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分型论治32种

 山水书阁 2024-01-02 发布于四川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栏目的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1、肝经火热型头痛
肝厥头痛肝厥头痛者,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其痛必在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虽太阳之脉,亦上额交巅,然太阳头痛,必恶风寒,而厥阴头痛,必多眩晕,或厥逆抽掣也。
治疗方法:龙荟龙(方见厥聋)加甘菊、羚羊角,气实便坚者用之;虚者宜治肝厥头痛虚证方。
病因病机:肝厥头痛者,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
证候表现:其痛必在巅顶,必多眩晕,或厥逆抽掣也。
处方:龙荟龙(方见厥聋)加甘菊、羚羊角。
方用:龙荟龙(方见厥聋)加甘菊、羚羊角,气实便坚者用之;虚者宜治肝厥头痛虚证方。
处方:生地、羚羊角、甘菊、麦冬
处方:抑青丸黄连一味,吴茱萸汤浸一宿,为末粥丸。
处方:泻青丸当归(去芦,焙)龙胆草川芎栀子川大黄(煨)羌活防风(去芦。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鸡豆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出处:《金匮翼》·卷五(卷)·头痛统论(篇)
原文:肝厥头痛肝厥头痛者,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其痛必在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虽太阳之脉,亦上额交巅,然太阳头痛,必恶风寒,而厥阴头痛,必多眩晕,或厥逆抽掣也。龙荟龙(方见厥聋)加甘菊、羚羊角,气实便坚者用之;虚者宜生地、羚羊角、甘菊、麦冬之类滋之清之,使肝柔则厥自已。抑青丸黄连一味,吴茱萸汤浸一宿,为末粥丸。泻青丸当归(去芦,焙)龙胆草川芎栀子川大黄(煨)羌活防风(去芦。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鸡豆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2、热毒壅上型头痛
上热头痛,目赤下寒,足?为甚,大便微秘,既济解毒汤。
治疗方法:既济解毒汤。
病因病机:上热头痛,目赤下寒
证候表现:上热头痛,目赤下寒,足?为甚,大便微秘
处方:既济解毒汤。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八(卷)·头痛(篇)
原文:上热头痛,目赤下寒,足?为甚,大便微秘,既济解毒汤。

3、痰浊内壅型头痛
头痛寒热,寸脉大,痰厥也,瓜蒂散。
治疗方法:瓜蒂散。
证候表现:头痛寒热,寸脉大
病因病机:痰厥也
处方:瓜蒂散。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五(卷)·伤寒(篇)
原文:头痛寒热,寸脉大,痰厥也,瓜蒂散。

4、中气虚弱型头痛
气虚头痛气虚头痛者,清阳气虚,不能上升也。其脉必弦微,其证必倦怠气短,恶风寒,不能食。罗太无云:参谋柏仲实年六十余,二月间患头痛不可忍,邀往视之。
治疗方法:治气虚头痛方。
病因病机:气虚头痛者,清阳气虚,不能上升也
证候表现:头痛,脉必弦微,其证必倦怠气短,恶风寒,不能食。
处方:新定人参黄芪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当归陈皮(各七分)升麻(二分)蔓荆细茶(各八分)白芍(一钱)上作一服,水煎。
出处:《金匮翼》·卷五(卷)·头痛统论(篇)
原文:气虚头痛气虚头痛者,清阳气虚,不能上升也。其脉必弦微,其证必倦怠气短,恶风寒,不能食。罗太无云:参谋柏仲实年六十余,二月间患头痛不可忍,邀往视之。其人云,近在燕京,患头昏闷微痛,医作伤寒治之,汗出后,痛转加。复汗解,痛益甚,遂归。每召医用药雷同。到今痛甚不得安卧,恶风寒而不喜食饮,诊其脉,弦微而细,气短而促,懒言语。《内经》曰:春气者病在头。今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面,故昏闷。此病本无表邪,因发汗数四,清阳之气愈亏,不能上荣,亦不能外固,所以头苦痛,而恶风寒,不喜饮食,气弱而短,宜升阳补气,头痛自愈。黄芪(一钱半)人参(一钱)白术当归白芍(各五钱)陈皮炙草升麻柴胡蔓荆(各三分)川芎细辛(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煎,食后温服减半,再服愈。新定人参黄芪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当归陈皮(各七分)升麻(二分)蔓荆细茶(各八分)白芍(一钱)上作一服,水煎。

5、寒犯骨髓型头痛
至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或灸百壮,吞黑锡丹,可救十中之一。
治疗方法:或灸百壮。黑锡丹。
证候表现:至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
预后:死不治
疗法:或灸百壮
处方:吞黑锡丹,可救十中之一。
出处:《医学从众录》·卷四(卷)·头痛(篇)
原文:至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或灸百壮,吞黑锡丹,可救十中之一。

6、肝寒上逆型头痛
厥阴头痛,呕而吐沫,吴茱萸汤。
治疗方法:吴茱萸汤。
证候表现:厥阴头痛,呕而吐沫
处方:吴茱萸汤。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五(卷)·伤寒(篇)
原文:厥阴头痛,呕而吐沫,吴茱萸汤。

7、胃中有热型头痛
阳明头痛,不恶寒,微恶热,不大便,调胃承气汤。
治疗方法:调胃承气汤。
证候表现:阳明头痛,不恶寒,微恶热,不大便
处方:调胃承气汤。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五(卷)·伤寒(篇)
原文:阳明头痛,不恶寒,微恶热,不大便,调胃承气汤。

8、寒邪在表型头痛
头痛发热,无汗恶寒,麻黄汤。
治疗方法:麻黄汤。
证候表现:头痛发热,无汗恶寒
处方:麻黄汤。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五(卷)·伤寒(篇)
原文:头痛发热,无汗恶寒,麻黄汤。

9、痰浊型头痛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治疗方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证候表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则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五节头痛(篇)
原文: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功能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脾虚生痰,风痰上扰清空所导致的头痛。常用药:半夏、陈皮和中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天麻、白蒺藜、蔓荆子平肝熄风止痛。若痰湿久郁化热,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竹茹、枳实胆星。若胸闷、呕恶明显,加厚朴枳壳生姜和中降逆。

10、肾气虚衰型头痛
或遇阴则痛,遇寒亦痛。倦怠脉微者,此阳虚气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右归丸主之。
治疗方法:右归丸、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
证候表现:或遇阴则痛,遇寒亦痛。倦怠脉微者
病因病机:阳虚气虚而然
治则治法:治宜扶阳
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右归丸主之。
出处:《医学从众录》·卷四(卷)·头痛(篇)
原文:或遇阴则痛,遇寒亦痛。倦怠脉微者,此阳虚气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右归丸主之。

11、头中寒湿型头痛
缺寒湿头痛一门(鹤年补集)头痛由于湿热上壅者颇多,然亦有因寒湿者。《金匮》所云: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治疗方法:《本事》透顶散。
病因病机:然亦有因寒湿者。《金匮》所云: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
证候表现: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
处方:愚以为《本事》透顶散,正治寒湿头痛之剂。
出处:《金匮翼》·卷五(卷)·头痛统论(篇)
原文:缺寒湿头痛一门(鹤年补集)头痛由于湿热上壅者颇多,然亦有因寒湿者。《金匮》所云: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愚以为《本事》透顶散,正治寒湿头痛之剂,否则丁香细辛,治湿热头痛,无乃以火救火欤。

12、外寒客肾型头痛
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治疗方法:麻黄附子细辛汤。
证候表现: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
病因病机:为寒厥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六(卷)·头痛(篇)
原文: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3、阴虚火旺型头痛
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阴虚血虚而然,治宜补阴,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
治疗方法: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六味汤加肉苁蓉细辛川芎。
病因病机: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阴虚血虚而然
证候表现: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
治则治法:治宜补阴
处方: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
出处:《医学从众录》·卷四(卷)·头痛(篇)
原文: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阴虚血虚而然,治宜补阴,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

14、血虚型头痛
血虚头痛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疗方法:加味四物汤加减。
证候表现: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则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用:加味四物汤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五节头痛(篇)
原文:血虚头痛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本方功用养血调血,柔肝止痛,可用于治疗因血虚头窍失养而引起的头痛。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养血滋阴;川芎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平肝止痛;五味子、远志、枣仁养心安神。若因血虚气弱者,兼见乏力气短,神疲懒言,汗出恶风等,可选加党参黄芪白术;若阴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扰者,可加入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15、脾虚食滞型头痛
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
治疗方法:香砂枳术丸。
病因病机:伤食头痛
证候表现: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
处方:香砂枳术丸。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八(卷)·头痛(篇)
原文: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

16、风湿型头痛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治疗方法:羌活胜湿汤加减。
证候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病因病机: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则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五节头痛(篇)
原文: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本方功能祛风胜湿,用于风湿困遏所致之头痛。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祛风除湿散寒而止头痛;川芎辛温通窍,活血止痛。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纳呆食少者,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17、痰热内扰型头痛
有因痰火,耳如雷鸣,熟半夏一两,大黄煨二两,天麻、黄芩各六钱,薄荷叶三钱,甘草三钱,水泛绿豆大,临卧茶吞二钱,痰利为度。
治疗方法:治雷头风痰火方。
病因病机:有因痰火
证候表现:耳如雷鸣。头痛面起核块。
处方:半夏一两,大黄煨二两,天麻、黄芩各六钱,薄荷叶三钱,甘草三钱,水泛绿豆大,临卧茶吞二钱,痰利为度。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八(卷)·头痛(篇)
原文:有因痰火,耳如雷鸣,熟半夏一两,大黄煨二两,天麻、黄芩各六钱,薄荷叶三钱,甘草三钱,水泛绿豆大,临卧茶吞二钱,痰利为度。

18、风热上攻型头痛
雷头荷叶苍与升,痰热滚痰芎作引,虚寒真痛附参芎。(注)雷头风痛,头面疙瘩,耳闻雷声,宜清震汤,即荷叶、苍术、升麻也。
治疗方法:清震汤。
处方:荷叶苍与升。(注)宜清震汤,即荷叶、苍术、升麻也。
证候表现:头面疙瘩,耳闻雷声
出处:《杂病心法要诀》·卷四十三(卷)·头痛眩晕死证(篇)
原文:雷头荷叶苍与升,痰热滚痰芎作引,虚寒真痛附参芎。(注)雷头风痛,头面疙瘩,耳闻雷声,宜清震汤,即荷叶、苍术、升麻也。

19、气分热盛型头痛
阳明头痛,发热恶热而渴,白虎汤加白芷。
治疗方法:白虎汤加白芷
病因病机:阳明头痛
证候表现:阳明头痛,发热恶热而渴
处方:白虎汤加白芷。
出处:《医宗必读》·卷之八(卷)·头痛(篇)
原文:阳明头痛,发热恶热而渴,白虎汤加白芷。

20、肝阳型头痛
肝阳头痛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加减。
证候表现: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五节头痛(篇)
原文:肝阳头痛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治法:平肝潜阳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功能平肝熄风潜阳,补益肝肾,可用于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而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潜阳;山栀、黄芩、丹皮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引血下行;夜交藤养心安神。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21、肾虚型头痛
肾虚头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疗方法:大补元煎加减。
证候表现: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则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五节头痛(篇)
原文:肾虚头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代表药:大补元煎加减。本方功能滋补肾阴,可用于肾精亏虚,肾阴不足证。常用药:熟地、枸杞女贞子滋肾填精;杜仲、川断补益肝肾;龟板滋阴益肾潜阳;山萸肉养肝涩精;山药人参当归白芍补益气血。若头痛而晕,头面轰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证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去人参,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泄火,或方用知柏地黄丸。若头痛畏寒,面色?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者,当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22、肝肾亏虚型头痛(偏头痛)
头痛,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症状:头痛,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则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玄参、龟板、白芍茵陈、生麦芽、代赭石、天冬甘草、川楝子、生龙骨、生牡蛎

23、气血两虚型头痛(偏头痛)
头痛而晕,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症状:头痛而晕,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则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方药:八珍汤加减。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黄芪、鸡血藤。

24、肝阳上亢型头痛(偏头痛)
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鸣如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症状: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鸣如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益母草、山栀子、黄芩、茯神、夜交藤、桑寄生。

25、痰浊内阻型头痛(偏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症状:头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治则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26、风湿头痛型头痛
若身热汗出不扬,胸闷口渴,为暑湿内盛,治宜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加广藿香15g,佩兰15g等以清暑化湿。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病因病机:风湿之邪,上蒙清空,困遏清阳。
治则治法:祛风胜湿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2g,防风12g,藁本15g,川芎15g,蔓荆子15g,甘草10g。加减:胸闷纳呆、便溏,加苍术10g,厚朴15g,陈皮12g以燥湿理气;伴恶心呕吐,加生姜6g,半夏9g,广藿香15g以化湿降逆。若身热汗出不扬,胸闷口渴,为暑湿内盛,治宜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加广藿香15g,佩兰15g等以清暑化湿。

27、风热型头痛
头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症状:头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病因病机: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不和。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9g,白芷15g,羌活15g,石膏(先煎)20g,菊花10g,藁本15g。加减:热盛,加黄芩12g,栀子12g以清热泻火;热盛伤阴而舌红少津者,加知母12g,石斛12g,天花粉20g以清热养阴。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可合用黄连上清丸(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菊花、桔梗、薄荷、川芎、大黄连翘当归、葛根、玄参、花粉、姜黄)加减以通便泻热。

28、痰浊阻络型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脘闷纳差,呕恶纳呆,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病因病机:脾虚失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则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橘红10g,白术15g,茯苓15g,天麻15g,甘草5g,生姜6g,大枣9g。加减;脾虚明显,加党参15g,炒白扁豆30g,薏苡仁30g以健脾化湿;痰浊郁久化热,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12g,竹茹9g,枳实15g,胆南星6g以清化痰热;胸闷,呕恶明显,加厚朴15g,枳壳10g以理气止呕。

29、风寒型头痛
症状:头痛起病急,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9g,防风10g,荆芥10g,羌活15g,白芷15g,细辛3g,薄荷(后下)10g。加减: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属寒邪侵犯厥阴经,加吴茱萸4.5g,法半夏9g,藁本15g以暖肝散寒;项强背痛明显者,加用葛根30g,桂枝10g以柔筋缓急。

30、气血亏虚型头痛
头痛隐隐,或伴头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休息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症状:头痛隐隐,或伴头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休息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则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或四物汤加减。白芍30g,当归15g,熟地黄30g,川芎15g,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加减:神疲乏力明显,遇劳加重,汗出气短,畏风怕冷,加黄芪30g,细辛3g以益气止痛;因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而见耳鸣、虚烦、少寐,加制何首乌2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0g等以养肝肾之阴。

31、肝阳化风型头痛
症状:头胀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
病因病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20g,牛膝15g,黄芩10g,杜仲15g,桑寄生15g,茯苓15g,夜交藤15g,益母草15g。加减: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加夏枯草15g,龙胆草15g,大黄10g以泻肝胆实火;肝肾阴虚而头痛朝轻暮重,遇劳加重,加生地黄18g,制何首乌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以滋养肝肾之阴。

32、瘀血阻络型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病因病机:瘀血阻窍,脑脉不畅,不通则痛。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5g,益母草15g,大枣9g。加减:久病气血不足,加黄芪30g,党参1g5以补气;头痛较剧,久痛不已,加全蝎5g,露蜂房5g,地鳖虫5g以止痛通络。

(来源:中医中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