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怪病,阳气虚、寒气重,发高烧、很怕冷,一个良方,用对有效

 神希园 2024-01-06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391 期 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如果说“冬伤于寒”,出现畏寒发热,这是正常的、顺向的病理状态,如果即便到了夏月,身体发热发烫发着高烧,但却怕冷畏寒,不仅如此,还需要添衣加被,这就是异常的、逆向的病理状态,犹如机器快要没有油了,突然干烧的状态,这个时候,不是着急降温,而是着急加油,否则,就会出现意外。对于这种怪病,就不能按照常理出牌,毕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于这种奇怪的疾病,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创立了一个奇效良方,另辟蹊径,让病去人安,而这个妙方就是大温中饮。

大温中饮是《景岳全书》中收载的一个良方,全方由“熟地、冬白术、当归、人参、炙甘草、柴胡、麻黄、肉桂、干姜”等9味中药组成。不过对于剂量,张景岳描述的颇奇妙,熟地黄的用量为三钱、五钱和七钱;白术的用量主要为三钱和五钱;而当归的用量也是三钱和五钱,如果本身就有泄泻的症状,可以不用当归,或者用山药代替当归也行;人参的用量有三个等级,一个是二钱,一个是三钱,还有一个重剂量的一两,当然,对于人参这味中药,张景岳说的挺有趣的,说“不用亦可”;炙甘草的用量很固定,只用一钱,剂量很小;柴胡的用量分别为二钱、三钱和四钱;麻黄的用量分别为一钱、二钱和三钱;肉桂的用量分为一钱和二钱;肉桂的用量而一钱和二钱;干姜需要炒熟,用量为一钱或二钱,如果没有干姜也可以用生姜,不过要用煨生姜,用量为三片、五片和七片。具体用法是,将这些中药放在一起,用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掉浮沫,温服,或者微微盖个被子使身体微微出汗。

对于大温中饮的适应证,张景岳是这样说的,“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临床表现主要有身体炽热,但却时而畏寒怕冷,即便在夏天,也需要披衣盖被,或者喜饮热汤,或者呕吐泄泻,肩背等处也怕冷,脉象上以“六脉无力”为典型脉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病症,它的核心病机在于“元阳大虚,正不胜邪”。所以,张景岳采用大温中饮,“峻补托散”、“温中散寒”,这样就能恰到好处的解决阳虚的问题,解决伤寒的问题。

在使用大温中饮的时候,由于全方的药物剂量都是每一味中药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量阶,这就说明全方的加减化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大温中饮的加减化裁,张景岳指出,如果兼有气虚,可以加黄芪二钱至三钱;如果是寒邪很重,阳气较虚,可以加制附子一钱至二钱;如果兼有头痛,可以加川芎这味中药,或者加白芷和细辛两味中药;如果是阳气较虚,中气下陷,可以加升麻;如果是兼有肚腹泄泻,可以减少柴胡的用量,适当加入一些防风和细辛即可。

张景岳为什么要创立这么一个奇妙的方剂呢?张景岳是这样说的,说他曾多次看到人们身患伤寒以后,阳气虚衰这样的问题屡屡存在,但是检遍医圣张仲景的一众方剂,虽然有温散的麻黄汤、桂枝汤,虽然有补气而散的小柴胡汤,但是对于“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犹所未及”,于是创立大温中汤,“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所以,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大温中饮,其实是麻黄汤与四君子汤、两仪膏、小柴胡汤等经典名方的合方,张景岳所创大温中汤,将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与小柴胡汤进行了融合,然后再将四君子与两仪膏进行融合,四方融合,大补温中,奥妙无穷。

大温中饮具有温中助阳、益气和营、散寒透邪的作用,是张景岳为治疗阳虚伤寒而设。对于阳虚寒邪伏遏发热的病症,历代医家都鲜有提及,唯独张景岳对此大有高见,由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元阳大虚,正不胜邪,寒邪伏遏不能外达,所以就出现了这种问题。这种发热既不同于外感发热,又不同于内伤劳倦发热,即便身体炽热,但却时而畏寒,即便夏季也需要添衣加被,尤其是肩背怕冷得很,或喜热汤,或兼呕吐,或兼泄泻,这种情况,发汗又容易损伤阳气,清热又会将寒邪留在体内,甘温益气虽然可以益气助阳,但是伏遏的邪气依然无法外达,对此,张景岳考虑到“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于是另辟蹊径,采用大温中饮,让营血充沛,让正气旺盛,营降之气和谐,这样作汗透邪,意在“峻补托散”,寓散于补,使“邪从营解”。

大温中饮全方九味中药,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讲究呢?全方以熟地黄、人参为君药,其中熟地黄益精填髓,人参大补元气;以柴胡、干姜、肉桂、麻黄为臣药,其中柴胡升举阳气、疏散退热,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肉桂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麻黄散寒散邪;以当归、白术为佐药,当归补血和血、养血润燥,白术健脾益气;以炙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益气调中、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的柴胡与麻黄是一对奇妙的散邪药对,张景岳指出,“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只不过“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二药合用,邪气散、正气安。不过大温中饮中的麻黄一药的运用确有独到之处,张景岳此处用麻黄意在透散伏遏寒湿之邪,而不在于发汗解表[1],不可不察。

服用大温中饮之后,如果畏寒症状解除,但是却觉得燥热,这种情况是“阳回作汗佳兆”,千万别在这个时候把药停了,那就功亏一篑了。对于大温中饮的效用,只要运用得当、使用得法,诚如张景岳所说,“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对于大温中饮,除了具有温中助阳、益气和营、散寒透邪的作用之外,还有医家对大温中饮又有了新发现。现代有医者发现,大温中饮还有补肾宣肺、行气活血、温化痰饮的妙用,可用于肾精不足、肺失宣降所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痤疮、多毛、肥胖等[2]。张景岳说,“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临床运用时,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振华.大温中饮加减治疗阳虚寒邪伏遏发热的体会[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1):6-7.

[2]钱旭武,蒋婴.基于补肾理肺思想运用大温中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体会[J].中医药学报,2021,49(4):61-65.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中医改变生活,好物走进生活
学中医,有前途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设为星标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