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放射学》第二版—纵隔

 十六级灰阶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FOLLOW US


胸部影像
THORACIC IMAGING


01
纵隔

Mediastinum


 

Anatomy of the mediastinum


已经提出了几种划分纵隔的方法,本文遵循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兴趣小组(ITMIG)的方法,该方法已被公认为新标准。
纵隔被任意分为三个区域,以帮助对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然而,没有解剖标识将这些区域分开,疾病可以从一个“区”转移到另一个“区”。
这三块区域用于帮助肿块的鉴别诊断和计划活检和外科手术。
前纵隔
前纵隔由(a)胸入口包围;(b)下方为横膈膜;(c)前面,胸骨后缘/皮质;(d)外侧,纵膈胸膜壁层;(e)后方,心包的前部。
基本上,它包含了胸腺/胸腺残体。
中纵隔
边界包括(a)上,胸廓入口;(b)下方为横膈膜;(c)前方,血管前间隙的后边界;(d)在胸椎体前缘后1厘米处,一条连接胸椎体的垂直线。

从本质上讲,它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和食道。大多数淋巴结位于中纵隔。

膈神经、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通过内脏区分隔内的AP窗。

后纵隔
后纵隔的前界在前椎体后1厘米处,后界是横突侧面沿胸壁后缘的一条垂直线。
线、带和交界面
纵隔肿块或异常时,肺、纵隔和胸膜解剖结构之间的界面可能移位或增厚。
“线”是由两侧有空气的组织(通常厚度小于1mm)形成的薄界面。
“带”是空气和邻近软组织之间形成的较厚的界面。
两个不同密度的软组织结构的接触形成了一个“交界面”。
前联合线由左右肺前交界处的4层胸膜(肺壁层和脏层胸膜)组成。
在平片上,前联合线是一条垂直的线,显示出在胸骨上三分之二的地方。
这条线异常凸出或移位提示血管前纵隔肿块。

后联合线也由4层胸膜(肺的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组成,但位于左右肺的后连接处。

在冠位X线片上,后联合线是一条垂直的穿过气管的线,比前联合线高。与前联合接线不同,后联合线位于锁骨上方,因为后肺比前肺伸展得更大。它比前联合线少见得多。

这条线异常凸出或移位提示椎旁纵隔肿块或主动脉瘤。
左右气管旁带由两层胸膜组成,每层胸膜的内侧与气管侧壁和纵膈脂肪相邻。
右侧气管旁带是这些标志中最常见的,在97%的正常PA胸片上可见。
右侧气管旁带增厚最常见的原因是气管旁肿块(包括腺病、甲状腺或气管肿瘤)。
左侧气管旁带增厚也有类似的区别。注意正常左锁骨下区是气管左侧较浅的带。
纵隔血肿应考虑在创伤的前提下。
侧位片上唯一可见气管后带气管食管后带,代表气管后壁与右肺内侧两层胸膜的交界面。
左右脊柱旁线实际上是交界面,但由于马赫效应而表现为线,由两层胸膜组成,毗邻后胸壁。
与后联合线相反,棘旁线位于胸腔下方,通常从第八至第十二根肋骨。
脊柱旁线异常提示椎旁纵隔肿块,包括血肿、神经源性肿瘤、主动脉瘤、髓外造血、食管肿块和骨赘
奇静脉食管隐窝是右下叶后内侧与心后纵隔接触形成的交界面。
奇静脉食管隐窝从隆突下延伸到膈肌下方。
静脉食管隐窝的扭曲可能是由于食管肿块、食管裂孔疝、左心房扩大和淋巴结肿大。
主动脉肺(AP)窗

主肺动脉(AP)窗是位于主动脉弓(形成上、前、后边界)和肺动脉顶部下方的纵隔间隙。AP窗的内侧边界由食道、气管和左主支气管组成。

在正常冠位X线片上,AP窗在主动脉球部下方和肺动脉上方呈浅凹轮廓。

主肺动脉窗异常凸出(向外凸出)提示肿块来自或涉及正常位于AP窗口内的结构,包括:

淋巴结淋巴结肿大是AP窗异常的最常见原因。
左膈神经:损伤可引起左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新发声音嘶哑时应仔细评估喉返神经窗,特别是当伴有膈肌麻痹时。
左迷走神经。
动脉韧带。
左支气管动脉。
动脉瘤或主动脉的创伤性损伤。
胸骨后间隙

胸骨后间隙在侧位片上是胸骨后方的正常低密度影区域。它与CT上的血管前间隙相关。

胸骨后间隙消失提示血管前纵隔肿块,右心室扩张或肺动脉扩张。

肺气肿可见胸骨后间隙增大。

左上肋间静脉(LSIV)

左上肋间静脉是一条在X线摄影上不常见的正常静脉。当可见时,LSIV产生主动脉乳头,在正面X线片上显示为主动脉球部左侧的小圆形阴影。


X线 

Radi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a mediastinal mass


前纵隔肿块的检查

前联合线变形提示血管前纵隔肿块。然而,由于前联合线并不总是可见,因此在肿块存在时,通过后联合线的完整来推断肿块的前纵隔更为常见。

如果通过肿块可见肺门血管,则在正位上可见“肺门重叠征(hilum overlay sign) 。提示肿块不可能在中纵隔。肿块可能在前纵隔(更可能)或后纵隔

前纵隔肿块:正位X线片显示右侧纵隔肿块伴右侧心脏边界轮廓。右肺动脉通过肿块可见(箭头),代表“肺门重叠征”,表明肿块不在中纵隔。侧位片显示肿块位于胸骨后间隙,证实其位于前纵隔。这是一个畸胎瘤。

侧位片胸骨后间隙的消失是血管前纵隔位置的直接标志。

中纵隔肿块的定位

奇静脉食管隐窝扭曲、后联合线扭曲、气管旁带或AP窗凸出提示中纵隔肿块。

降主动脉带移位:胸片正位(左)显示左侧主动脉旁交界面侧移和弯曲(箭头)。轴向增强CT显示食管内无增强的均匀肿块(箭头)。虽然极为罕见,但这是一种脂肪肉瘤。
后纵隔肿块的检查

脊柱旁线变形或移位提示有椎旁疾病。


 

Prevascular compartment mediastinal mass


前纵隔肿块概述
前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包括:
胸腺上皮肿瘤,如胸腺瘤,如果患者是中年或老年,或有重症肌无力史。胸腺癌不太常见。
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如果病人是一个年轻的成年人。
淋巴瘤
甲状腺肿,很少发生在前纵隔。
胸腺瘤
浸润性胸腺瘤伴滴落转移:增强CT显示主动脉和SVC前有轻度不均质肿块伴钙化(黄箭头),伴两例胸膜转移(红箭头)。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纵隔原发肿瘤,通常发生在35岁至60岁的中年或老年人。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MG)有关。大约33%的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 1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外,胸腺瘤还与其他疾病相关,包括红细胞发育不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其他副肿瘤综合征。

胸腺瘤可根据组织学分为低危或高危,根据包膜是否完整分为非侵入性或侵入性。

大约30%的胸腺瘤是侵袭性的。如果有侵袭性,肿瘤可侵犯邻近结构,包括气道、胸壁、大血管和膈神经。

单侧膈肌抬高提示膈神经受到侵犯。

胸腺瘤通常是位于前纵隔的分叶状肿块,常偏离中心。它们可能钙化或发展成坏死。
浸润性胸腺瘤滴落转移沿胸膜和心包表面扩散。
由于胸腺瘤往往是局部复发的惰性肿瘤,因此血液转移并不常见。
少见的胸腺病变

胸腺癌

与胸腺瘤不同,胸腺癌在组织学上是恶性的,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常通过血液转移到肺、肝、脑和骨。预后不佳。

仅凭影像学很难区分浸润性胸腺瘤和胸腺癌。

胸腺囊肿

胸腺囊肿可能继发于放射治疗(例如,用于治疗霍奇金病),与艾滋病或干燥综合征(特别是多房)有关,或由胸腺咽管残余引起的先天性囊肿。先天性胸腺囊肿可发生在胸腺从颈部下降的任何位置,但最常见于前纵隔。
CT显示前纵隔单纯性液体密度囊肿,典型位于中央。如果它含有蛋白质或出血性内容物,它可能比单纯的液体更大。囊性可通过MRI证实。
胸腺脂肪瘤
胸腺脂肪瘤是一种含有脂肪的良性病变,软组织呈弥散状。它可以变得相当大并覆盖在纵隔上。
胸腺增生
胸腺增生表现为弥漫性对称腺体增大,无局灶性肿块。
真正的胸腺增生是对全身应激源的反应,如放射治疗、烧伤、化疗和类固醇。
淋巴细胞增生与重症肌无力、SLE、RA、硬皮病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有关。
生殖细胞瘤(GCT)
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瘤可能来自于前纵隔原始生殖细胞成分。
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纵隔生殖细胞肿瘤,通常有包膜,通常以囊性为主,但脂肪和钙化是常见的。脂肪/液体水平是畸胎瘤特有的,但并不常见。畸胎瘤很少是恶性的,特别是如果有很大的软组织成分。

畸胎瘤:胸片显示主动脉弓(红色箭头)外侧纵隔外轮廓(黄色箭头)。因为肿块没有环绕主动脉,所以它不可能在中纵隔。CT显示纵隔肿块包含大量脂肪(黄色箭头),可能为良性畸胎瘤。

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前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它几乎只发生在10到39岁的男性身上。胸腔积液罕见,但肺转移相对常见。

恶性生殖细胞瘤几乎只发生于男性。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中纵隔生殖细胞瘤的发生率较高。

混合病理的恶性生殖细胞瘤:39岁男性胸片(左上)显示上纵隔上有一大块软性软组织肿块。冠状位CT胸部图像(中上)显示中纵隔内有一个大的非均匀肿块,伴低密度成分(蓝色箭头)。轴位CT图像(右上)显示双侧钙化(黄色箭头)和男性乳房发育(红色箭头)。

病理表现为畸胎瘤、高级别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的混合成分。

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是前纵隔肿块的重要鉴别因素。

淋巴瘤常表现为侵袭性、侵袭性肿块。通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前纵隔和中纵隔。特别是,乳腺内淋巴结病与纵隔淋巴瘤有很高的相关性。

钙化在未经治疗的淋巴瘤中很少见,但在治疗后很常见。


 

Visceracompartmenmediastinamass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中纵隔肿块影像学上的重要病因,其病因包括恶性和非恶性。

淋巴结钙化、低密度影和明显的强化是淋巴瘤的罕见特征。如果出现上述影像学表现,应考虑另一种诊断。

淋巴结蛋壳样钙化常见于矽肺和煤工尘肺,结节病较少见。然而,鉴于结节病的患病率较高,蛋壳样钙化可能在整个肉瘤中更常见。

结节病或先前肉芽肿疾病的后遗症可见淋巴结内致密钙化。

低密度影的淋巴结虽然非特异性,但应引起对活动性结核的关注。低密度影淋巴结也见于真菌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和转移性疾病。

吸入性炭疽病的出血性高密度影淋巴结是出血性淋巴结炎和纵隔炎的一部分。

在Castleman病、结节病、结核和血管转移中可见明显的淋巴结强化。明显强化的转移包括:

肾细胞癌
甲状腺癌
肺癌
肉瘤
黑色素瘤
Castleman病

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高度血管性胸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主要影像学特征是明显强化的淋巴结。

局灶性Castleman病被认为是儿童或年轻人的单个肿大淋巴结。手术切除通常可以治愈。

多发性Castleman病几乎总是出现在与HHV-8相关的艾滋病患者中。多发性Castleman病常导致全身性疾病,包括发烧、贫血和淋巴瘤。通常用化疗来治疗。

心包脂肪垫

心包脂肪性梗死:X线片示左心边界上模糊影(箭头)。轴位CT图像显示左侧心包脂肪垫脂肪条索和水肿与梗死一致。

在正位X线片上,明显的心包脂肪垫显示心脏边界,可能误认为心脏肿大。
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是一种被认为是先天性的良性囊性病变。大多数位于右侧的心膈角(心脏和横膈膜之间)。
影像学显示邻近心包的囊性病变,在随后的检查中可能改变形状。
心脏肿块

心脏肿块可以是腔内、瓣膜内、壁内或心外膜/心包。

肿块的组成、边缘表现和增强特征是重要的诊断成像特征,详见心脏章节。

甲状腺病变

甲状腺肿向纵隔下方延伸:胸片示右侧纵隔上肿块(箭头),肿块上边界模糊,为“颈胸征”(cervicothoracic sign),提示肿块与颈部软组织连续。平扫CT显示一个巨大的非均匀肿块(箭头)伴粗钙化取代甲状腺。虽然甲状腺位于前方,但由于甲状腺下动脉形成的胚胎筋膜平面,甲状腺肿向下延伸至中纵隔。

良性和恶性甲状腺肿块可延伸至纵隔,包括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炎引起的腺体肿大。

诊断的关键是显示出病变与甲状腺的连续性。

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瘤

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异常可在X线摄影上表现为纵隔肿块。

肺动脉扩张(PA)

扩大的肺动脉在胸片上可误认为肿块。如前所述,“肺门聚集征可以帮助区分增大的PA和纵隔肿块。如果肿块代表肺动脉扩张,肺门聚集征”表示周围肺动脉会聚到“肿块”。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平片示心后透光区(箭头),CT证实为中等大小裂孔疝(箭头)。

食管裂孔疝是胃的一部分通过食道裂孔突出。食管裂孔是膈肌中线左侧的椭圆开口。
在X线摄影中,膈肌上方通常有空气影或气液面。
胸骨后膈疝(Morgagni疝)
Morgagni疝是一种通过Morgagni孔的膈疝,发生在两侧膈肌交汇处的前部,含有大网膜脂肪,常见于肠。
Morgagni疝的内容物通常落在右侧。
前纵隔肿块与横膈膜相连并含有肠胀可诊断为Morgagni
如果没有肠胀气,在CT上诊断的关键是在肿块中发现可以追踪到上腹部的大网膜血管。
食管肿瘤

局灶性食管病变与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有关。

食管癌在X线摄影上表现为奇静脉食管隐窝异常凸出、纵隔增宽或气管后肿块。

良性食管间质肿瘤包括纤维血管息肉、平滑肌瘤、纤维瘤或脂肪瘤。

前肠重复囊肿

前肠重复囊肿包括支气管源性囊肿、食管重复囊肿和神经肠囊肿。虽然经常是低密度影的,但内部异质性可能是由于出血性或蛋白成分或重复感染。

支气管源性囊肿可发生在任何纵隔区域,但最常发生在中纵隔的隆突附近(通常在右侧气管旁间隙、隆突下间隙或肺门)。病变的薄壁可能增强或有内在钙化。

食管重复囊肿位于食管附近。

支气管源性囊肿:正位X线片示右心上方有一模糊影(箭头),CT显示为食道附近的积液性囊肿。
副神经节瘤

心脏或主动脉肺副神经节瘤可表现为中纵隔肿块,起源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

副神经节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周围神经系统的胚胎神经嵴细胞。它可以是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中纵隔副神经节瘤倾向于起源于副交感神经。

恶性肿瘤可发生在高达10%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它们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非功能性的。

CT表现为多血管性肿块,伴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可能存在内部不均一性,代表坏死。

MRI显示T1中、T2高信号肿块伴均匀强化。

轴位增强CT显示:纵隔多血管性肿块(黄色箭头),中心坏死区域(红色箭头)直接靠近胸升降主动脉边界,位于肺静脉水平上方,符合副交感副神经节瘤。

 

Paravertebral compartment mediastinal mass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可能起源于周围神经或交感神经节。大多数成人肿瘤是周围神经鞘肿瘤,绝大多数儿童肿瘤是交感神经节起源。总的来说,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后纵隔肿块。
影像学表现为光滑的圆形肿块。可能发生相邻肋骨、椎骨的良性压迹和神经孔扩大。
周期期生长的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内部异质性区域时,应注意向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转变。
周围神经肿瘤(多见于成人)包括:

神经鞘瘤(最常见)、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正位片显示圆形阴影覆盖右肺门,侧位片显示肺门覆盖征(箭头)对应椎旁异常。CT示低密度病灶,无明显强化。MRI显示囊性病变内T2高信号不均匀,与神经鞘瘤一致。

交感神经节肿瘤(多见于儿童/青年)包括:
神经节神经瘤(最常见),一种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节细胞恶性肿瘤。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在组织学上介于神经节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之间,常见于大龄儿童而非神经母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可发生于后纵隔的脊髓、肋间神经或交感神经。

轴位增强CT显示:椎旁血管增生肿块伴异质坏死区(箭头),与沿交感神经链的副神经节瘤一致。

髓外造血

髓外造血在包括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在内的严重遗传性贫血患者中表现为软质椎旁肿块。

影像学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双侧,于T6下方。它们内部可能含有脂肪。

胸腔内脊膜膨出

胸内或外侧脊膜膨出是通过椎间孔或椎体缺陷引起的轻脊膜疝。膜膨与神经纤维瘤病有关。

椎旁脓肿
骨髓炎和椎旁蜂窝织炎:X线片显示双侧椎旁线移位(箭头)。矢状位T1(中图)和T2加权MRI(右图)显示相邻的两个胸椎下部椎体椎间盘间隙高度下降和骨髓水肿。伴有椎旁粘液改变(箭头),在X线片上导致脊柱旁线移位。
脊柱旁线移位在X线摄影上或许是椎体患病的线索。
文章来源

《Core Radi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