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为 | 面部脓疤红疹粉刺惹人恼,中药治疗效果好!

 汉方神农中医馆 2023-12-26 发布于湖南

一个不注意,脸上的粉刺又冒出来了!这都不知是多少靓女俊男的苦恼了。脸上那一颗颗的痘痘,既影响形象,又影响心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后患无穷。脸上粉刺长不停,光滑的皮肤被粉刺弄得难以示人,怎么办?且看下文

案例分析

陈先生,男,16岁

初诊:2023-01-29

主诉:皮肤反复丘疹3年余。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面部起脓疤,红疹,出油多。以额部较为集中分布米粒,黄豆大小脓疤,色红伴疼痛,此起彼落,反享不断,,大便结,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肝风粉刺

中医证型:肿胃蕴热,外感毒邪

中医治法:清肿胃热,佐以解毒

西医诊断:痤疮

方药:

银  花15g   连 翘15g   蒲公英10g   地  丁10g

桑白皮15g   瓜 蒌15g   野菊花10g   皂角刺10g

大  黄10g   山 楂15g   千里光10g   鱼腥草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丹  参15g   黄  芩10g

栀  子10g   甘 草6g

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23-02-19患者复诊,服前方14剂后,大便日1行,口干缓解。
现症见:面部红疹少许新出,原脓疮有减少,面部油脂仍多,同时有许多白头、黑头粉制。

结合患者情况,中药前方加用麦芽、薏苡仁、浙贝、泽泻以加强化湿散结,解毒利湿之力;外用夫西地酸软膏。

三诊:2023-03-12患者复诊,服前方14剂后,面部粉制,脓疮,红斑均有减少,食辛辣后时有反复。

更方:

银  花15g   连  翘15g   野菊花10g   鸡冠花10g

车前子15g   夏枯草10g   桑白皮10g   地骨皮10g

蒲公英30g   薏苡仁30g   丹  参10g   木  香10g

黄  芪15g   凌霄花10g   红  花6g    甘  草6g

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23-04-06患者复诊,服上方28剂后,面部丘疹,脓疮基本消退,毛孔变细,仅有少许色素沉着。

按语:寻常痤疮是发生于青少年面部、胸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伴皮脂溢出。本病的成与肺胃湿热关系密切,凡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均可导致运化失常;过食油腻辛辣之品,亦可助湿化热,湿热互结,熏蒸头面,致使皮脂分泌过盛,复感毒邪,阻塞毛窍,使气血壅滞,外发肌肤而生脓疮,日久气滞血疼形成束肿结节。本例患者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素体健康,阳热偏盛,故佐以大量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并配以清阳明腑边的大黄、瓜蒌,共奏清泄肺胃蕴热功效。后期加用黄芪、红花、凌霄花以行气活血化痰达到促进生孔收缩,修复皮肤功效。

江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师从湖南省著名皮肤病专家中医附一首届名医龚景林教授,自2008年起,常年跟师不辍,深得师傅治疗皮肤病的治疗思想精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皮肤科、全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诊治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如:带状疱疹、扁平疣、湿疹、荨麻疹、痤疮、脂溢性皮炎、脱发、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黄褐斑、白癜风等;对银屑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白塞氏病、天疱疮有师承的独到见解与临床研究。

什么体质易发痤疮

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对人体体质有所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是人者,素肾气胜”“此人者质壮”等说,其中“素”和“质”即指人的体质。目前广为认可的中国人的体质分类方法是九分法,即把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近年有中医报道痤疮的发病与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大部分痤疮患者为兼夹体质,即同时具有多个体质类型。其中湿热质占据比例最大。《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高粱之变,足生大疔”,湿热体质盖因先天禀赋,善食肥甘,或久居湿地,长期饮酒,偏嗜辛辣刺激等湿热内蕴,湿热结于肠胃。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湿热上蒸于肺胃而致肺胃郁热,郁于肌肤而生痤疮。

气郁质、阴虚质也是易患痤疮的体质。《内经》云:“女子以肝为先天……百病皆生于气。”现代女性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学习繁忙,每多忧思忿怒郁结伤肝,肝的疏泄失畅,以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兼夹痰湿,入于血络,热毒阻于肌肤而发。同时痤疮又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带、胎、产、孕的影响,天癸渐竭,阴液渐衰,加之各种不良刺激,长期易致阴液暗耗,精血亏虚。若肝阴不足,则病及肾,损伤肾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虚火上炎熏蒸面部发为痤疮。

痤疮的病因病机为湿热

“湿盛热重,久则血瘀气滞”为寻常痤疮的病机主线,分为肺胃湿热、脾虚湿盛、痰瘀互结、冲任不调四个证型;临床常应用清热类药物,占比59.49%;中药使用频次前15位的依次为黄芩、野菊花、地骨皮、生栀子、桑白皮、牡丹皮、金银花、生地黄、赤芍、全瓜蒌、香附、益母草、熟大黄、羚羊角粉、连翘;常用对药10对,主要为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健脾利湿类药物。

寻常痤疮与中医学的“痤”“肺风粉刺”“粉刺”类似,《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曰:“此证由于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张志礼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异,应抓住“湿盛热重,日久则血瘀气滞”这一病机主线。青春期患者,饮食多不节制,生活亦不规律,初发时体质较为壮实,阳气充盛,常以实证、湿热证为主。青春期后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耗伤津液,阴虚火旺或情志因素致肝失疏泄,肝病传脾,致脾虚湿盛,久则气机不畅,血瘀气滞;或肝脾失和,冲任失调,则以虚中有实,虚实夹杂为主。在治疗中,应根据皮损和舌脉情况,并结合患者兼证表现来具体辨证施治,实证宜泻、热证宜清、痰湿宜化、瘀结宜散,以平衡脏腑、协调阴阳为要,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四个基本证型

以寻常痤疮“湿盛热重,日久则血瘀气滞”的病机为主线,分出了4个基本证型,并根据不同证型,结合兼证表现,选择适宜的方药。

肺胃湿热临床较为常见,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面部出油较多,伴口臭饮冷,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肺胃热、除湿解毒,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黄连清肺胃和三焦之火;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牡丹皮凉血;辅以薏苡仁、车前子清利湿热;熟大黄泻热通便,使邪有出路。患者以年少体壮者常见。

脾虚湿盛皮疹以粉刺为主,面部油腻,伴纳差,腹胀,便溏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滑。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健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生枳壳、生薏苡仁、芡实、白扁豆、茯苓健脾利湿;川萆薢、黄柏利湿清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患者多素体脾虚,常因饮食失节或贪凉饮冷致脾胃虚弱。湿为阴邪,易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痰瘀互结皮疹为粟粒大小丘疹,黄豆大或樱桃大之结节或囊肿,皮色暗红,面部出油较多。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滑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浙贝母、海藻清热散结,化痰软坚;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大黄化瘀泻热。患者因湿热久羁,阻滞气机,脉络不通,皮损以囊肿硬结为主,久聚难消。

冲任不调患者以成年女性多见,因情志因素致肝失疏泄,木郁克土,肝脾失和,皮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月经前皮疹加重,或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身倦乏力。舌质淡或嫩红,苔白,脉细或弦。治宜调补冲任、清热化瘀,方用金菊香方加减。益母草、香附调补冲任;生地黄、牡丹皮、地骨皮清血分蕴热;黄芩、桑白皮清泻肺热;栀子泻三焦郁火;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熟大黄清热化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