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开年第一“游” 全长1.2公里的精华路线 从世界会客厅到河滨大楼 东方与西方,融合与碰撞 历史与记忆,摩登与现代 收藏这篇导览贴,感受北外滩风采 ![]() 世界会客厅—河滨大楼段 黄浦路 ![]() 黄浦路西起大名路,东至青浦路,长456米。一条黄浦路串联起浦江饭店、俄罗斯领事馆等历史建筑,被称为上海的“东交名巷”。优秀的历史建筑呈现了黄浦路的历史变迁。而世界会客厅将承载新时代的未来,继续为北外滩的发展添砖加瓦。 ![]() 世界会客厅 ![]() 世界会客厅坐落于北外滩路8号,地处上海北外滩核心区域,原址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扬子江码头。会客厅倚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江交汇之地,与外滩和陆家嘴交相辉映。2021年,世界会客厅正式竣工投运。自此,历经上海沧海桑田之变的百年红砖墙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现于浦江之岸,见证下一个世纪的美好。 世界会客厅沿黄浦江区域拥有开阔观景平台,将两岸美景尽收眼底:西望外滩建筑群鳞次栉比,东眺陆家嘴天际线熠熠生辉,朝迎浦江旭日东升,夕看明月共潮生,让每一位宾客感受到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气质。 ![]() 日本驻沪领事馆旧址 ![]() 日本驻沪领事馆旧址位于黄浦路106号。1871年6月,日本在扬子江路设立领事馆。1911年迁入现址。该处原南北各有一幢红楼,由日本建筑师平野勇造设计,协盛营造厂承建,1911年落成。砖混结构四层,坐北朝南,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南立面底层为弧拱门窗,二、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1941年,北面一幢红楼重建成灰楼。与红楼隔一小天井。1947年3月28日,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后改名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秘书处设于此。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 ![]()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初为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位于外白渡桥北侧,由德籍建筑师设计,1916年建成。1924年,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原址建立。苏联解体后,改称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 俄罗斯领事馆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三面可凭栏纵览黄浦江与苏州河美景。孟莎式坡屋顶、德式弧形老虎窗……是上海早期领事馆建筑中至今保存最好的建筑。 浦江饭店 (现为中国证券博物馆) ![]() 始建于1846年的礼查饭店(后改名为浦江饭店)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式饭店,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店”,卓别林、爱因斯坦、斯诺等国际名人访问上海时,曾下榻此处。曾经的浦江饭店如今已华丽转身为中国证券博物馆。其实,浦江饭店在中国证券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一笔。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就设立在浦江饭店孔雀厅。浦江饭店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发育和成长。 北苏州路 ![]() 作为苏州河航运要地的北苏州路有着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蕴,不仅承载着优秀的历史建筑,也诞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诸多“第一”。2020年,这里经历了一次“焕新升级”。在颜值爆表的北苏州河步行段,打造“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如今的苏州河水清岸绿,北苏州路虹口段更是有名的网红慢行区,北苏州路经过整体改造后,在不少市民游客中被称作中国的“塞纳河畔”。 外白渡桥 ![]()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旁既是拥有历史记忆的外白渡桥。外白渡桥俗称“外摆渡桥”,跨苏州河桥梁,南接中山东一路,北通大名路。为上海首座大型桥梁和全钢桥梁,是南北交通主干桥之一。 1854年,英国人威尔斯成立“威尔斯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Soochow Creek Bridge Co.)向工部局申请建设苏州河桥梁,获得桥梁20年的经营权。1856年苏州河外摆渡处建成木桥,由于苏州河是通航的河道,而当时的建桥技术有限,于是桥梁中间为吊桥,有船经过升桥放船,无船时放桥通人。外国人叫它“威尔斯桥”,中国人则叫做“外摆渡桥”,讹为“外白渡桥”。1994年2月15日,外白渡桥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11月20日,外白渡桥所在的 “外滩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大厦 ![]() 上海大厦原名为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因建造时位于百老汇路(今大名路)顶端,取名百老汇大厦。它是14栋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之一。内部设施集传统和现代美学为一体,在有悠久历史的同时保持着朝气和活力。历史上的百老汇大厦作为外事活动的指定地点,曾接待过诸多国内外名流政要,可谓群星荟萃。胡适、沈从文、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曾来到上海大厦。1954年10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华,在上海大厦俯瞰上海市容。1973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在上海大厦共叙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 世纪同框 ![]() 一边是历经百年的老建筑,另一边是都市感十足的新锐大厦,在历史与世纪的交融中,感受上海的美景,体验世纪同框的美好。这一处被称为世纪同框打卡点。前景是经典的外白渡桥,远景是浦东繁华的天际线,外滩、陆家嘴、北外滩构成的金三角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乍浦路桥 ![]() 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 蓬恩(文惠康)在此渡口之西建造过一座浮桥。 1873年,将浮桥改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 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亦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路名命名。法国工程师R.Minutti设计,工部局投资。乍浦路桥,长71.94米,宽17.3米,其中车行道12.9米,于1994年2月15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路桥 ![]() 四川路桥是外白渡桥以西的第二座桥,故也被称为“三白渡桥”。现四川路桥逐渐成为了上海最具有辨识度的地标之一,被称为“邮政局桥”。四川路桥上车水马龙,承载着上海的繁忙与快节奏,也承载着上海的过去和未来。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上海邮政总局,设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建筑——上海邮政大楼,由协澄洋行始建于1922年,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曾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走进上海邮政博物馆从地板到墙面或是扶梯都构建了一个“时空隧道”,让参观者浸入式感受邮政的历史、饱览邮政奇珍邮品。它静静地伫立在苏州河畔,吸引人们慕名而来,探寻百年邮政大楼的前世今生。 ![]() 河滨大楼 ![]() 作为1935年就落成的“远东第一公寓”,河滨大楼承载着无数故事。大楼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布置,别具特色。这里不仅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也成为不少影视剧中的“老面孔”。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主角王漫妮租下的公寓,正是位于北外滩的河滨大楼。 在1.2公里的City walk中 我们穿梭百年历史 在桥与路之间跨越时光 感受岁月与今昔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