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最懂水的方子,专治:水肿、水胖、积水。

 fentouge 2024-01-08 发布于北京

之前跟大家介绍过一个治水神方——真武汤,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个最懂水的方子——五苓散,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

有人可能要问:同样都是用来治水,真武汤跟五苓散,有何区别呢?虽然它俩都可以治水,背后的原理,并不相同。

真武汤是温阳化水的思路,相当于用太阳晒干水份;

五苓散是泄水的思路,直接把多余的水排放掉。

五苓散的方子很简单,五苓散:猪苓9g,泽泻15,茯苓9g,白术9g,桂枝6g。

(方中用量为原方剂量,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方中猪苓是君药,所以叫五苓散,古人是把这个方子做成散剂的,打粉服用,是为了集中药力,下行利水,现在通常做成煎剂来服用。

下面就来看看,五苓散是如何将体内的水邪泄走的:

第一梯队,猪苓+泽泻+茯苓,用来开闸放水。

身体里水太多,最直接的办法是开闸排水。茯苓把脾胃的废水往下排,泽泻把膀胱的废水往下排,猪苓则把下水口全部打开,三味猛药一起上,让身体里的水沿着下水口统统排出去。

第二个梯队,白术+桂枝,用来扶正。

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人体的正气,第一梯队大力泄水,扶正的两位药紧跟其后:白术健脾燥湿,可以护住中焦;桂枝温阳化气,可以护住心肺。二者配合起来,扶正气的同时,也对利水化水起到了协助作用。

整体来看,五苓散的思路以利水行湿为主,温阳化气为辅。5味药配合精妙,目的很简单:把身体里从上到下的水邪,彻底清理掉。

五苓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稍微翻译一下:外感用了汗法后,病人也出了汗,这时候胃里干渴,烦躁不能入睡,想喝水,此时少少地喝一点水,让胃气和了,病就会好。

小便不利”是这段条文的关键,为什么会小便不利?因为外邪进入膀胱,从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利索,不爽快,每次只能尿出一点点。同时,因为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水汽没有蒸腾汽化,身体上部缺水,于是出现了“口渴”。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渴了,并不见得就是身体需要水,也可能是身体里水太多了。这时候不但不需要喝水,反而需要去排水。把膀胱里的水排出去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恢复,身体上部缺水的局面才能解决。

《伤寒论》还说了一段条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段条文的关键字是“水逆”二字,意思是身体囤积了大量水饮,这些水饮不往下走,反而往上逆,这时候也是用“五苓散”。

怎么确定是“水逆”呢?有一个人感冒发热,一个星期还没好,很烦躁,有里证,口渴想喝水,但是呢,一喝水就吐。为什么想喝水?还是那个原因,因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了,身体上部缺水,但是实际上,身体里囤积了大量水饮,所以,一喝水就吐。

这种“水逆”,也是喝五苓散。

不论是“小便不利”,还是“水逆”,本质上都是因为身体里水饮过多,这种情况,开闸放水最直接,张仲景用的方子很简单,就是“五苓散”。

哪些情况适合用五苓散呢?

1、被8杯水养生害苦了的人,身体里水毒太重,小便量明显小于喝水量,身体的肉松松垮垮,这类人,可以用五苓散来减肥。

2、感冒后小便不利,有其它感冒症状,舌苔白滑,提示体内水邪过多的人,可以服用五苓散。

3、现代医学讲的“美尼尔综合征”,小便量少,舌苔白滑的人,可以考虑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4、腰以下水肿明显,没有明显寒象的人,考虑用五苓散。

5、盆腔积液,重度盆腔积水,也可以用五苓散来调理,五苓散可以协助积液气化,从小便排出。

其实五苓散适用范围很广,不仅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现代人身上好多奇奇怪怪的病,比如:不明原因的眩晕、呕吐、水肿、耳鸣。。。等等,甚至癫痫,中医辨证为“水邪囤积”,都可以考虑用五苓散加减来调治。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Image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Image

三、100味中药通俗解读

Image

四、100首经典常用方

Image

五、365种常见病调理

Image
Image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