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梦禅书法及篆刻艺术赏析

 颐颀书斋 2024-01-20 发布于美国

  邹梦禅是现代篆刻家、书法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尤工金石,自成一家。邹梦禅出生于浙江瑞安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好学不倦,秉承家教,打下扎实的书法根底。五岁开始,其父以《春秋左氏传》《毛氏传笺》等予以启蒙。七岁,其父教授《说文解字》,对理解汉字形义有很大帮助。父亲为他制定日课,亲自督教笔法,开始摹帖。初期以临摹隋《龙藏寺碑》为主,当时每日练习五百字以上。一年后又开始临摹先秦刻石文字《石鼓文》《泰山刻石》等。十二岁时,他能够日临千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邹梦禅学习书法的路径,是一条循序渐进之路。认真临摹,读帖善悟,从小便领会古人书法,心手相印,事半功倍,为后来深入融会打下坚实基础。一九一九年,受故乡瑞安朴学大师孙诒让影响,邹梦禅开始研究金石文字考证之学。此时的邹梦禅虽未成年,但书法艺术已初具面目,虽无师承,但是兴趣使然,始终笔耕不辍。一九二五年瑞安中学毕业后,任职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该馆藏书极富,古籍碑版、金石谱录,汗牛充栋。邹梦禅在这工作期间,坐拥书城,晨夕展读,博览群书,废寝忘食,不论文学造诣,还是书法治印,都得到很大提高。浙江图书馆不仅环境雅致,而且名家云集,章太炎、马一浮、张宗祥等常来往于此。邹梦禅得诸大家热心点拨,五年间眼界大开,艺事日进。

西泠印社地处浙江图书馆以西,性之所好,邹梦禅亦常涉足其间,获识其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厂等老一辈篆刻家,后订忘年交。经丁辅之介绍,加入印社,成为西泠早期会员。二十五岁时获聘上海中华书局辞典部编辑,任《辞海》编辑长达八年之久。越近后期,工作任务越为艰巨。他与数十位专家分工合作,经八年辛劳,终于完成《辞海》的编辑工作。一九三四年,《辞海》发排前夕,为书名题写颇费周折。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达已求得不少书法名家墨宝,如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著名出版家王云五等。但利弊之论见仁见智,难以取舍,故困惑不已。难以抉择之际,邹梦禅提出集字解决。他在《石门颂》《桐柏庙碑》中选『辞海』两字,双钩响拓而成。封面『辞海』集《石门颂》,书脊集字自《桐柏庙碑》。自此瑞安邹梦禅声名远扬,广受赞誉。今天许多人一提起邹梦禅,都说他题写了『辞海』二字,其实是不确切的;但邹梦禅借《辞海》一举成名,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后中华书局出版物,不论新版重版,凡封面题字,都少不了邹梦禅。由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以及邹梦禅对鲁迅的崇敬,一九三一年冬,经茅盾介绍,邹梦禅向鲁迅请教《辞海》编辑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邹梦禅在上海四川北路内山书店和鲁迅见面。鲁迅对邹梦禅一行说:『《辞海》的受众是一般知识分子,应该多收常用字,释文也应尽量通俗易懂。』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邹梦禅与同事白频再次拜访鲁迅,鲁迅在寓所会见邹梦禅一行。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载:『午后为梦禅及白频写《教授杂咏》各一首,其一云:「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邹梦禅与茅盾也来往密切。当时茅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邹梦禅在中华书局工作,凡遇工作上的难题,特别是文学上的,邹梦禅都会请教茅盾。一九四六年秋,茅盾由乌鲁木齐返回上海,让接待方约上邹梦禅,畅叙久别之情,沟通写作计划。茅盾取出抗战时期创作的《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两部长篇小说赠予邹梦禅。后来邹梦禅为茅盾治『茅盾』『雁冰』印章两枚,托朋友转交。茅盾爱不释手,并一直使用。

一九五二年,邹梦禅投身教育,任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在甘肃山丹生活二十年。一九七八年,邹梦禅在山丹县手工联社钟表刻字店办理退休手续,一九七九年回杭州定居,翌年重返印社。返杭之后,邹梦禅致信问候茅盾。一九八〇年十一月五日,茅盾在病床上复信梦禅:『阔别数十年,忽奉手书,疑是梦中。解放初年,由曹辛汉兄寄赠之尊刻贱名及笔名两小章至今宝藏,感谢之至。』

回杭后,为补回流失之光阴,邹梦禅不顾体弱年迈,规定每日必作一书件,刻一印章,并从事著述。一九八〇年,邹梦禅治印一方,文曰『暮年遇盛世,一息献余晖』,充分表达出他的精神境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治印『聚精会神搞四化』,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忱。邹梦禅经常不辞辛劳,应邀赴外地传艺讲学,多作贡献。直至逝世前两月,仍扶病为苏州虎丘园林挥写一副长联(最后遗作)。去世后,赵朴初、苏步青及日本岐阜市长莳田浩等发唁电悼念,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题写墓碑,王蘧常以九十高龄为其撰书墓志。他十多次在上海、北京、无锡展出作品,参与日本、波兰国际文化交流。在《西泠艺丛》《书法》《朱门》《篆美》《知远》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和文章,以自己的篆刻、书法艺术为祖国赢得荣誉。邹梦禅书法篆刻以及教学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影响很大,是当时书法热的推动者之一。

邹梦禅认为,书法艺术应着重内在美与外在美之自然结合,要不做作、不娇媚、不枯竭、不呆板;内在美即质之美,与作者之学问修养、情操襟怀有关。

书画印属于一个范畴,其核心还是书法。搞篆刻,书法水平差,篆刻自然会受到局限,画亦如此。笔法和结字虽为基本的两大要素,章法布局同样至关重要。邹梦禅书法五体皆精,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创作个性,行书与大篆尤见功力。他的行书行笔流畅奔放,面貌活泼灵动而又苍涩质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映带呼应,气势连贯,表现出秀雅劲挺、柔中带刚,挺拔中间带秀气、平正中时见险峻,自然中凸显老辣的书风。他以唐楷汉隶为基础,追根寻源,逆流而上。其篆书形体均匀,齐整挺拔,给人以纯净简约之美,而无板滞拘谨之弊。

邹梦禅的篆刻艺术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浙江图书馆工作至一九四九年,为其取法和风格形成阶段。以汉印为主,兼习先秦古玺。平正中显流动,挺劲中寓秀雅,以汉印为基础,借古玺之灵动,巧拙相生,气韵天成,给人以雍容大度,严谨持重的规范之感。从留存印作来看,对黄牧甫、吴昌硕下过一番工夫,亦受到马一浮朴茂而富有韵致,马叙伦奇绝婉丽、张宗祥高古出新与时俱进、邓散木厚重灵动的影响。第二阶段是在甘肃山丹生活的二十多年,虽然生活艰苦,条件有限,但对书法篆刻的追求丝毫没有放松,经常以芨芨草席地作书,家中有一沙盘,以木棍作书。西北盛产沙枣树,其木质坚硬,他常上树折枝,做印章坯,为当地老百姓刻了大量私章,也为当地书写了大量标语、对联、字帖,为百姓所称道。邹梦禅的篆刻作品虽留存不多,但这一时期磨砺了他坚韧的品格,丰富了生活阅历,为后来爆发式创作蓄积了能量。第三阶段是回杭州定居到去世。这一时期的篆刻日益走向成熟,老辣、质朴,风格高古,藏巧于拙,不拘技巧,自然呈现。单刀边款日臻炉火纯青,留下为数不多的印论,皆为真知灼见。篆书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古人云印从书出,三分刻七分书,其篆刻艺术的升华,也是书法艺术升华的直接体现。

邹梦禅十分清楚,欲在书法篆刻上有所成就,要以文字打基础,必须通达文字。所以其学书治印之始,就开始攻文字学。由于他所在单位皆为文化单位,工作上便利于他做文字考究和梳理。由于深厚的文字功底,邹梦禅作书治印,文笔规范,用词得体。其弟子,书画家盛欣夫说:『先生信手一幅大篆,无需查阅出典,脑子便是字典,从无差错。』书画理论家郑秉珊在《古今》杂志撰文评论邹梦禅:『隶书学伊墨卿,行草临黄石斋,亦能篆刻,取迳与邓石如相近,所作也可以颉颃。』邹梦禅之《梦禅印存》《梦禅治印集》,赵叔孺、马一浮为之题耑,可见器重。张宗祥、章炳麟、蔡元培等共同为他商订篆刻润约,刊于一九三二年八月二十八日《申报》:『邹君梦禅,善书法,尤喜治印,其篆刻直诉秦汉余矩,古茂遒丽,逸趣横生…』文史学家郑逸梅的笔记中,关于邹梦禅篆刻书法的内容有多条,如:『当代书家,学沈寐叟者,有王蘧常、马一浮、邹梦禅、谢凤孙等』『邹梦禅写得一手很好的沈寐叟…洒然自有清致』『以书法写竹,着墨不多,自有潇洒出尘之概』。邹梦禅国画作品不多,善于画册页、扇面等小品,古风古意,尤其以书法写竹颇受人称道。王蘧常评价云:『梦禅颇慕沈寐叟书,尝摹于便面,余惊其神似。』

在大西北二十年中,邹梦禅与当地百姓及文化名流结下了深厚友谊。与兰州穆永吉、骆石华、流萤等书法家交往甚密。返杭之后,还不远千里到兰州讲学,与同道交流。对青年书法篆刻爱好者,他总是尽力辅导,循循善诱,以期成才。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不忘他毕生所追求的艺术事业。他一生为艺术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辈学习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邹梦禅.邹梦禅书法篆刻集[M].陈钦益,编.杭州:西泠印社,2011.

[2]瑞安市文联.邹梦禅先生哀挽录[M].1987.

[3]西泠印社学术论文集[M].杭州:西泠印社,1987.

[4]方韶毅.民国文化隐者录[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张玉林.略论邹梦禅书法及篆刻艺术[J].中国书法,2019(24):131-1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