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筚路蓝缕”,来形容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你用“高山流水”,来比喻你与挚友的知己之情; 你熟悉这些人名——“蔡文姬”“戴望舒”“朱自清”; 你知道你名字里的“嘉锡”“蘅”“灵扬“,寓意着美好。 ![]() 其实,这些汉文明里常用的成语、常见的取名 都源于“楚文化”的典故与文学, 是的,就是那位叫屈原的伟大诗人,所在的伟大时代。 所以,瑰丽的“楚文化”是如何与汉文明交融的? ![]() 南京博物院新年特展 “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 带大家走进楚国的历史长河,领略瑰丽的楚国风采, 探讨这一文化交汇, 如何归流于宏大深厚的汉文明的历程。 在黄河之畔,在中原的腹地,孕育了楚人的先祖。 他们的足迹跨越黄河与长江, 跨越楚丘与京宗,跨越殷商与宗周…… 他们来到丹水南岸,芈姓楚族的南方大国至此滥觞。 ![]() 甲骨刻辞/玉刀 商 南京博物院藏 当周天子的威权逐渐黯淡, 楚人却如日初升,他们拓展疆土,一统江汉之间。 ![]() “王”字鸟纹铜印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此后楚人立志北上争霸, 但受晋、齐之阻遏,楚人转而向东, 沿着大江的东流,向东方前进。 ![]() 铜壶 战国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在楚人锐不可当的兵锋下, 蔡、息、六、群舒诸国, 或灭于楚,或成为楚的附庸。 ![]() 铜镈钟 春秋 随州市博物馆藏 至此百年之间,吴楚越三国争雄, 在江淮之地征战不息, 最终越灭吴,楚灭越,楚奄有其地。 ![]() 漆皮甲冑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 ![]() 越王不光铜剑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楚人东渐的步伐, 所带来的不仅是领土的扩张, 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民族与文化的交融。 铜编钟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 “太后”匜鼎 战国 安徽博物院藏 ![]() “冶吏”铜匕 战国 安徽博物院藏 柄后壁刻一列七字铭文 江淮古文化与江汉楚文化、太湖吴越文化, 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交会。 ![]() 兽首铜鼎 战国 淮安市博物馆藏 ![]() ![]() 《盖庐》竹简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随着楚国疆域的拓展趋于鼎盛, 楚文化汇聚吸纳了诸多地方的文化艺术, 进而在各个领域均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峰。 ![]() 骆驼形铜灯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 木俑 战国 南京博物院藏 楚人的才思汹涌澎湃,源源不绝; 楚人哲学之思,流淌着对生命、宇宙、 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深刻探索。 ![]() 玉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荆州博物馆藏 其青铜之魂, 倾注着对形态、艺术、技术与文化的深邃理解; ![]() 立鸟铜盆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 涡纹镂空片铜饰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龙形饰件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其漆艺之韵, 沉浸着对色彩、纹样、生活与神灵的微妙感知; ![]() 彩绘虎座鸟架鼓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 彩绘漆镇墓兽 战国 南京博物院藏 秦终以其强大的军事,统一六国。 楚,挟万古奔流之势, 最终汇入到中华民族的浩瀚洪流之中。 ![]() 《楚辞山鬼图》轴(局部) 现代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 《屈原像》轴(局部) 现代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秦虽灭楚,汉继秦业, 但楚文化的灵韵未曾湮灭,反倒北上汉地, 为汉文化注入了深远影响。 ![]() 《端午竞渡图》轴 清代 陈崇光 南京博物院藏 楚、秦两大文化, 一南一北,如江河汇于大海, 汇聚成恢宏且生机盎然的汉文化。 ![]() ![]() ![]() 吹奏乐陶俑/陶抚瑟乐俑/击磬陶俑/陶舞俑 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楚文化,这烙印于民族记忆里的古老文化, 至今依旧润泽着中华文明的沃土。 ![]() 火星探测器模型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 “天问”一词取材来自《楚辞》 由诗人屈原所创作的长诗《天问》 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 南京博物院 新年特展打卡TIPS ![]() 1、“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 展览地点:艺术馆大观厅 展览简介:楚人东渐江淮的历史进程,是中华大地上一次伟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江淮的古老文明、太湖的吴越风情与楚地的江汉韵律交相辉映,汇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与特质融为一体。 展览撷集了来自于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博物院、淮安市博物馆、湖南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的300余件(套)文物。 2、【南京博物院】观展路线推荐 路线①:“文化沉浸之旅” ![]() 路线②:“轻松畅行之旅” ![]() 路线③:未预约成功的观众可选此路线 ![]() 3、【南京博物院】地址 资料:江苏微旅游 编辑:刘义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