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年卡的记忆

 丹水凤山图书馆 2024-01-04 发布于陕西

贺年卡的盛行时期,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人们通过写信交流,每到元旦和春节,那些色彩斑斓、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贺年片就风靡开来。不论关系亲疏,大家都会互发祝福卡片,寄送着浓浓的情谊。薄薄的贺年卡,如同春风吹拂,不仅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情感纽带。

我喜欢上发贺年卡是在80年代末期,那时我在部队服役。每次收到家书,家人总会叮嘱我多给亲戚们写信。从新兵时期到老兵时期,我曾给爷爷姥爷、婶子大娘、舅父舅母、姑家姨家等亲朋好友写过信,分享自己的生活琐事和家庭情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对写信产生了厌倦感,总觉得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那年元旦前夕,军人服务社推出了一套特别设计的贺年卡,上面印有军营和军人图案。我购买了一些,写上几句温馨的祝福语,寄给了家里的亲戚们。没想到,这小小的贺年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我的亲戚们大多不识字,收到信后还要找人念给他们听。而贺年卡则不同,它既有暖心的话语,又有精美的视觉图案。我的亲戚们视若珍宝,逢人就拿出来炫耀。既然他们如此喜欢,我干脆买了许多明信片,隔段时间就寄送一次。这样一来,亲戚们欢天喜地,我也省却了写信的烦恼。

在报社工作的几年间,我收发贺年卡的数量达到了巅峰。1993年退伍回乡后,我进入报社担任要闻版编辑。工作关系使我结识了众多各界人士和新闻写作者。每到元旦新年之际,祝福的贺年卡便如雪片般飞来,每天我都会收到一大摞。翻看着那些暖心暖肺的祝福语,我感受到一种学习和享受。来而不往非礼也,元旦前那几天里,我使用报社特制的贺年卡,每天坚持写、发贺卡,乐此不疲。同学、战友、文友、朋友等,我都一一寄送。一张承载着深厚情感和友谊的贺年卡,在新年的气息中如小鸟般来回穿梭。

贺年卡不仅是传递友谊的桥梁,后来还成为了工作交流的渠道。2000年后我转入经济部门工作,每到元旦,我都会收到来自各部委办局以及乡镇领导的贺年卡。这些贺年卡用一个喜庆的大信封装着,里面不仅有一张热情洋溢的卡片,还有一张介绍本部门年度工作成绩的打印红纸。这种形式非常好,省去了部门之间繁琐的寒暄。

然而,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短信、微信、云上贺年等方式逐渐取代了贺年卡。那些千里邮寄、承载着万千祝福的薄薄卡片已经渐行渐远。然而在我心中,它们仍然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和寄托情感的载体。(松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