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白术附子汤,典型医案

 新用户29841JF4 2024-01-20 发布于新疆

图片

1眩晕——刘含堂医案

赵某某,女,44岁,工人。2001115日初诊。1年来常感眩晕,以致不能上班,曾在市内多所医院就诊,西医以脑电图、多普勒、CT等特殊仪器检查,未查出实质病变,用药亦无效。现症:面色淡黄而白,食欲差,便溏,神惫,腰膝酸痛,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诊为眩晕,证属脾失健运,肾阳虚衰。治当健脾温肾。用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加味,处方:白术12克,炮附片10克(先煎),茯苓15克,厚朴10克,焦山楂15克,补骨脂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10剂。
二诊:眩晕减轻,食欲改善,大便成形,畏寒怕冷等症状亦有所缓解。继用上药,又服10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眩晕,西医未查出实质病变,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仲圣原以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治疗痹证,然本方有健脾温肾之效,故亦适于本患者的治疗,加茯苓、焦山楂、补骨脂在于增强健脾温肾之力。脾肾功能恢复,阳气振奋,清升浊降,则眩晕等症自然消退。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现代主要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泄泻、肛痒等。辨证宜掌握其病机要点为风寒湿相搏于表而偏重于寒湿,兼湿邪困脾,或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经方治病经验录》

2自汗——叶天士医案

某,21。脉细自汗,下体怯冷,卫阳式微(卫阳虚)。去桂加白术汤加黄芪:黄芪9克,熟附子2.1克,白术4.5克,炙草1.5克,煨姜30克,南枣9个。(《叶天士医案》)《经方研习》

3肩臂疼痛——姜春华医案

黄某,男,57岁。右臂经脉疼痛,上及肩胛,下达肘部,兼有大便溏薄,为“漏肩风”,五十以后有之,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拟以白术附子汤及当归四逆汤加减:白术6克附块6克当归9克细辛2.4克桂枝6克川芎9克鸡血藤15克秦艽9克。方14
按:“漏肩风”亦属痹证,即现代医学所谓“肩关节周围炎”。方用归、芎、鸡血藤养血活血,术、附祛寒湿,附、桂、细辛温阳散寒,加秦艽驱风通络,配合推拿及体育锻炼则收效较速。《经方发挥与应用》《经方治痹》

4周身关节疼痛——张荒生医案

患者,女,71岁。因周身关节疼痛10年,加重2年就诊。患者近10年来逐渐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僵硬不适,晨起较为明显,活动后可改善。患者形体稍肥胖,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较重,屈伸不利,活动后加重,双侧下肢时有水肿。双膝肿胀,阴雨天疼痛加重,腰部疼痛,不能转侧,易自汗,小便利,大便干1年,屡治未愈,舌苔薄白,脉寸关浮。西医诊断:骨关节炎。中医诊断:骨痹病(寒湿痹阻)。治以散寒除湿,温络止痛。处方:白术15g,炮附子10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杜仲20g,牛膝10g,鹿衔草15g,土鳖虫10g,生姜3片,炙甘草6g,大枣6个。服用7剂后,患者感全身关节疼痛大减,大便已通畅,自汗止,继服7剂,症状逐渐消除。《经方治痹》

5全身关节痛——刘景琪医案

刘某,女,71岁,退休职工,1982722日初诊。全身关节痛,阴雨天较重,不能转侧,自汗,小便利,大便干一年屡治未愈。舌苔薄白,脉寸关浮。印象:风湿痹。
辨证:阳气不足,湿邪留着。治则:助阳散湿,祛风温经。处方:白术12克炮附子9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8个三剂。服后全身关节疼痛大减,大便已通畅,自汗止,又服三剂,症状消失。《经方验》《经方100首》
论:湿痹,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则木达而疏泄之令行,湿不在下而在中,去桂枝之疏木,加白术以燥己土。脉寸关浮者,风则浮虚也,也是血分之寒。

11类风湿关节炎——赫军医案

患者,男,61岁。手足关节对称性肿胀、僵硬、疼痛6月余。诊见:双手足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甚,活动不利,纳呆,畏寒乏力,二便调。双手指关节肿胀,压痛,皮色黯红,双手背、腕、足踝部肿胀明显,舌淡黯、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平素体虚多劳碌。西医诊断: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证,证属寒湿痰瘀痹阻型。治法:温化痰饮,祛风除湿,通络蠲痹。方选白术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桂枝、防风、土鳖虫各12g,白芍、茯苓、炒白术、川牛膝、羌活、海风藤各15g,延胡索20g,制附子(先煎)、炙甘草各6g,细辛5g,生姜5片。服用3剂后,患者四肢诸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稍缓解,活动功能改善,仍感畏寒乏力,守方加黄芪15g、鸡血藤20g,继服15剂。复诊时,患者诸关节肿痛渐消,晨起稍僵痛,皮色渐如常,活动功能可。守方去土鳖虫,加威灵仙15g,继服2月,患者关节肿痛消,功能如常,无明显不适。
按: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平素气血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关节,“不通”“不荣”则发关节肿胀、僵硬、疼痛、活动不利;皮色黯、舌淡黯为寒湿瘀血痹阻之象。治疗以附子、防风、桂枝、羌活祛风胜湿,温通经脉;合玉屏风散益气健脾,补益后天;以海风藤、土鳖虫、威灵仙等祛风胜湿,温通经脉,通达四末,风能胜湿,四末湿邪,唯风药达之;川牛膝引经下行;辅以土鳖虫血肉有形之品,能蠲风湿顽疾之邪;茯苓、甘草、生姜益气健脾,援后天之虚,强健体质,调和诸药,祛湿邪杜绝成痹之源。赫军,李丽华,何宾,等.运用《金匮要略》方辨治风湿痹病验案3[J].新中医,2013459):194-196.《经方治痹》
论:脉弦细者,阴盛内寒,木气郁滞也。病关节炎者,多是阴寒结滞也。读完当归四逆汤之后,脉弦细,就不想解,脉都相近。弦细之脉,也是营血寒涩,营虚寒涩。

12痹证关节炎——刘含堂医案

冯某某,男,44岁,工人。2003311日初诊。2年前因肢体关节疼痛,在本市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不断服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2周因春雨连绵,致使关节疼痛加重。现症:面黄而浮,两膝、踝关节凉痛,恶寒怕冷,麻木,每逢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困倦,转侧不利,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舌淡胖、苔白腻、脉迟缓。诊为痹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证以寒湿之气偏盛。治宜温经散寒止痛,健脾逐湿。用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加味,处方:炮附片30克(先煎),白术12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炒苡米30克,川牛膝15克,厚朴1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水煎服,10剂。
二诊:关节凉痛及麻木等症明显减轻,食欲好转,继以前药10剂。
三诊:诸症消失,为达根治目的,将上药加大剂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3次。嘱服2~3个月。1年后来访,告以上述散剂服两个多月,至今病情未复发。
按:本例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痹证,以寒湿之气偏盛。投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以其偏重于寒湿,故去桂枝之祛风,加白术能配合附子以健脾燥湿、散寒止痛,另加苍术、茯苓、厚朴以助健脾逐湿,当归、鸡血藤、川牛膝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有益于止痛。《经方治病经验录》

图片

19缩阳——孙溥泉医案

197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病家突然敲家门,说北京轻院金工厂刘厂长患病,要我去看看,因同在一个院里住,我立即披衣赶去,只见刘厂长腹痛难耐,呼叫不止,阴茎与阴囊往里紧缩,估计是夫妻同房后受寒所致。我立即回家拿了两根艾卷,点着后,同时熏患者小腹,艾卷熏了一个小时,腹痛减轻,患者不再呼叫,只是阴茎及阴囊尚未恢复正常。天亮以后,详细询问病情,知患者以前曾腹胀,每晨必腹泻,大便不成形,似五更泻。但近日吃止泻西药后,出现便秘。便按《伤寒论》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便书方:附子(先煎1小时)6克,白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十枚,3剂,水煎服,另嘱其家人到卫生所拿几枚艾卷,一天熏少腹3次,每次半小时。服3剂后,腹已不痛,阴茎不但恢复正常,亦可正常勃起,大便已每日一次,但仍有五更泻症状,嘱服四神丸而愈。《经方研习》

20小便失禁——周连三医案

史某,男,40岁。行房之后,肾精排泄,继服生冷而致宿食内停,腹胀满不通,剧烈疼痛。某医投以九痛丸后,大便泻下,疼痛止,但小便不利。继投以桂枝、白芍、丹皮、茯苓、泽泻、甘草各15g,服后泻止,但小便失禁,于19568月,延周氏诊治。症见形体消瘦,面晦暗少华,舌白多津,畏寒战栗,手足相并,萎缩一团,不能站立,小便失约,淋沥不断,筋惕肉(目闰),脉沉而弱。此为肾阳不足,下元不固。治宜温肾固脾,方用:
白术、附子、甘草各15g。日服3剂,小便正常,但筋脉仍拘急。原方加白芍15g,服5剂后,诸症皆愈(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3)。《火神派医案新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