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证

 钱要向我飞 2023-12-31 发布于山西
图片

第13章:古代灸疗临床


图片
第一节:内科疾病 

二十四  厥 证

【概述】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不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喝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厥证虽然见于多种证候,但总的来说,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分为虚实二证。实证者,大凡气盛有余,气逆上冲,血随气升,或气逆挟痰,或暑邪郁冒,致使清窍闭塞,发生晕厥。虚证者,多因气血不足,清阳不展,血不上承,精明失养所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证治汇补·厥症》:“默而口噤牙闭者,实厥也。厥而口张自汗者,虚厥也。”

  《内经》中的“薄厥”以及后世的“郁冒”、“气厥”、“血厥”、“痰厥”、“暑厥”、“酒厥”、“昏厥”、“昏晕”、“昏仆”等皆属晕厥范畴。

  厥证与“神昏”不同,后者为持久而不易复苏的神志昏乱。晕厥与“眩晕”有别,眩晕是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但无神志不清。

【古代灸疗文献】

1.《补辑肘后方》

     上卷·救卒中恶方。

  治卒死而口噤不合者方:缚两手大拇指,灸两白肉中二十壮。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有巴豆者良。

  又方: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嗟。儿随年。

  上卷·救卒尸厥死方:尸厥论:尸厥之病,卒死而脉犹动,听其耳中,循循如啸声,而股间暖是也。耳中虽然啸声而脉动者,故当以尸厥救之。

  治卒死尸厥方,又方: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指甲下肉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内去端韭叶许。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

  又方;灸鼻下人中七壮。又灸阴囊下,去下部~-寸,百壮。若妇人灸两乳中间,又云爪刺入中良久,又针入中至齿,立起。此亦全是魏大夫传中扁鹊法、即赵太子之患。

  又方:以绳围其臂腕,男左女右,绳从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绳头五十壮,活。此是扁鹊秘法。

      又方:灸膻中穴二十八壮。

  按:《外台秘要方·尸厥方--十一首》卷二十八作“灸膻中、季肋间二七壮也”。

2.《圣济总录》

  卷一百九十二·治中恶灸刺法:尸厥者,灸厉兑二穴。《甲乙经》云: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脉所出也。各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3.《扁鹊心书》

  卷上·附窦材灸法:昏默不省人事,饮食欲进不进,或卧或不卧,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虑太过,耗伤心血故也,灸巨阙五十壮。

      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脘五十壮。

  卷上·五等虚实: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惟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

      卷上·黄帝灸法: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卷中·太阳见证:太阳寒水,内属膀胱,故脉来浮紧,外证头疼发热,腰脊强⋯⋯仲景以为阳证,乃与凉药随经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变为阴证,六脉沉细发厥而死,急灸关元,乃可复生。

  卷中·阳明见证:阳明燥金,内属于胃,六脉浮紧而长,外证目痛发热,手足温,呻吟不绝⋯⋯若果发昏厥,两目枯陷不能升者,急灸中脘五十壮,渐渐省人事,手足温者生,否则死。

  卷中·厥证:《素问》云: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昏冒强直。当灸中脘五十壮即愈。此证妇人多有之,小儿急慢惊风亦是此证……惟灸此穴,可保无虞。令服来复丹、荜茄散而愈。

  治验: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

  一妇人时时死去已二日矣,凡医作风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卷下·肾厥:治验:一人因大恼悲伤得病,昼则安静,夜则烦俛,不进饮食,左手无脉,右手沉细,……余曰:此肾厥病也……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五百壮。每日服金液丹、四神丹。

  卷下·妇人卒厥:凡无故昏倒,乃胃气闭也。灸中脘即愈。

4.《针灸资生经》

  第五·四肢厥:四厥逆沉绝,灸手间使便通。四厥,灸乳根。

  卷五·尸厥:有贵人内子产后暴卒,急呼其母为办后事。母至,为灸会阴、三阴交各数壮而苏。母盖名医女也。

5.《针灸玉龙经》

      盘石金直刺秘传:尸厥,中极(补)、关元(灸)。

6.《丹溪心法》

  卷四·厥:厥者,甚也,短也,逆也,手足逆冷也……所谓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此其候也。治之以四逆、理中之辈,仍速灸关元百壮。

7.《世医得效方》

  卷二·卒厥尸厥:灸法:头上百会穴四十九壮,兼脐下气海、丹田穴三百壮。觉身体温暖即止。

  卷十·救急:灸法,救魔寐一切卒死,及诸暴绝证。用药或不效,急于人中穴及两脚大拇趾内离甲一韭叶许,各灸三五壮,即活。脐中灸百壮,亦效。

8.《医学纲目》

  卷十七·卒中暴厥:《玉》气昏晕:夺命(在曲泽上针入三分,先补,候气回后泻,不可高手,忌灸,如不苏取脐中),脐中(灸七壮,忌针)。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无]治魇卒死,诸暴绝症,用半夏不拘多少,汤泡七次为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心头温者可治。仓卒无方,急于人中穴及两脚大拇趾离甲一韭叶许,各灸三五壮即活。

9.《古今医统》

      卷七·针灸直指:四逆宜灸,气海、肾俞、肝俞。

10.《类经图冀》

  十一卷·诸证灸法要穴:厥逆:人中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膻中二十---壮,百会、气海。一法以绳围男左女右臂腕为则,将绳从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一壮。

11.《针灸聚英》

      伤寒:手足逆冷,阳气伏陷,热气逆冷而手足冷也,刺内庭、大都。庞氏曰,脉促而厥者,灸之。

12.《证治准绳》

  杂病·寒热门:洁古云:身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

  寒厥,手足冷,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肾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痒……法当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非灸不能病已。先以大艾炷于气海灸百壮,补下焦阳虚,次灸三里各三七壮。治脊寒而逆,且接引阳气下行;又灸三阴交,以散足受寒湿之邪。……明秋……复作、依前灸添阳辅各二七壮。

13.《神灸经纶》

      手足证治:手足逆冷,大都。

14.《传悟灵济录》

  中风:厥逆人中灸七壮,或针入齿,膻中三七壮,百会灸暴厥逆冷,气海。

15.《勉学堂针灸集成》

  卷二·风部:卒恶风不语,肉痹不知人;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灸三百壮,立瘥。

  卷二·厥逆:痰厥头痛者必灸头部,能安之者乃痰凝经络,气不流行故也。

  吐痰厥逆:从男左女右以绳围患人肘,还至起端处截断,以其绳头从大椎尖下行脊骨上,绳头尽处五十壮。

  尸厥:谓急死也,人中针,合谷、太冲皆灸,下三里,绝骨、神阙百壮。若脉微似绝:灸间使,针复溜,久留,神效。

  善恐小气厥逆:章门、少冲、合谷,太冲,气海百壮。

  肾厥、头痛、筋挛、惊恐、不嗜卧:关元、肾俞、绝骨、内关、胆俞并灸。

  中恶:百会三七壮,间使年壮,承浆七壮,心俞七壮,人中五十壮,隐白一壮,囊下十字纹三壮,诸穴中神阙百壮,下三里七壮,最神。

【按语】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有气血俱虚、阴虚肝旺、血气上逆、暑邪中人、痰浊上蒙。气虚晕厥,每因元气亏耗,致使阳气消乏,中气下陷,脾气不升,则突然昏仆。血虚晕厥,则由大崩大吐,或产后、外伤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神机不运。阴虚肝旺晕厥,由谋虑太过,忧郁不决。暗耗肝阴,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晕厥。血气上逆晕厥,则每因恼怒伤肝,气机逆乱,血随气升,并走于上,扰乱神明。暑邪中人晕厥,因暑邪内袭,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扰乱神明而致晕厥。痰浊上蒙晕厥,是由于痰湿素盛,复因恼怒,气逆痰壅,清窍被蒙而致晕厥。

  古代灸法治疗本病以辨证取穴为主。人中为急救要穴,可醒神开窍。百会为督脉穴位,醒神开窍,通络安神。内关属心包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维络诸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心脑循环。足三里、气海、关元、神阙健脾益气。太冲疏肝降逆,活血开窍。肝俞、肾俞平肝潜阳,疏肝开窍。隐白、大都、膻中理气化痰,降逆开窍。神道、间使解暑开窍。另外,一些文献中记载的奇穴鬼哭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古代灸法治疗厥证取穴见表 13-16。

表 13-16 古代灸法治疗厥证取穴

书 名      取 穴

《补辑肘后方》 鬼哭、中极、建里、心下、阴囊下、膻中

《圣济总录》 厉兑

《扁鹊心书》 巨阙、中脘、气海、丹田、关元、中脘

《针灸资生经》 间使、乳根、会阴、三阴交

《针灸玉龙经》 关元

《丹溪心法》 关元

《世医得效方》 百会、气海、丹田、人中、隐白、神阙

《医学纲目》 人中、隐白、神阙

《古今医统》 气海、肾俞、肝俞

《类经图翼》 膻中、百会、气海

《针灸聚英》 内庭、大都

《证治准绳》 阳辅、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神灸经纶》 大都

《传悟灵济录》 人中、膻中、气海、百会

《勉学堂针灸集成》 神道、合谷、太冲、足三里、绝骨、神阙、掌门、少冲、气海、关元、内关、胆俞、百会、间使、承浆、心俞、 隐白、囊下

  本病的预防,应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避免不良的精神和环境刺激。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救治。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本病患者,均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图片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