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德怀独门绝技:徐粟刘都不会也无人注意,抗美援朝才大白于天下

 最幸福时光 2024-01-09 发布于吉林

彭总有一门绝技,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很少有人能比拟,就算是最会打仗的几位,像徐向前刘伯承粟裕等也没有掌握彭总这手绝活。甚至如题目所说,彭总这手绝活,起初并没有人注意到。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中,才有人开始发现。

这个话头,要从彭总怒批38军说起。

一、西野到底是谁的山头

1950年11月初,时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因38军未完成穿插任务,对梁兴初大发其火,这个经典场景已有无数文学艺术作品表现,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彭总骂完后,有人嘀咕说彭总对自己的老部队也这么不留情面。彭总很意外,38军是他的什么老部队?

后来经有心人提醒,还真是。原来38军真有彭总当年领导的红三军团的血脉,38军112师334团,其前身是东野一纵一师一团,再往前数,是抗战时代的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而这个686团就是由红三军团长征后幸存下来的红四师改编过来的。

(笔者注:这段军史资料的梳理,得益于沈听雪兄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38军112师334团基本保持了当年彭总领导的平江起义的红十团规模。

老底子!老兄弟!

彭总得知这个消息,内心究竟有多么感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呢。大家注意观察一下,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彭总其实就没有再指挥过任何一支属于自己山头的部队。

这和十大元帅及粟裕大将完全不一样。林罗二位都是老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的领导人,他们指挥的115师和东北野战军,基本底子都是双一血脉,高级指挥员都是当年的老部下。

聂帅领导的华北部队,是他老人家全面抗战八年,在晋察冀苦心孤诣、独撑危局,一点点打造出来的人马,纵使聂帅指挥水平未臻绝顶,但他的威望、功勋,在华北无人能替代。

刘邓二位自领导和指挥129师始,逐步壮大,自成体系,原红四方面军主力和老中原军区部队,在刘邓手里变成鼎峙一方的大野战军。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则是新四军和华野、三野的领导人,华东系统的部队,除了山东八路军留下的部队,其余大部分都是陈粟一手领导出来的旧部,尤其以新四军部队居多。

徐帅则在红四有崇高的威望,历经各种整编重组,红四虽然散落于各家野战军系统,没有形成实体化的红四力量,但徐帅是红四老将们的精神旗帜。

彭德怀独门绝技:徐粟刘都不会也无人注意,抗美援朝才大白于天下

唯独彭总,谁能说得出来,他的山头是哪里?哪支部队奉彭总为精神旗帜呢?

有人不免要说西北野战军和西北军区系统,但遗憾的是,彭总从来没有、也没想成为西北系统的大佬。

二、彭总之绝技

行文至此,我们要申明一点,山头这个词,在革命战争年代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对那个年代特殊严峻的战争形势之形象概括。

自井冈山时期一直到1949年10月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全国各大战略区实际上处于互相隔绝的状态,从红军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惯,大家习惯于在山区、山头打游击求生存,久而久之,以山头为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作战、生存、后勤等一套制度和习惯。中央管不了,也不愿意管太细,没有那个条件啊,通信太差,有限的电台只能保证中央和各大战略区商量军国大事。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大授衔,把山头代表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尊重山头,是对各大战略区艰苦奋战、自力更生的广大基层干部战士的尊重。

接着说西北山头。

西野的基本盘,其实是贺老总120师,以及抗战中后期成立晋绥军区,解放战争初期的晋绥野战军。

彭总刚当上西野司令员兼政委时,手下两个纵队零两个旅,一共六个野战旅,都是从贺老总麾下原班调过来的。

后来西野一路走的是拼盘式增长路线,西北人口稀少,不足以快速扩军,西野从两万多人扩充到十五万人,一方面靠俘虏国民党军,一方面靠贺老总源源不断地把晋绥军区部队送过来扩充。这种模式其他各家野战军都没有过。

我们说的彭总的绝技,与此密切相关。

彭总指挥打仗,对手下将领和部队不挑,基本上能做到拿来就用,而且指挥的十分顺畅,不会出现其他野战军的问题。

其他野战军有什么问题?我们且梳理一番,以便更好地认识彭总绝技的高明之处。

1.华野的问题,资格老的将领、不同山头的将领,对相对年轻的副司令粟大将不服,种种现象我们举过很多次了,不再多说。

2.东野的问题,见识深刻的老将,对东总的战略指导有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还对。比如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提议。当然东野的问题没有华野那么突出,1947年形势稳定以后就好多了。但是西满黄大将自始至终有自己的一套,林罗高彭陈谁也不能真正从思想高度上压服,这是黄老自身优势过强所致。

3.华北的问题,聂帅作战指挥水平不是特别高,一些将领牢骚大,局部出现过失利,如抗战时的冀东大撤退,解放战争初丢张家口、大同集宁失利,有的将领对聂帅有意见,甚至起冲突,比如郭天民出走中野,郑维山留了三次才留下。

4.中野,刘邓二位资历威望思想水平都是高山仰止的存在,并无太大问题。要说真有问题,那可能是姑娘纵队始终拉胯的问题,从抗战调教到淮海战役,也没调教明白,后来不得不把纵队司令调回省军区当司令。

按理说彭总指挥一个完全陌生的野战军,问题应该最多,但恰恰以上这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思想认识水平、作战指挥思路、上下级感情认同这方面,最容易出现火星撞地球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太多。

1947年10月打清涧城,贺炳炎率一纵攻城,迟迟打不下。彭总打电话问什么情况,问着问着两人就吵吵起来,彭总脾气大,不太注意语气,贺炳炎火气也大,直接摔了电话。

但是摔归摔,吵归吵,都是因为工作,并无私人关系上的矛盾,很快就重归于好,没有任何疙瘩。不像有的老将和上级出了问题,几经调节也不行,甚至毛主席亲自出手,下命令开会整顿风气。

彭总在西野一路打过无数仗,也有过失利,也有过局部不顺,但总体上越打越强,2万多打20多万,怎么做到的呢?

笔者以为,彭总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肯定是主因,除此之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绝技,有两个方面。

一是霸气敢战。

彭德怀独门绝技:徐粟刘都不会也无人注意,抗美援朝才大白于天下

彭总是旧军队出身,不像徐林刘几位上过军校、去过苏联培训,也不像粟裕大将一样十分注重钻研自学成才(当然粟大将是横绝当世的军事天才,一定程度上老天爷赏饭吃,这个别人比不了),彭总打仗如做人,直来直去,粗豪爽利。

有道是上兵伐谋,可彭总并没有十分高明的谋略,无论在西北还是在朝鲜作战,在运用基本的军事谋略条件下,没有拿出过像锦州关门打狗、孟良崮中心突破、豫东战役三战三折那样高明的打法。

直来直去,大刀阔斧,聚力于一点,让人无法招架。

西北三战三捷打的都很简单,宜瓦战役也只运用了最基本的围魏救赵。

很多人看到这里大概都会想起《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是的,霸气、敢战,有时的确是构成战斗力的一部分。

彭总没有东野算不好不出手的谨慎,没有粟大将繁复的调动和计划,也没有徐向前元帅对局面的精准掌控,甚至也不像刘伯承元帅一样把战争打成活教科书。

反而是直来直去,省去很多计划协调的环节,和复杂玄妙的计策,让部下诸将能够最快最准确理解他的作战意图,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动作实现作战意图。

大巧不工,盖如此也。

彭总在山西指挥八路军,在西北指挥西野,在朝鲜指挥全军各大野战军派来的精锐,都是在没有充分了解部下大将们认知水平、打仗特点的情况下立即展开作战的,但他神奇地做到了一点:让部下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他的认知水平、打仗特点。

这种水平,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是很多高级指挥员的误区,过于执着地按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原则行事,一定程度上反倒不如彭总的办法更好使。

二是一颗公心。

三、彭总嫡系去哪了

一颗公心,看似是人品道德方面的素质,但对战斗力也十分重要。

彭总的公心,体现在不拉山头,不搞自己的班底人马。

彭总领导的平江起义是早期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南昌、秋收和广州三大起义。

彭总在井冈山时期指挥红三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绝对主力。但是打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彭总没有自己的班底人马了?老红三军团都去哪了?

1935年11月,长征抵达陕北后红军进行整编,长征途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因为减员严重相继取消军团编制,麾下各师直接隶属方面军指挥,陕北整编时中革军委准备恢复两个军团的番号。彭总鉴于红一方面军人数过少,只有几千人马,搞成两个军团架子未免太大,于是主动提出只恢复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就不再恢复了。

就这样,在老红三干部战士们都有情绪的情况下,因彭总一言决定,红三军团的光荣历史划上了句号。

红三军团的余脉绝大部分融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全面抗战爆发后又大部分融入115师。此后彭总与所谓的山头再无瓜葛。

笔者轻轻几句话,带过的是红三军团一万多将士奋战多年的光辉历史。

红三军团出身的高级将领其实不少。

如黄克诚大将、滕代远(平江起义的领导者,无军衔)、袁国平(皖南事变牺牲)、彭雪枫(新四军师长,抗战牺牲)、李天佑上将(东野一纵司令、38军首任军长)、彭绍辉上将(西野七纵司令)、李志民上将(华北十九兵团政委)。

彭总出任西野司令员兼政委时,也没划拉当年旧部来给自己当助手,有什么人用什么人。上述几位活着的,都在干什么呢?

黄克诚是彭总的军团政治部主任,去了新四军系统,1945年底率新四军第三师千里北上,融入东北野战军。

彭绍辉,当年红三军团红八军第四师参谋长,这位独臂将军(说来也怪,西野盛产独臂将军,余秋里、贺炳炎都是)长征后到抗大当了军事教员。1936年分到红二方面军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编入贺老总120师麾下,当了新358旅旅长。与廖汉生、贺炳炎等人成了老兄弟。1948年7月,兜兜转转又从晋绥军区转隶到西野,成为彭总的七纵司令。

李志民,抗战后去晋察冀,给白袍小将杨成武当过副政委,和杨得志搭过班子,1949年4月率十九兵团入关中,加入一野大军。

滕代远也去了晋察冀,没有带部队,与彭总彻底渐行渐远。

彭总在做人和用人上,真正做到了不藏私心,一心为公,这种表率作用非常强大,能够极大增强部队的凝聚力。

彭总指挥西野,始终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难题,西野部队主力绝大部分是贺龙带出来的,贺老总个人魅力、领导艺术非常鲜明,老红二、120师、晋绥部队,不谦虚地讲,视贺老总为真正的精神领袖。

彭德怀独门绝技:徐粟刘都不会也无人注意,抗美援朝才大白于天下

贺炳炎、廖汉生、许光达、王震,这些大将们会不会不拿自己当回事?我的指挥风格他适应不适应?贺龙会不会暗中影响我这边的工作?

彭总从来没有这些疙瘩,该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该怎么骂就怎么骂。

西府陇东战役没打好,西野召开前委扩大会,彭总首先自我检讨,把自己批了一顿。

然后要撤一纵一个旅长的职,批评一批没有执行好野司的作战意图,话没表达好,也挺暴躁,直接把一纵政委廖汉生骂急眼了,两人当众吵了起来。

贺龙当时也来参加会议了,不容分说把一纵司令员、政委骂了个狗血淋头。

贺炳炎父亲一代就跟着贺龙闹革命,廖汉生是贺龙的亲外甥,贺龙骂他们,他们只有听的份,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一顿骂,让西野众将认清了两个事实,

其一,彭总人品道德公正无私。

其二,连贺老总都佩服。

廖汉生中将在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彭总性格耿直,刚正不阿,从不隐瞒自己的思想。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存个人私心……

可谓的评!

彭总的独门绝技,到此就概括完了。但他在西北时大概并未有人察觉这也算得上绝技,直到1950年10月入朝之后,彭总指挥各大野战军派去的部队,居然都能无缝衔接,又能做到如心使臂、如臂使指,这才令人意识到,原来彭总有些东西,是天才军事家也无法比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