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东海之子 2023-12-27 发布于浙江

海岱地区即海岱文化区,是指以山东为中心的考古文化区。海岱地区的空间分布,不同时间段在分布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别,核心区大致以泰沂山系为中心,总体上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鼎盛时期包括山东全省、豫东、苏皖两省北部、冀东南以及辽东半岛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或被称为泰沂文化区。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辽东地区的玉器文化面貌与海岱核心区的玉器较为相似,可以将辽东半岛的玉器归入海岱地区玉器的关系中来。

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框架已基本建立。后李文化虽然发现的数量少,但是已经有了玉器的踪迹,后李文化晚期的潍坊前埠下遗址发现玉凿、玉锛各 1 件,尚未发现玉璧 。

其后的北辛文化中玉器的数量略有增加,大汶口遗址北辛文化遗存中出土玉锛、玉镞各 1 件;大伊山遗址两次发掘,共出土玉器 8 件,其中绿松石饰 2 件、玉璜 4 件、玉玦 1 件、玉珠 1 件,仍未发现玉璧。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海岱地区的玉璧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存中,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墓葬中发现玉环。同一时期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中期遗存中也采集到玉牙璧,因此海岱地区的玉璧情况从大汶口文化开始介绍:

(1)大汶口文化及小珠山中层文化等同期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的年代约为距今 6200~5500 年,中期的年代在距今 5500~5000 年,晚期年代约距今 5000~4600 年 。

大汶口文化中玉璧的发现相对比较普遍,是海岱地区玉璧最为流行的一个阶段。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玉璧数量尚少,中晚期无论是出土玉璧的遗址点还是玉璧的数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玉璧主要见于大汶口遗址早、中晚期墓地 、尼山遗址、刘林遗址、大墩子大汶口文化早中期墓葬 、野店遗址大汶口文化早中期墓葬 、王因遗址、新沂花厅遗址墓地、莒县陵阳河遗址 、章丘焦家遗址、胶县三里河遗址 、五莲丹土遗址等。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玉璧的质地有既有透闪石玉,也有蛇纹石玉、绿松石等美石,另外还发现有陶璧蚌璧 。

(2)龙山文化及小珠山上层文化等同期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省境内,其南界可至淮海以北的苏北和皖北地区,东至海,北及辽东本岛南部。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辽东半岛这一时期以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为代表。出土并采集到玉璧的典型遗址有泗水尹家城、日照两城镇、胶县三里河 、临朐朱封、滕县庄里西 、安丘老峪洞 1 件 、桓台前埠下 、海阳县司马台 、诸城前寨等。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