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人 体——脏腑经络论人体

 汾河图书馆 2024-01-09 发布于山西

第一节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人体有其独特的理解。这些看似熟悉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中医学中,它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基于解剖又非解剖,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如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的脾气若耗竭了,生命便无法延续。而现代医学中脾作为一个器官,虽然功能也比较重要,但并不是不可缺少的。手术切除脾脏,人体一样存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甚至中国人的思维认知特点说起了。

西方人、西方医学注重解剖和局部,而中国人、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功能,她所描述的某一脏器,除了肉眼看到的一部分外,还包含了更为广泛的、看不见的、与大自然和社会以及人体其他部分相联系的气化功能的整体。而这一部分看不见的才是中医学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的内容。这一部分就是藏象之“象”的体现。现代解剖学没有“象”的概念,而中医学讲到人体脏腑时,直接就称其为藏象。这个“象”很关键,是藏象理论的重点,反映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人超凡的智慧。古圣先贤们所重视的不是具体的能够看得见的肉体,而是把人体(或者一个内脏)与天地自然、四时阴阳、社会人情、生命现象等通过气化、阴阳五行等紧密联系起来。这就是称为藏象的内在原因。比如前述的脾,在中医学的概念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脾以及胰腺、胃肠,甚至于整个消化系统。此外,还要包含人体的肌肉、口唇、脾经,以及自然界的中央、土、长夏季节和“化”等各方面的内涵。另外,对于心脏,现代医学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认为它就是一个泵血器官,而中医学却把主持人体神明作为心脏的主要功能。

一、藏象

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形象、形态,即脏腑的解剖形态,是人体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实体脏器。它是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学的方法,实际观察、测量而来的。如《灵枢·五十营》对人体呼吸的计量,《灵枢·骨度》对人体骨骼的计量,以及《灵枢·肠胃》和《灵枢·平人绝谷》等对人体器官的计量等。《灵枢·肠胃》认为人体食道与大小肠长度比为1∶35.5,与现代解剖学所定长度比例1∶37基本吻合。可见,当时解剖学记载是符合实际的,其计量也是很精细的。二指征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云:“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就方法论而言,中医学以系统方法为主,通过分析活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认识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规律,以表知里,确定“象”与“藏”之间的关系,建立藏象的概念。以病理反证生理,重功能而轻形质,是藏象认识生命本质的重要特点。其内容包括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实际上,藏象是一个动态的生理、病理概念,是生命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基于对藏象的这一认识,将藏象学说定义为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中医学研究脏腑主要不是从解剖学的脏腑实体器官出发,而是以整体功能为基础,以显现于外的功能现象和联系为基础,来确定脏腑的概念。因此,脏腑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不仅具有解剖学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体的功能模型。

基于上述,本书将藏象和藏象学说原来的概念的外延缩小而作如下定义: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二、脏腑

脏腑是人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1.五脏

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

2.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从形象上看,六腑属于管腔性器官;从功能上看,六腑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主要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

3.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府”。

专业词汇

1.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中医学据此作为判断人体健康与否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

2.脏腑:脏腑是人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