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国华:我和孔子

 新用户81954R2z 2024-01-10 发布于山东

             我和孔子

             文/刘国华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百多年,我生于公元二十世纪。我们之间相差了两千五百多年。

       孔子“十又五而志于学”,孔子的“志”是坚定的、矢志不移的“志”。我十五岁还懵懂无知,哪来的什么“志”?更谈不上“志于学”。

        孔子“三十而立”,已立身立家,虽未功成名就,但已奠定坚实基础。我三十岁还在煤矿井下苦苦奋斗,为衣食而出力流汗。拿什么去“立”?连目标都未确定,还没找到人生的“北”。迷惘而无着,彷徨而无措。

       孔子“四十而不惑”,已经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不再困惑。说明他已经发现了生活的真谛,虽未达目标但已掌握了向上的阶梯或找到了进入自由之门的钥匙。而四十岁的我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只能一朝有酒一朝醉。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已经对自己在人世间的能力和结局有了大概的预估。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已经为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制定了路线图。而我五十岁的时候因为企业不景气已然提前下岗退休。已经进入了不再需要努力的退休大军之中,成了一名社会闲人而非“贤人”。

        孔子“六十而耳顺”,对一切好话坏话已不再感到逆耳,已能正确地对待所有人的所有话,也就是早已明辨各类不同的人,从而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对策。我六十岁的时候已成为对社会没多少用处的人,也没有人在你面前说三道四了,他们已经视你于无形了。你已经成为真正的局外人了。他们都已懒得对你说三道四了。

       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已经对社会各种规则烂熟于心,即使随心所欲地行事也不会触犯规矩,真正做到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我七十岁什么样子还不得而知,只期盼着别像有些人那样成为小脑萎缩的糊涂蛋,被晚辈人遗弃。

       孔子的时代就像莽莽荒原,至少思想上是莽莽荒原。原本没有路,孔子有的是选择,但到处都荆棘丛生,艰难异常。孔子走过的地方,成了后人的路。孔子一生致力于教化民众,让民众成为他心中的模样,让民众成为听话的羔羊。我们的时代到处都是路,但有路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路。一生空转圈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受孔子教化多少年,用了许多时间才知道,孔子作为个人无疑是伟大的,但他的思想却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虽然孔子指出的是条大道,虽然孔子是个伟大的人物。但即使伟大的人物,他指出的大道也未必正确。甚至他指出的路会把人导入歧途。孔子的时代是创造思想的时代,我们的时代是在纷纭的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各种思潮里选择和逃避的时代。孔子需要的是深邃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需要的是明辨和勇气。

       拿孔子和我对比是荒唐的,可笑的。不是我冥顽不化,而是我知道自己的斤两,也知道世界的复杂和个人力量的渺小。至少我们的时代每个人都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别人对你的前途和命运是漠不关心的。你只能顺流而下,随大流,就像许多人做的那样。

       说人人平等易而做到人人平等难。至少孔子的理论让你顺从命运,不做无谓的努力或挣扎。树立目标要切合实际,别好高骛远,别异想天开。

       孔子一生都在创造和实践一种固化社会的理论。他的“克己复礼”,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在为固化社会而努力。现代的依靠背景、出身、地域而轻松进入更上一层的人和与之相关的制度排斥靠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智力上升,堵塞上升的道路和扼杀上升的趋势,也是一种加强社会阶层固化的力量。对社会的健康前行而言,它们都是阻力或反作用力。

       说到底,孔子是千古圣人,而我就是当今一个平凡的人,而且是平凡人里边的庸人。但即使庸人也可以对圣人的语言和思想质疑。不容置疑的人是小人而非伟人。如果圣人不允许别人质疑,他也就不能成其为圣人了。

       如此而已,夫复何言?

作者:刘国华,律师,自由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