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晚“龙行龘龘”引关注,带出《玉篇》这部千年奇书

 星河岁月 2024-01-0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大家都知道成书于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说文》之后,魏有《古今字诂》,晋有《字林》,北魏有《古今文字》和《字统》,这些字书大都是延续《说文》体例,以篆书、隶书为收字对象。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楷、行、草等新的书体逐渐成为主流书风,以篆、隶为主体的字书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加之这一时期时局动荡,思想活跃,文字使用情况也十分混乱,所谓“六书八体,今古殊形”“字书卷轴,舛错尤多”,后起字、异体字大量涌现,汉字体用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新兴的文字现象亦无法被旧有字书所容纳。
图片
北魏《姚伯多兄弟造像碑》,碑文书体既保留了汉隶的特点,又开启了唐楷之先声,被于右任先生赞为“秦中三绝”之一。图自《陕西碑刻文献萃编》(中华书局2022)

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字头的古代字典——《玉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的编撰者是南朝梁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给事于宫门之内,备受皇帝信任;太学博士负责教授太学学生,顾野王任此职是在梁大同四年(538),年仅十八岁。《陈书》载顾野王七岁读五经,九岁能属文,“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可见其天资与博学。

图片

顾野王

也正是在任太学博士期间,顾野王奉命“总会众篇,校雠群籍”,沟通古今字际关系,于梁大同九年(543)撰成《玉篇》。
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所载,《玉篇》共收16917字,比《说文》多了数千字,这些多出的字头大都是魏晋以来新出现的。不仅收字有所增加,编排与体例亦有改进:《玉篇》共立542部,与《说文》大同小异,但部首次序不再“据形系联”,而更注重字义相关性;体例上以注音带释义,凡释义均有文献出处,有的还加以顾野王案语。更重要的是,较之《说文》讲字,《玉篇》则重释词,且尽可能多地收录词义。例如:

图片

《说文》对字义的讲解是为了说明汉字形义关系,因此只讲解与字形密切的字义,甚至可以说字义训释是为字形分析服务的。而《玉篇》先用反切标音以便读出,释义配以文献出处,再以案语形式反映词义引申发展,又对汉字体用变化详加说明,种种设计无不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可以说比起《说文》来更加“读者友好”;部首的编排虽未尽善尽美,却也迈出了从“据形”到“据义”的一步。《玉篇》广收新字新义的原则和编排体例上的创新多为后世字典所继承,如果说《说文》奠定了字书的基本面貌,那么《玉篇》也可称得上后世字书之典范,从“篇韵”一词就可看出《玉篇》在古代辞书中的主要地位。黄侃所论治中国语言文字的十种要籍中字书占其三,《玉篇》便赫然在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
顾氏原本《玉篇》卷帙繁重,当时的皇帝萧纲“嫌其书详略未当”,即令萧恺等人删改行世。然而,删改后的《玉篇》仍有近70万字的规模,还是不便使用。唐代始出现多种删改本《玉篇》,其中以唐上元元年(760)孙强“增字减注”本(后世称上元本)最为通行。至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等又奉召重修,字头增补至两万两千余字,名为《大广益会玉篇》。此后顾氏原本、上元本《玉篇》皆亡佚,唯有原本《玉篇》部分残卷留存于世;而《大广益会玉篇》繁衍滋生,流布海内外,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原本《玉篇》残卷局部


图片

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宋末刻本《大广益会玉篇》局部


清康熙年间张世俊曾刻“泽存堂小学五种”,其中就有《大广益会玉篇》,这个本子较为通行,今人研究也多据该本。然取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宁宗年间(1195—1224)刊本《大广益会玉篇》与之相较,可以看出泽存堂本改动颇大,除了校订讹误外,还进行了包括改动字形、增加义训、增补字条等在内的全面整理。虽然这些改动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宋本《大广益会玉篇》的面貌。
吕浩点校本《大广益会玉篇》以日藏宋本为底本,以另一宋本系统——宋十一行本和清曹寅刊楝亭本为校本,全面参校存世各本,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宋代《大广益会玉篇》的原貌;与影印刻本和古抄本相较,这个横排标点、音序笔画索引齐备的《玉篇》也更方便广大读者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图片

图片

《大广益会玉篇》(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全三册)

[梁]顾野王 撰  吕浩 校点

9787101140736

138.00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