可以在饮酒前后都饮用一些,还能帮助消除酒后的脸红症状。

4、蛋清解酒——保护肠胃鸡蛋清遇胃酸而凝固变性,贴在胃壁上,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并缓解对酒精的吸收,快速消渴、清热、解醉。可在饮酒前,取1~2只生鸡蛋清服下。

饮酒中

1、豆腐解酒——预防醉酒因为豆腐中半胱氨酸能够促进乙醇的代谢,能减轻乙醇对身体的伤害。饮酒时,以豆腐菜肴作为下酒菜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醉酒。

2、梨解酒——解酒护肝中医认为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止渴润肺、消燥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之功效。另外,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等,能够护肝,促进肝细胞代偿。可以将梨切丝,和京糕条一起做成凉菜,餐中食用,或将梨切片熬成梨汤食用,都可解酒。

3、白菜解酒——减少酒后发热酒类多为辛甘大热类型的食物,白菜有养胃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正好克制酒的辛散燥热之性,能够缓解酒毒,减少酒后口干、口渴,以及烦躁、发热的症状。将白菜帮切丝,加食醋、白糖拌匀腌10分钟食用。

4、柚子——消除酒后口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将柚子肉切丁,蘸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5、吃面食解酒——快速增加体力面食食用后可快速转化成葡萄糖,有利于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由于它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食用后身体会马上舒服起来。

6、藕解酒——缓解酒后干渴藕具有除烦止呕、生津止渴的作用,对于酒后干渴、呕吐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将鲜藕捣烂取汁饮服,对消除醉酒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饮酒后

1、葛花解酒——分解酒精葛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分解酒精、健胃、护肝等功效。《滇南本草》等多部药典记载:“葛花解酒醒脾,治饮食不思、酒毒伤胃、消热。”将葛花30克加适量水,煎汤饮服,解酒效果最佳。

2、生姜解酒——缓解恶心呕吐生姜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大明本草》有治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喝酒之后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可止呕吐。

3、甘蔗解酒——解酒补体力甘蔗味甘性寒,清热生津而解酒毒。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能够有效恢复因为酒精代谢而造成的人体能量丢失。可以将去皮的甘蔗榨汁饮用,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4、豆汤解酒——减轻肝损伤大豆卵磷脂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乙醇分解,降低血液中乙醇浓度,加速乙醇的排泄并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毒物的损害,从而有解酒的功效。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和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5、猕猴桃解酒——保护肝脏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保肝、抗氧化等作用,可减轻乙醇对肝脏以及身体组织过氧化的损害,而且猕猴桃的解酒作用起效很快。可在酒后食用猕猴桃2~3个,然后在30分钟后再食用2个,具有很好的解酒护肝的作用。

6、萝卜解酒——消除酒气用生白萝卜500克,洗净榨汁,代茶饮服,每次一杯,饮2~3次,有解酒和消酒气功效。或适量吃些生白萝卜,都可有醒酒之效。

7、荸荠解酒——清热解酒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利咽化痰之功效,可解酒,除烦止渴。将荸荠20个左右削皮后,榨汁饮用,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8、枳椇子解酒——醒酒安神枳子是一种植物的果实,中药店有售。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能清热、利尿。另外,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可将枳椇子10克,开水冲泡10分钟饮用即可。

9、西瓜——稳定情绪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被机体吸收。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10、橘子解酒——酒后厌食柑橘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另外,对促进酒精的代谢和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很有好处。经常喝酒的人,以及有脂肪肝、动脉硬化的人,常吃橘子可以有效的解酒护肝。

提醒:酒后忌饮茶

都以为浓茶能解酒,其实不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出现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中的咖啡因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过量饮酒后的中药解酒方

1,葛花解酲汤解酒毒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组成:木香1.5克,人参4.5克,猪苓4.5克,茯苓4.5克,橘皮4.5克,白术6克,干姜6克,神曲6克,泽泻6克,青皮9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葛花15克。煎服。葛花系葛藤的花,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性凉味甘,入脾、胃经,能解酒止渴。

2,芦根解酒热烦渴、呕秽可用本品30~60克,煎服。或用芦根饮:芦根15克,竹茹9克,粳米50克,生姜5片。水煎,当茶饮。芦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证。《新修本草》谓其能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等证。

此外,中医的方剂比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茵陈蒿汤、五皮散、导赤散、猪苓汤也是可以作为解酒方剂来使用的方药。

此外,中医的方剂比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茵陈蒿汤、五皮散、导赤散、猪苓汤也是可以作为解酒方剂来使用的方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