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地理与民族关系研究的杰作——方国瑜的《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滇史 2024-01-08 发布于云南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上、下两册约100万字,方国瑜著,中华书局(北京)1987年10月出版,台湾有翻印本。
 本书所说“西南地区”为秦汉时期的西南夷地区,即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贵州省贵阳以西,云南全省。秦汉时为“西南夷”,魏晋为“南中”,南朝、隋代为宁州,唐代为云南安抚司,宋代为大理国(云南节度),元代为云南行省。各时期的疆界虽有出入,而大体相同。明代建立贵州省,其后又把金沙江以北划归四川省,故明清仅限于云南一省。
本书考释西南地区历史地理,以各时期的疆域与地名的变迁分作六篇:一为上古至汉初,二为西汉至南朝,三为北周至唐前期,四为唐代后期,五为五代两宋时期,六为元明清时期。作者的分期不是依照王朝的政治设置,也不依据社会发展阶段,而是依据政区地名的沿袭与更革的情况。每一篇分概说、地名考释、山川名称考释、专题考证或专篇论述。
本书考释地理,重在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地名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空间符号,离开历史则地名毫无意义。前人考释地名,脱离地理与历史实际,凭虚揣拟,任意造说,难得确见。本书作者从每一时期、每一地区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来考察人们的历史活动,进而揭示有关地理问题,所有地名考释建立在科学的考证之上,其结论可靠,令人信服。为阐明历史发展的过程与空间活动的关系,每一篇先作概说,论述历史事实和特点,以明确地名的社会背景。考释地名,分为三项,即各时期的政区地名,居民分布情况,山川名称。政区的资料有的全面、有的错乱、有的缺失、有的说法各异。作者着重补充缺失,纠正错乱,考证异说。关于居民分布地名,元代以前纪录甚少,作者尽量收录,详加考释。明清时期纪录较多,着重考释重要地名、有歧义和错乱的地名。清代地名纪录清楚,大多与今地相同,所以从略。清代后期,由于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的传统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作者认真、深入、详尽地加以考释,以阐明边界演变的历史线索,揭露帝国主义对我国西南边疆的侵略。山川名称,汉晋时期的名称与今天多有不同,而且山川名称与地名紧密相关,所以作者条分缕析详加考释。后来的地名则仅记其地理位置。明清时期的山川见于纪录甚夥,而且其名称大多沿用至今,不待考说,所以就不再论及。
作者考释地名,先举出处,依据各历史时期的记载,校录原文;接着列举诸家考证,稍加评论;最后是作者的见解,有的从旧说而加以补充,有的则是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创新之论。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力。考释历史地理,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与历史遗迹。而西南地区,资料甚少,由于朝代变迁,所用地名,各时期命名多有不同,变动较大,加之沿革记载,大都简略或缺失,难以前后照应。前人考校云南地名,虽不乏精审之论,但大部分未能通畅,有的潦草塞责,有的存心附会,同一地名,众说纷纭,有相距百里以至千余里,令人迷惑,不得要领。作者在考证地名与山川的地理位置时,不主观臆断,不牵强附会,而是实事求是,细密严谨,旁征博引,认真推敲,有理有据。每个地名的有关资料征引殆尽,少有缺失和不周,对所引资料认真考证,鉴别真伪,详加讨论,不厌其烦。所以作者考订的地名、方位大都确实可靠,无不令人信服。有的地名,由于资料不足征,作者不妄下断语,而是以假定、存疑、缺略诸方式提出问题,供读者思索,为深入研究留有充分余地。
对于一些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地名,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一些有争论的重要地名,作者写成专题或专篇详加讨论。这些专题,不仅考释地名,且着重论证历史事件与社会经济。这些专题或专篇,无不是功力深厚的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历史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云南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在研究云南历史地理时,中国的疆域与民族关系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相当重要的问题。作者在1963年发表的《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一文,系统地阐明了处理疆域与民族等重大原则问题的意见。作者认为,中国是以汉族为主干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汉族和中原王朝,也包括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中国的历史疆域不仅包括中原王朝的辖区,也包括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辖区。王朝不等于中国,王朝史不等于中国史,王朝版图不等于中国版图。不能从王朝的角度来确定中国历史的范围,而要以中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为范围。这些观点是以中国历史是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的人民共同创造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的,既尊重历史,又符合客观事实,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自始至终贯穿了这些原则,用历史事实批判了封建史家“夷夏大防” “尊王攘夷”  “异内外”等谬误陈说,有力地痛斥了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领土、分裂中国,妄图篡改历史的无耻谰言。
作者尖锐指出,有的学者“不仅把西南各族人民的史事摒弃在中国历史之外,记载中国历史地理,也把西南地区划出国界之外,封建时期之裴秀、贾耽以至杨守敬所作不足论也,在一九五六年编印的中国历史地图,元代以前各图幅,把西南地区的全部或局部划出国外,即明清图也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都是违反历史实际的。”作者进一步指出,外国野心家妄图分裂中国,胡说“中国历史上无稳定的疆界”,这是为侵略中国故意歪曲历史,考究祖国西南地区历史地理,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的专篇《南宁州都督府与安南都护府的边界》是作者通过考释历史地名,揭露西方所谓“汉学家”歪曲历史真面目,维护祖国统一的范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其著作《交广印度两道考》中说:唐代“云南未成为一省,其东南部隶于安南都护府,其东北部隶今日四川之叙州”。其目的是为了将云南东南部划为法国势力范围寻找历史“依据”。作者以确凿的史实,严密的考证,雄辩地说明,云南的东南部,两汉为牂牁郡、益州郡南部,蜀汉为兴古郡11县之地,晋朝至南朝设宁州刺史(全国19州之一),领七郡,其东南部为兴古郡,隋代和唐代初期,兴古郡地属于南宁州都督府,唐代后期直到今天这一地区都为中国管辖,其边界与今日中国与越南边界大体相当。直到明朝宣德以后,越南先后侵占云南边界,得寸进尺,予取予求,时有争议,悬案多未了结,到清季法帝国主义,将越南沦为殖民地,与清政府交涉界务,霸道无理,强行竖立界碑,成为今日边界线,这是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越南的产物。这个专篇反映了作者在实事求是地考证云南边界问题时所蕴含的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独立提供科学研究成果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也可窥见贯穿全书的思想、精神、学风、方法、立场之一斑。
方国瑜教授于1961年秋参加国务院组织的改绘杨守敬《历代疆域图》工作,分担西南部分的编绘任务,这项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1970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重新开始,1973年《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的编绘工作顺利完成。方国瑜教授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的编绘工作,基本上采用了《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的科学研究成果。
(载马宝珠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摘录自《林超民文集第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8-210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