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熬汤的体位中体验到“气”,前辈曾给了个方法

 四木公子A 2024-01-09 发布于海南


一谈到瑜伽体位法所调动的身体内部能量运行,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prana (点这里了解prana生命能量)的两种最主要的运行模式:上行气prana和下行气apana -  我们都知道上行气伴随着吸气和吸气相关的身体动作比如展开向上扩展,下行气伴随着呼气和呼气相关的身体动作比如向内向下收缩。古有人云:下士练身,中士练气,上士练魂...如果我们想在瑜伽的旅途中进步 (从下到中),我们就要通过体位法的练习来体会精微的能量运动;我觉得中文特别博大精深,“体会”这个两个汉字儿就告诉我们只是脑子中知道-有了能量的上行气和下行气概念一点用处没有,你需要“体会” - 也就是在身体上和能量相会;在自己的身体上感受prana和apana, 更重要的是体会上行气和下行气如何相辅相成助推你的体位,这样就可以让一个练习者的练习发生本质的变化。

阿斯汤加瑜伽前辈大师Richard Freemen就曾经介绍过一个方法 - 让我们通过三个内在相互补充的瑜伽动作来探索prana和apana的运动模式。我现在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现在我们来聚焦到阿斯汤加瑜伽坐姿序列开始的三个体位Dandasana-Pachimotanasana-Purvottanasana;瑜伽传统常常把身体的前侧比喻为东方,把身体的后侧比喻为西方 - 就好像日出于东方,日落于西方,身体的表层结构在瑜伽体位练习的时候感知从身体前侧发起,在身体后侧消散。我们可以把身体的后侧和apana和呼气联系在一起,把身体的前侧和prana联系在一起,再来有意识地平衡身体的前侧和后侧,把这个过程看做一个为连接上行气和下行气的过程。如果可以这样练习的话,就可以消除身体和运动不平衡所带来的干扰。让上行气和下行气处于相互平和的状态;否则如果上行气过旺,意味着心过于打开但缺乏落地的根基;反之下行气过旺,意味着根基坚强扎实,却少了开放的心和灵活的头脑。只有prana和apana相辅相成才能让一个人同时有落地的坚实和飞升的优雅。

让prana和apana相辅相成地连接,就会带给一个练习者体位法以奇妙的效果;当我们感觉坐骨和大地连接,心开放向上升腾,脊柱和中线向上竖直的时候,身体也就为冥想准备好了一个优美的殿堂,这种顺位的感觉就像身体被一根附着在头冠的绳子提起来似的。这条贯通的中轴就是瑜伽传统中提到的“中脉”-sushumna nadi - 现代医学的语言叫做神经主干道,瑜伽传统认为是sushumna是能量的主要通道。在这个能量中线两侧有几个或向上,或向外的运动也值得注意:肋骨的最下边缘包括后侧肾的位置浮起,对应肾的身体后侧皮肤扩展 (就像对应心的身体前侧扩展一样);腋窝前侧边缘向上浮起并向后,胸和喉咙部分的皮肤轻轻地向上移动。但是注意:所有这些向上的运动都不是用力凹出来的,而是下面要讲的向下运动而引起的附加效果;这个道理就像花开是因这个植物是有根。

向下的运动就像水向下落, 颈部的后侧,肩胛骨, 背部骶骨,尾骨到坐骨都向下,就好像从脊柱两侧流到尾骨。当你感觉向下一直流入地面的同时,前侧就会感觉到一种自然的升起。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要做到”的执着,要通过呼吸和意识让身体沉入,而执着的“做”的意志则会导致动作的紧张, 特别是身体前侧的向上不能强求,任何用力去求都会导致身体后侧的缩短和紧张。apana向下的过程终止于盆底,这个位置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根锁” - mula bandha, 下行气相关的动作让坐骨向下,尾骨向下,同时耻骨向身体内部收 - 这样的“微”动作释放了身体前侧的向上动作并为吸气打开了更大的空间。当下行气在盆底中心位置的根锁点转折交棒给上行气接续向上走,prana和apana的连接就会刺激到中脉。这个时候这个上行气和下行气的交汇可以被最鲜明地在肚脐的根部 (丹田)感觉出来。当找到这个感觉的时候,体位动作肯定会变得非常自然,而大脑也会变得格外的安静。

脊柱的屈曲也就是前屈,伴随的是apana;  脊柱的延伸也就是后弯,伴随的是prana; 把Dandasana, Pachimottanasana和 Purvottanasana组合在一起来体会prana和apana的交汇是极好的,可以这些体位中聚焦到最纯粹的能量体验:感受延伸和屈曲,上升和下落, 扩展和内收交替模式的精微变化;当这些相反的动作模式可以相辅相成的时候,在会阴处会出现mulabandha根锁的感觉 - 一种类似”空掉“的感觉会出现在会阴上面一点的位置,把在耻骨上边缘开始的小腹向内拉动。而这样的感觉也会同时把心和肋骨向上托起,同时嘴和舌头变得放松,就像你微笑时那样。

下面我建议大家带着Richard前辈给我们介绍的这样的“能量”发现的眼光,来重新熟悉一下这三个体位,体会一下prana和apana以及上行下行交融的感觉。

图片

Dandasana是一个平衡的体位,用来表达上行能量和下行能量的动态平衡。坐骨向下向后的同时耻骨向地板方向收。脊柱上提,身体前侧向上同时肾后侧背部肋骨上浮;收下巴,打开耳朵。

图片

Pachimottanasana强烈地拉伸身体的后侧,能量下行。吸气的时候抬起手臂,呼吸的时候把手臂弯向髋关节的方向, 从会阴朝上的地方发起动作。将大腿内侧向下并向坐骨方向收。

图片

Purvattanasana一路拉伸身体前侧,能量上行。呼气,卷尾骨,从手臂最顶端向后压,吸气抬高髋部, 从小脚趾向前向地板一直延伸。保持手指根部稳稳地扎根。

我们先是在这样的练习中从体位的侧重面来体会能量:比如从延展打开的体位体会气的上行,从前屈折叠的体位体会气的下行... 但是通过练习的积累,我们最终可以用我们开发出来的觉知在前屈中体会prana上行气,在后弯中体会下行气;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体位,上行气和行气都是相辅相成的。

图片

通过这三个体位, 我们可以感受整个能量运动的周期, 就像从日出到日落;如果我们练习的是表面上的瑜伽,就会错过呼吸和能量运行的周期,而执着于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而只有有意识地通过呼吸的周期,而不是抓住周期中一个片段,才能让中脉shushumna打开,而只有中脉的打开,脑子中的各种想法才会一哄而散,而练习者才能处于当下的平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