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一句读《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70

 新用户47469321 2024-01-19 发布于浙江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

于是在这里,我们就拥有对于解决先验哲学的“先天综合命题是如何可能的?”这个总课题所需要的构件之一了,这就是先天的纯直观,空间和时间,在其中,如果我们想要在先天判断中超出给予的概念之外,我们就会碰见那不能在概念中、却完全可以在与概念相应的直观中先天地揭示出来并能被综合地结合在那概念上的东西,但这些判断出自这一理由决不能延伸到感官对象之外,而只能对可能经验的客体有效。

这段从文字上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先验感性论到这里可以有个结论,结论是什么呢?就是空间和时间是人主观的先天直观形式。

因此,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关键的构件,用于回答这本《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

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命题是如何可能的?那,这个问题与空间和时间是人主观的先天直观形式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来看什么是先天综合命题,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为什么那么重要。

所有命题里,只有先天命题才提供普遍必然性,经验性命题不行。而在所有的先天命题里,分析命题不提供新知识,因此只有先天综合命题提供新知识。所有这个总问题才那么重要。

那什么是先天综合命题呢?综合命题就是将两个本身没有必然性的概念结合在一起,那结合在一起怎么有必然性呢?

比如经验性综合命题,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仅仅局限于被综合起来的那个情境。比如你拿到物体,想起在经验里所有的物体都有重量,因此你得出了经验性综合命题,所有物体都有重量。对不对呢?有没有必然性呢?有。但是仅仅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在地球上。

那么,想要知识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甚至绝对的普遍性,就需要结合先天的综合,而非经验性的综合。所以说,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这个问题解决掉,就能知道知识究竟是怎么来的了。

那既然是先天综合,就要综合先天的东西。那什么是先天的、且可以被综合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康德前面把空间和时间证明为先天纯直观形式,对于证明本书的总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后半段,按字面解释是,我们要分析先天综合命题,就会在先天综合命题里发现那些本书不在概念里的,但却完全可以和概念综合在一起的,从直观中可以先天地综合的东西。但是,这种先天综合必须要在直观的范围呢,或者更具体一点的说,是感性直观的范围呢。

为什么呢?因为人只有感性直观。超出感性直观,就是幻相。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前面是先验感性论,这里是先验逻辑。先验感性论是关于感性认识的,先验逻辑是关于理性认识的。两者合起来,是先验要素论。

那什么是先验逻辑呢?和通常的形式逻辑有什么区别呢?

I.一般的逻辑

以前没有人用过先验逻辑这种说法,康德这样用,肯定是有理由、有原因的。不过要讲清楚什么是先验逻辑,还是得从大家公认的逻辑出发,慢慢解释。

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内心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第一个来源,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第二个来源,对象在与那个(作为内心的单纯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

知识有两个来源,这两个来源都是从内心来的。

一个是被动的接受能力(接受性);一个是主动的认识能力(自发性)。

我们通过感官接受对象的刺激,形成印象;我们通过思维认识对象,形成概念。

通过接受能力,我们获得对象的内容;通过认识能力,我们产生与对象的关系。

再进一步说,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只有第一部分,也就是只用接受能力,只有对对象的印象,而不进行思维。这样的结果,只是印象、只是感觉,而不是知识。

同样,我们也可以只有第二部分,也就会是只用思维能力,只思维,但没有被给予的对象,也就是没有感性直观的对象。这样的也不是知识。

为什么这两部分都必须有才是知识呢?理解起来也不难。比如你面前有1000件东西,你获得了1000个直观,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1就是1,10就是10,100就是100,显然这不是知识。只要你进行思维,哪怕最简单的说这些是白色的,那些是黑色的,就是知识了。

换一种情况,如果你什么都没有看到,把所谓的1000个东西进行各种分类,各种描述,显然也没有人会把这样的内容当作知识。

所以直观和概念构成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概念没有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应的直观、或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产生知识。

所以,结论就是直观和概念是知识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必须要两者皆有,才是知识。只有概念没有直观,或者反过来,只有直观没有概念,都不是知识。

这一条,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挺正常、挺合理、挺普通的,但在当时却是很重要的一个说法。因为,这点正是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的焦点。

唯理论认为只凭概念,没有直观,也可以产生知识。而经验论认为只要有直观,不需要概念,就已经是知识了。

康德认为,两方面都有道理,且两方面都有局限,单独强调知识的某一点,或者某一部分特征,并不等于知识的全貌。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构成真正的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