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象如何指示预后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1-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今天是自得读书会《临证脉学十六讲》的最后一天了,四周的时间,老师精心出了很多题目,以便大家在文字中迷失的时候,能找到行走的方向。有助教老师们每天的晨起提醒,每晚的卡片复习,读书会的卡片准备得很精美很用心。有问题,群里每日还有助教老师们的倾情回复。

参加读书会的共读有这么多赋能,果然是能让读书更轻松,效果更加倍,哪怕是这么有难度的一本书,也终于啃完了,啃得津津有味。

最后这篇介绍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明天会把写过本书的知识点做一个集锦,当做作业的补充,敬请期待。

脉骤停

脉骤停即在脉象疾数之时,脉搏突然消失,持续几秒、十几秒至数分钟后,脉搏又逐渐显现。判断是脉骤停而不是无脉有三个条件:①突然停;②持续时间不长,1-2秒,顶多1-2分;③脉停之前快而有力。

脉骤停有四点诊断意义:

①正邪相搏至极,全身的正气都全部总动员起来,正气既不透达体表,也不运行在脉外,正邪搏结在一起,机体之气不得疏通,气不行则血脉也不行了,脉搏就停掉了。

②死证。

③暴脱,多为血脱、大下利津脱、阴脱、精脱所致。

④虚极。

《伤寒论》291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所反映的就是正气虚极而见脉骤停的例证。

少阴病阴寒内盛,呕吐下利脾肾阳衰,但是未见手足逆冷,说明阳气虽虚尚能温煦四末。少阴虚寒吐利里证却能发热,说明阳气来复,阴寒消退,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是这种少阴病阳衰阴盛的情况本来应该是微脉,此时却出现“脉不至”的脉骤停,如果伴见肢厥、恶寒、身蜷等症,就有阳气虚极,阴阳离绝的危险,要急灸关元回阳救逆。

知识点:正邪相搏极点的三个重要标志:

①寒栗,高烧寒栗是正邪搏斗的极期的表现,发生脉骤停。“正邪相搏,气难接续,故无脉”。

②剧烈的痛,痛得不能呼吸,气憋在体内,发生脉骤停。

③神志、意识突然跟外界隔断了,对外界有意识无反应,神志丧失。

脉出

脉出是指原脉搏不应指,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脉搏应指者。有脉暴出和脉渐出两种情况。

《伤寒论》314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汤中虽已加入消除格拒之药,但证属阳脱阴竭之危候,若药后脉突然浮而散大,则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是为死候。脉由小渐大,由弱渐强则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预后较好。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水病脉出之“出”,是脉象盛大无根,轻举有脉,重按则散,乃阴盛格阳,真气涣散于外的征兆。若水肿未消突然见脉出,与证不符表示预后不良。

脉沉见起

脉沉见起是原来脉沉,治疗后,中取甚至浮取都指下逐渐明显,预示着里邪出表,病情向愈

《伤寒论》326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伤寒论》289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脉转大

病程中,原本不大的脉转为阔大或转为洪脉。无论是在急性病中还是慢性病中,脉象转大都预示病势发展,为病进,为病重。列举一些条文,诸位医家对于脉大的理解是一致的,脉大病进,正气虚:

《素问·脉要精微论》“大则病进”。

《温病条辨》“脉大为病进”。

《格致余论·脉大病必进论》说“大,洪之别名,火之象,属阳。其病得之于内伤者,阴虚为阳所乘,故脉大,当作虚多治之;其病得之于外伤者,邪客于经,脉亦大,当作邪胜治之。合二者而观之,皆病症方长之势也,谓之病进,不亦宜乎。”

《伤寒论》189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者,此为不传也。”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温病条辨》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 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上气而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面浮肿,肩息,有虚有实。脉来浮大无根,是肾气衰竭,不能摄纳, 阳气外越,病情危急,预后不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 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

患者经年咳嗽,正气必虚,若见弱脉,为脉证相符,而见脉“实大数”,多为阳气浮越所致,属脉证不符,故难治也。

脉转小

脉转小是指原来脉不细,而随病情变化,转为细小者。

脉转小的原因有三个:

①气血不足,伤阴伤阳,伤气伤血;

②邪入血分,病久入络;

③邪退正虚。

《伤寒论》270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太阳病传入少阳,脉不弦反而细,说明少阳热衰退是疾病向愈的表现。

脉转短

在病程中脉转为不足三部为脉转短,诊断意义有两个:

气郁血瘀逐渐加重(此时多伴弦脉);

脏气不足。

《伤寒论》214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知识点:脉自和不是脉象和缓调匀有神,而是指阳明病发汗太多再发汗亡阳后,阴血虚而未竭,还能维系微阳,此时寸关尺三部尚能应指,还没有生命危险,叫脉自和。

脉转不静

脉不静前面学过了,指脉弹指而数,属病邪没有被控制的阶段。现在来学习脉静的两种情况:

①正胜邪退,表邪将解,可不用药而自痊愈。

②正气还能抗邪,邪气尚未传里,交争于表,疾病仍在太阳经界。

《伤寒论》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脉转不柔和

不柔和的脉是无胃气之脉。正气已衰而邪气独盛,是胃气已经败绝的征兆,即《内经》所谓“真脏脉见”。

《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 亦死。”

《伤寒论》367条“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脉紧实转微

微脉是阴阳气血大虚的表现,脉转微提示邪气已退,正气未复。

《伤寒论》286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伤寒论》289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弦转软

这是血脉变得和缓胃气渐复,病情好转的表现。

脉濡转紧

不得不说经典中总是有很多需要琢磨的点,比如脉紧和脉紧不是一个脉紧。

《伤寒论》286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这个脉紧主寒,脉紧反去说明了阴寒已退。少阴寒化为阴盛阳衰之证,阴寒已退,阳气来复,所以为欲解。

《伤寒论》195条“阳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 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溅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有类似桂枝汤证的翕翕发热,说明有点表证未清。

“大便自调”说明没有阳明里证,但是“小便反不利”“骨节疼”说明表有“水湿”。“欲食”“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说明夹有风邪,也就是阳明表有风湿。

奄然发狂”是因为“水不胜谷气”。此人水湿犯阳明之表,但胃气胃阳盛实,胃阳被郁过剩与风湿相争,上扰于心而发狂躁谵语。胃阳继续抗争一鼓作气逐水湿阴邪从体表随发汗透出,全身“濺然汗出而解”病就好了。

这个脉紧姚荷生老先生解释为“脉由濡转紧则愈”,濡脉主湿,说明患者有水湿。经过正邪相搏狂汗解后,脉由濡转弦紧,是湿邪殆尽,病向愈的表现。

知识点:什么是“狂汗解”?

“狂汗解”就是战汗而解,“阳胜湿除”。人体阳气被湿邪郁遏过剩,阳气占上风一鼓作气,逐水湿阴邪从体表随大汗出而透发。战汗后脉静身凉,疾病向愈。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临证脉学十六讲》学完了,一本难得的好书,今天注定是完整的一天!哪天不是呢,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