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厥阴病——厥热往复,热过生痈

 谷山居士 2024-01-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厥阴八: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热少者,阳将退也。厥微指寒者,阴欲复也。默默不欲食而烦躁者,阳未全退,阴未全复也。追至数日,小便利而色白者,是阳退阴复而热除也。热除则默默不欲食者,必欲得食,其病为愈也。若厥逆而呕吐,胸胁烦满者,则热未尝除,其后必便血。盖阳外而阴内,平人阴阳相交,故外而偏热而内不偏寒。病而阴胜,则格阳于外,内寒而外热,病而阳胜,则关阴于外,内热而外寒。此之厥微指寒者,阴气内复,故渐自外退也。而阴未全复,阳气犹旺,故不食而烦躁。追至便利色白,则热除烦退,而病愈矣。若厥而不微,是阴未内复,而兼之呕吐,胸膈烦满者,是胆木刑胃,胃气冲逆,必不能食,较之默默不食而烦躁者,其病颇剧。甲木逆行,则相火升炎,内热不除。肝胆同司营血,营血欲静而风火不息,金水失其收藏,木火行其疏泄,其后必便血也。

1 热少者,阳退之余热也,厥微指寒者,阴初复也,默默不欲食而烦燥者,是阳未全退,阴未全复也,此是半阴半阳,少阳经气之郁遏也。迨至数日,小便利而色白者,是阳退阴复而热除也,热除则欲得食也,此是阳与阴平而病愈也。若厥而呕者,此是热复而厥退,热复则胸胁烦满,是胆木刑胃,胃气冲逆,必不能食,较之半阴半阳之默默不欲食,其病颇剧,甲木逆刑,相火升炎,内热不除,必便脓血也。

2 病而阴盛,则格阳于外,内寒而外热,病而阳复,则关阴于外,内热而外寒。此之厥微指寒者,阳气内复,故阴渐自外退也。而阳未全复,阴未尽退,半阴而半阳,少阳之经,郁遏阳明胃土,分争日久,正气困乏,精神衰倦,静默无言,饮食不思,故默默不欲食也(少阳三),迨至便利色白,则热除烦退,阳与阴平,故欲得食,其病为愈。

  若不厥微,则厥深热来也深,故言若厥而呕者,热来也盛,是胆木刑胃,故见呕也。

厥深而呕,热来也深,胸胁烦满,热盛而呕,比厥微默默不欲食者,其病更剧。热盛不除者,后必便血也。

3 热少厥微,烦燥数日,阴与阳平,便利色白者,热除得食,此病愈也。

  厥而呕者,是不厥微,热来也深,热盛而呕,必不能食,胸胁烦满,热盛不除,必便脓血。此热盛之呕而胸胁烦满证,与厥热相半之默默不欲食烦燥数日证,皆是少阳之经证,故厥阴之脏,阴极阳复,从少阳之而阳复也。热复太过,此热不除,必便脓血(余觉除此热者,就是下条黄芩汤证,厥阴四,厥应下之,即是用黄芩汤下之)。少阳阳复,阳与阴平,则不欲食,数则得食而病愈。少阳阳复,阳盛热多,则胸胁烦满而呕,此为热过,后必便血。

4 若不读黄师注解,只读提纲,感觉热少厥微,阴阳不偏,厥热相平,迨至数日,此病能解。难就难在最后一句,“若厥而呕”胸胁烦满,就是热复太过而呕之义。

论;厥热相平则病愈,热复太过则便血(这是厥阴九黄芩汤),热未尽退还便血(这是厥阴十痈脓),后边又有厥胜不愈证(热复太过与热未尽退应是一回事,都是积热伤阴,热复太过,是可以先下之预防,热未尽退是积热伤阴)。

5  本条提纲的结构,是热复热除证,对比积热不除,而热盛伤阴证。

厥阴九: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脉迟,是阳虚之证,六七日间,阴气愈旺,乃见其外热,而反与黄芩汤,以彻其热。脉迟为内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以寒凉败其中气,中气除根,而居膈上。虽暂时能食,顷则上脱,必主死也。

1 伤寒脉迟,阳虚阴寒之脉,六七日里阴愈盛,内寒格阳,阳不内交,内寒而外热(身热),误以为此身热而为厥热往复之热,而误用黄芩汤以彻其身热,此为大逆。脉迟为内寒,身热为阳浮失归,今用黄芩汤除其身热而败其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阳明中寒则不能食,此是定理),今反能食者,此名除中也,中气除根,厥阳拔根,必死无疑。

2 迟为阴盛而脏寒,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

3 脉迟脏寒,黄芩性凉,最不可用。迟为脏寒,本条也是寒在骨髓,热在皮肤而误治。

厥阴十: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兼下利。凡厥而下利者,土亏阳败,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及食以索饼,而不发暴热者,知胃气尚在,非除中也,其病必愈,盖阴盛而病厥利,而一见能食,必是阳复而发热。阳复之热,续在而不去,除中之热,暴来而暴去,恐厥后暴热之来,自内出外,不久复去,便成除中。追至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而不去者,期之旦日夜半必愈。所以然者,始本热六日,厥反九日,今复发热三日,并前发热之六日,亦为九日,与厥之日期相应,厥热相平,彼此不偏,故期之旦日夜半愈也。然热不可太过,三日之后,其热渐除,乃可全愈,若后三日脉之,而脉犹见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郁蒸血肉,而发痈脓也。

1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一定之理,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而不发暴热者,知胃气尚在,非除中也,其病必愈。厥利者不能食,能食者必是阳复而热来,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自内而外脱,不久复去,便成除中,迨至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而不去者,其之旦日夜半必愈。所以然者,始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是热九厥九,厥热相平,故其之旦日夜半愈。然热不可太过,三日之后,其热渐除,乃可全愈,若后三日脉之,而脉犹见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郁蒸血肉,而发痈脓也。以厥寒之九日,气滞血瘀,阻阳复而热来,又阻热退而不去,营瘀而阻卫热,积热伤阴,热瘀腐败,必发痈脓也。

2 本条又是先发热,而后见厥利。此称发热者,仍是伤寒外感,表阳外伤而发热也,表阳外伤,则阴盛里厥,中虚不运,阴阳不交,阴极阳复,而见热厥往复。前面恐热不来而除中,后又恐热暴来而外脱除中,又有其热来而不罢之便血,总不如厥热相平而病愈。热六厥九,又加热三,则热九厥九,厥热相平,则等到夜半必愈。皆是厥热往复之杂象。此一条提纲,包罗厥热往复之万象。

论;厥阴四十一脉数不愈,必圊脓血,热不罢者,热伤其阴之义。所谓热复太过,就是少阳火旺而不除(厥八)。所谓阳复之后热不罢者,就是厥利之时,营陷之瘀,阻卫气之行而发热也,故热不退也。厥时之营瘀而阻阳复之卫热也,故虽热不退。卫阻之热,淫蒸营瘀,发为痈脓,是为热不罢也,故发痈脓。若厥时没有营瘀则阳复之时,经脉畅通,必无热不罢也,更无痈脓之病。痈脓之理,观《金匮》卷十九,外科篇则知。参考本篇,其热不罢,此理接近。

其热不罢,而发痈脓者,又对比厥而呕,胸胁烦满,热复太过,后必便血。

3  本条是厥盛而除中证,对比热盛伤阴而成痈脓证。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  、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