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留园路上的留园,以什么留人

 齐一摄现美 2024-01-1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坐落在留园路上,公交到站,停靠的站点就叫留园站,大概再没有哪个城市,像苏州一般,用园林的名字来给一条路、一个站点命名了吧。

留园位于阊门外,始建于明朝中叶,初为徐泰时“东园”,至清乾嘉年间,东园易主,归于刘恕,园亦易名,改称“寒碧庄”,以应园中松竹常青、寒碧凛然之意。光绪初年,园属湖北布政使盛康,盛氏重加修筑,易园名为“留园”。

园子利用曲廊、粉墙、建筑群等划分空间,分出中、东、北、西四个景区。园子中部辟地为池,池畔叠山,以山水见长。东部游廊曲折,庭院深深,以厅堂建筑取胜。北部辟为盆景区,盆景奇古,花果蔚然,一派清意。西部土石山竹木杂植,曲溪蜿蜒,颇有山林野趣。

图片

图片

@白墙下的花园

图片

进入园子,过前厅,循廊而行,则见北边墙上一排漏窗,隐约透出园子中部山容水态,窗之南面,是一处小天井,靠墙边筑明式花台,墙上有郑思照所题砖额“古木交柯”,花台上柏树一株、云南山茶一株,枝叶离披,漫然相映。

“古木交柯”以西则为“华步小筑”,粉墙上嵌有清代学者钱大昕所题的“华步小筑”青石匾,四周有砖细花果浮雕,简而不华,雅而不俗。

与华步小筑相对的小屋,名为“绿荫轩”,透亮轩敞,临水而建,坐槛上设吴王靠,是夏日赏荷观鱼佳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二@白墙下的花园

图三@秦淮桑

过华步小筑,为明瑟楼,为涵碧山房。

楼者,重屋也,堂高一层也。明瑟楼高二层,上层安明瓦和合窗,望去雅洁美观。旧时明瓦是由一种叫做海月的贝壳打磨而成,海月或许易得,制作工艺却极为精细,非寻常人家所用之物。明瓦透光性自然不及玻璃,白日阳光照入室内,也只是光影微微,有古籍昏灯的陈旧之感。

涵碧山房与明瑟楼相连。涵碧山房,取意宋学者朱熹诗句“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涵碧,言草木碧色,倒映水中;山房,言山中居舍,静谧幽深。这四个字,点明了这是一处近山临水的建筑。

山房南面为一小庭院,叠湖石花台,栽种牡丹,又有杏花、木绣球、石榴之属,春夏之际,花木交映,蔚然绮绣,烂如云锦。北边平台开阔,临荷花池,池水涵碧,微波粼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二@姑苏恋旅人

图三@秦淮桑

出涵碧山房,越爬山廊,可抵闻木樨香轩,木樨,或写作“木犀”,为桂花别名。小轩安于丛错的湖山石间,桂树遮映,密叶藏金粟,香气幽甜可人,正是“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度石梁,至池北山巅,一六角攒尖小亭映入眼帘,这就是“可亭”。可亭四面轩敞,高爽僻静,可风,可月,可晴,可雨,周匝乔木苍苍,间植槭树、银杏、石榴等,秋深层林尽染,金黄之外,错杂着各种层次的红绿,明媚烂漫,真可称得上一句“秋光泼眼”。

站亭中远眺,屋宇高低,山石错落,花木蔚然,池水静碧,留园中部景致尽收目底。

图片

图片

@白墙下的花园

由可亭下来,踏上池中一小岛,是为“小蓬莱”,“蓬莱”为仙山名,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曲桥可通,桥上紫藤盘绕,春日藤花绽放,紫气氤氲。

小蓬莱以东,筑一小方亭,曰“濠濮亭”,语出《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单檐歇山式小亭,三面临水,凭栏而坐,野鸟游鱼,俱来亲人。

越小蓬莱,过曲溪楼走道,进入留园东部景区,幽暗之后豁然开朗,颇有陆游诗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图片

图片

@白墙下的花园

图片

东部庭院建筑布局紧凑,屋舍雅洁,庭院深深,以厅堂建筑取胜。

园中游廊回合,连接景点,同时又与粉墙配合,起到分隔空间、划分庭院的作用,兼之院内小径迤逦,杂植花木,营造出宋词中“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含蓄蕴藉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图片

@秦淮桑

东部的主要建筑为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因大厅梁柱均为楠木之故。五峰仙馆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气派豪奢,布置精雅,当中所悬匾额,为清代学者吴大瀓所书。

五峰仙馆前后皆有庭院,叠湖石山,栽种花木,映衬有着典雅江南风致的厅堂,一派幽意,不言自出。三月间,更有海棠带雨,花丝袅袅,美得愁人。

厅南庭院中靠壁起一座湖石山,拟庐山五老峰意态,峰峦起伏,岩壑竞秀,山巅青松偃卧,藤花漫然,饶有深致。此为“厅山”,由厅堂中望出去,湖石山高低迤逦,玲珑峭削,令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图片

图片

图一@秦淮桑
图二@姑苏恋旅人

五峰仙馆东则为揖峰轩,原为园主读书赏石处,小轩接鹤所,如今自然已无人于此养鹤,留得“鹤所”二字供人怀想而已,鹤所带一小天井,栽种芭蕉数丛,江南未雪,透过景窗隐约可见蕉叶拂翠,绿意逼人。

图片

图片

@秦淮桑

穿庭院,过厅堂,越曲廊,向东而行,可抵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林泉蕴含山水之乐,耆硕指年高而硕德者,林泉耆硕之馆,意指这里是一处年老硕德者于林泉间赏玩休憩的地方。

林泉耆硕之馆分南北两厅,室内窗明几净,陈设华美。

南厅旧为园主听曲看戏处,院中原有戏台,后毁,解放后辟为东南一角。

北厅为主厅,庭院开阔,中部凿一水池,曰“浣云沼”,池畔立冠云峰,庭院左右又有岫云峰与朵云峰,峰石出于太湖水涯,性坚质润,玲珑多致,“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兼具“瘦、皱、漏、透”之美,被陈从周先生誉为“中国园林中名贵的天然雕刻品”。赏石观花,悠游林下,白云怡意,清泉洗心,浮生清欢,莫过如此。

冠云峰后有二层小楼,名“冠云楼”,原为赏石而筑,现为茶室,春秋佳日,坐此喝茶,堪称幽绝。

自冠云楼向西折入一竹间幽径,过“又一村”门洞,则进入留园北部。

图片

图片

@姑苏恋旅人

图片

一道粉墙隐于花木之中,隔开留园东部与北部景区,墙上开月洞门,上嵌“又一村”砖额,此乃盛康旧迹,原指“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一带,曾栽植桃杏,列菜畦,搭豆架,一派田园风光。

今此处辟做盆景园,入门只见绿荫幽草,桃杏杂植,园中又搭了葡萄架,几株葡萄攀援而生,主干粗如莲藕,表皮鳞皴,虬古苍劲,藤蔓如游龙般缠绕着架子,直至把每一寸“城池”都收为己有。夏日,葡萄从这些纤细的藤蔓上垂下来,翠色欲滴,清润如玉。

图片

图片

@白墙下的花园

沿石铺小径徐行,可欣赏苏派盆景,榆木、黄杨、黑松、刺柏、雀梅等树桩盆景各有姿态,盘根错节的也有,横斜逸出的也有,清韵洒落的也有,凝重苍然的也有,无不透出一份苍老天真的勃勃生趣。

又有山石盆景,旱石搭配形态苍古的老树桩虽说也很有看头,但同水石盆景相比到底少了些灵气。又一村水石组景巧夺天工,几组斧劈石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石上苍松翠柏,蔚然绿映,点睛处在于一泓清池环流,山石松柏,静影沉玉,是峭拔中见深秀,深秀中见幽远,幽远里透出清致来,大有南宋马远山水画意。

稍作盘桓,穿过葡萄架,花木遮映处,隐隐露出黄石砌筑的曲折蹬道,攀越蹬道,至西部土山。

图片

图片

@秦淮桑

图片

西部土山为全园最高处,昔日登临,可饱览虎丘、天平、灵岩诸山景色,“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属于“借景”中的“远借”,

山上筑两亭。一曰“至乐亭”,单檐歇山顶小亭,形制简洁,格调古雅。一曰“舒啸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意,圆形攒尖顶似笠帽顶珠,形制小巧,精致含蓄。

山上土石相间,古木苍苍,槭树成林,霜降后,槭树经霜尽赤,望去灼灼,如火烧云锦,似霞漫湖天,色彩明丽照瞩,不失为赏秋佳境。

图片

图片

图一@秦淮桑

图二@白墙下的花园

绕亭而下,黄石夹道,憨憨笨笨的石块拟自然之态,堆砌成山,高低错落,随意曲折,犬牙互差,毫无斧凿之感。一道石径斗折蛇行,蜿蜒山间,步入其中,恍如步入深谷幽涧。

穷石径而至“活泼泼地”。“活泼泼地”取自明代殷迈诗中“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句,是一单檐歇山顶水榭,檐角翼然,依山而筑。

水榭台子有一部分延伸到水面,底下作凹入处理,有曲溪自榭下流出。

图片

图片

@秦淮桑

溪上架桥,一曲桥一平桥,曲桥红栏白版,饶有古意。平桥由三条石板并列组成,中间一块石板上雕刻着精美的拟日纹图案,素雅简洁。两座小桥,一曲一平,连接两岸,而绝无重复之感,真有木石磊落一溪幽的野致。

曲溪流到南边廊子下,水源已尽。游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至溪尽处,而意未尽。

留园西部土石山幽静虚僻,黄石顽夯,古木苍苍,最具山林野趣,又有山溪婉转山下,极清幽旷绝之致。游人至此,恍若于山林间行。

图片

图片

@秦淮桑

清代学者俞樾对吴中名园多有赞誉,然真正称得上“吴中名园之冠”者,非留园莫属。

世人皆知留园之名长留天地间,然而,留园何以留人?还是俞樾说得好:“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一句“其所留多矣”,足以道尽此中真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