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读《坛经·般若品》

 投机者的江湖 2024-01-03 发布于安徽

导语: 坛经》是主席当年经常随身带的一本书,他老人家也高度评价过慧能大师的历史贡献,慧能在中国佛教史上引发了“慧能革命”,因本人根器太浅,无法领悟其中的要义,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是故,写下了这些不成熟的文字,以供各位同修参考。

正文: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坛经》是中国佛学儒学化的代表作,它最大的特点是佛性心性化、人性化。建立了一个以当前现实的人为基础的心性本体论体系,将世间法与佛法相结合、相统一,强调在世间求解脱。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没事的时候读一下这本经书,最早结缘于《坛经》应该是在自己孩子有五岁左右,当时就请了一部《坛经》,想来结缘这部经也有十多年了,还记得自己年幼的孩子还在那部经上乱写乱画的样子也是历历在目,如果已然是物是人非了,经书这东西是需要反复阅读,虽然结缘经书十几年,每次看到这本部经时,也觉得好像就是新书一样,观照自己,好像根本就没有读过一样。

般若品是本书的总纲性质一品,般若是六度的统摄,离开了般若的统摄,六度就没有了方向。行由品主要是了慧能大师的生平求法的过程,般若品就是介绍了般若智慧的本质,以及凡夫成佛的可能性,解决了有没有可能,以及如何现实去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路径。

“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是慧能在回答弘忍大师问话的回复,在般若品里,他进一步阐明: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每个人都可能成佛,成佛只与自身的修为有关,根器大的人可能会容易一点,根器小的人可能会困难一些,只要一心向佛,终成自性佛。慧能在这里阐明了成佛是每个人都可以达成的目标,也给后来的修行者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历史上称之为“慧能革命”,其道理估计也在此。

口念心行,方得智慧。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修行是实证,而不是简单着文字相,佛法不同的知识,佛法是需要证的,长久以来,很多人只是把佛法当成文化知识来学习,此为大错误,我自己早年也是如此,从学术研究的本身去理解佛法,事实上,佛法一些体悟,一旦你去修行证悟一下就容易了,佛法是一门实践的智慧,看过一些佛经的人就知道佛法讲得是智慧,学问讲的是知识,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是无法传授,须要当事人去证悟才能得到。

佛与凡夫差别就是烦恼,佛是自由的,凡夫却被各种烦恼所压迫,烦是扰义,恼是乱义,烦恼是著境,菩提是离境。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应用便知一切。修行不是一个规划,而是落实在每个具体的事情中,事情才会产生烦恼,有了烦恼才会产生智慧。没有烦恼,哪来的智慧,烦恼即菩提是也。

口念而心不行,是为邪见,不可与语。口中说空,心中不修此,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邪见不除,正见不来,烦恼就如影随形,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自由是心的自由,世上总会有各种不同的事情出现,心不停留在事情上,一切过往皆是序章,过去就过去了,不必停留在事情上,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尘住坏空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你不放过自己,上帝也会让你放下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没有什么放不下,如果你放不下,那只能说你还在迷茫之中,心量广大,才能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

要亲近善知识,凡夫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善知识才能做到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若不自悟,须觅大善知识,直示正路。切不可自己在那里瞎折腾,妄念颠倒,善知识虽有教授,也是救不可得。

一切法,心不染著,即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也不著一切处,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为解脱。众生皆苦,苦在内心,内心总被无明业力所牵引,进而烦恼至。

般若即智慧,智为决断,慧为明了。无决断之能,无明了之心性,烦恼即至。缘来缘去缘如水,缘尽缘散亦如水。不强求发生过的会改变,也不强求未发生的会尽如人意,一切发生的就让他去发生,一切未发生的就是看着他会发生,让他来,让他走,不停留就在烦恼上就不会有烦恼。

今天是大事,明天就是小事,后天就是故事。任何烦恼都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所有的条件消失了,烦恼就自然消失了,今天很重要,明天就不重要,后天就可能记不得是哪件事情了吧!长舌的妇人总喜欢说别人长短,自己何尝不是被别人说长短呢?还是弘忍大师说得好:有情来下种,因此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佛就是自由的人,般若就是无住的心。古德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2024年1月1日   元旦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