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肺癌早诊早治: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速览

 DYv4i84buszlqg 2023-12-31 发布于湖南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之首,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健康。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16.1%提高到19.7%,但仍有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1。为提高我国早期肺癌诊断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了《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并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年第1期发表。

推广早期诊断,助力患者新生

早诊早治对于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数据表明,晚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显著低于早期患者;Ⅰ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92%,而ⅢA~ⅣA期患者仅为10%~36%。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并完全切除的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术后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为100%,提示早诊早治有望助力肺癌患者实现治愈、重获新生1

《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围绕早期肺癌筛查人群、无创检查、有创检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及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及多学科合作等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疑诊早期肺癌的肺结节管理及随访策略等7个方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为临床医生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提供了全面细致的参考。

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一览

筛查人群:共识指出,首先应明确早期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诸如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其次应界定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即年龄40~80岁,并且至少合并任意1条危险因素:
①累计吸烟指数≥20包年;
②环境或职业暴露;
③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
④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
⑤既往恶性肿瘤史;
⑥长期吸入二手烟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
早期肺癌往往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中晚期才表现为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高度警惕。此外,还需明确早期肺癌的组织病理分型,包括腺体前驱病变、腺癌、鳞状细胞前驱病变、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等。
无创检查:
①对于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推荐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不推荐胸部X线用于肺癌筛查。
②对于复诊或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推荐胸部薄层CT 结节三维重建;可使用定量CT分析与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辅助评估肺结节诊断。
③对于未定性的实性成分≥8mm的实性或亚实性结节,可行肺纵隔平扫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检查。
④对于疑诊早期肺癌患者伴咳嗽咳痰时,可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若痰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应进一步行胸部薄层CT 三维重建后处理、电子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病灶。
⑤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推荐作为肺癌诊断、随访及疗效评估的参考。新型标志物中,可选择性行肺癌血清七种自身抗体、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DNA甲基化及呼出气肺癌标志性成分等检测。

图片图1 实性肺结节临床管理流程


有创检查
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主要应用于肺外周病变特别是外周肺结节的穿刺和活检,不推荐应用于直径<10mm的肺内结节。

对于疑诊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推荐行电子支气管镜 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必要时结合荧光支气管镜、窄谱成像支气管镜及超声支气管镜等技术明确早期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

导航支气管镜及相关技术可显著提高周围型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可结合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

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NSCLC 患者首选推荐外科手术切除。

图片图2 亚实性肺结节临床管理流程

此外,共识还推荐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及机器人技术与影像学检测结合,用于早期病变的筛查和活检诊断,同时基于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进行诊疗决策。

针对疑诊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推荐严格按照实性结节(图1)及亚实性结节(图2)随访管理指南进行随访,复查胸部薄层CT 三维重建后处理,对于不能定性或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可申请多学科会诊。临床随访薄层CT显示肺结节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①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恶性肿瘤生长规律;
②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③亚实性结节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加;
④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肿瘤规律;
⑤出现分叶、毛刺或胸膜凹陷征;
⑥动态增强CT显示增强>15~20 HU时,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共识指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及胸部LDCT的普及应用,早期肺癌及非高危人群的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增高。随着胸部薄层CT及数据三维重建后处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不断发展,早期肺癌诊断流程有望持续优化,诊疗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进而将肺癌诊断关口前移,助力改善早期肺癌患者预后情况,真正达到治愈目的。

参考文献

[1]《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发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38(3):10-10.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3.03.1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46(1):1-18.DOI:10.3760/cma.j.cn112147-20220712-00592.

 


CN-125532,过期日期2024-3-18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