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三年驻村生活

 东营微文化_ 2024-01-25 发布于山东
2020年国庆节,我被选派到“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建设”工作队,后更名为“驻村省派工作队”,派驻到村。
刚接到选派通知的时候,正值国庆假期,心里并不是多么情愿。在农村工作近30年,刚刚调整到区直单位,知道农村工作的不容易,特别是做好软弱涣散村工作的不容易。当然我也很清楚,组织上既然选派,肯定也是综合考虑,更是对自己的认可,那点不情不愿也就挥之而去。动员会后,整理行囊,欣然而去。工作队有四人,市派一人,区派三人,我任队长。三年时间,我们与村里的干部群众吃住同行,革命友谊升级成了兄弟亲情。
初到村里,第一项工作就是摸底掌握情况。其实,村里的基本情况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通过各级会议和大家介绍、文字材料等,我们能够了解得七七八八,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缺少直接的认识和正面的接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群众们了解我们,接受我们,才能找到结合点,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将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落实到位,进而将一些问题解决掉。田间地头,进家入户,嘘寒问暖,这些都是包村干部的“基本功”,就不再一一赘述。
宿舍,成了我们融入村里,联系群众,推进工作的“据点”。宿舍在村子中央,紧临小超市,大门敞开,常开。
刚到村里,我们有事在办公室,没事在宿舍。刚开始,街坊们“来访”的多,集中诉说自己的困难、村里存在的问题、某个人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慢慢的,来串门的多起来了,喝杯茶,拉拉家常,打把扑克,下盘棋。聊得尽兴,来了劲头,蒸上碗虾酱,切上盘猪头肉,弄上碗马场酒,便交成好兄弟。后来和老杨叔、光亮哥、老韩叔、叶山哥、魏医生、老白、老安,还有邻村的张书记陆续熟络,又让我结识了一批忘年交,好哥们——宿舍里烟火气越来越浓,我们就成了“村里人”。
村子正南正北,从北面进村,进村路两侧排污沟杂草丛生,路域的树杂乱无章,主干道两侧房台高低不齐,房屋状态各异,村庄缺少“精气神”。提不起精神,没有了氛围,干不了事情。我们提出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文化大院提升的建议,并实施了门牌坊安装、房屋粉刷、房台衬砌、主干道硬化、排污沟治理、村头绿化和文化大院粉刷、大门修建、亮化等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从北面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于村头的庄重挺拔的不锈钢门牌坊,挂上大红灯笼后分外精神,——排污沟已经填平绿化,新栽植的木槿和国槐分列道路两旁——粉刷一新的房屋,焕然一新;崭新的道路,宽敞漂亮;整齐的房台,令人舒心。特别是文化大院的大门安上了,国旗飘起来了,灯亮起来了,夜幕降临,霓虹灯亮了,音乐响起,广场舞跳起来了。
整修完成后不久,就是春节,回乡的人们纷纷赞叹村庄的变化之大。我们开玩笑说,村子精神了,不光街坊们看着顺眼,孩子找媳妇,来相看家庭的,一看村庄样貌就同意一半了。
精气神上来了,大家的干劲也起来了。村里有1000多亩林地,淡水养殖也有一定的基础, 我们顺应农村“三变改革”东风,依托现有资源规划了200余亩的“微田园”项目区,建设了20余亩的养殖池塘、100多亩的林下养殖区和1000余平方米的淡水养殖大棚,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池塘养殖罗非鱼,鱼粪抽到树林是很好的肥料;树林养殖鸡鹅,定期将大鹅放养到池塘,可以肥水增氧;养殖大棚与池塘循环用水,可以暂养育苗,亦可以养殖鱼虾。根据养殖区域和方式,分别称为“跑道鱼”“林下鹅”“树上鸡”“棚中鲈”,鱼在“跑道”养,循环水、能运动,品质好,产量高;林下养殖鸡鹅,环境好,有虫有草,吃得好,长得快,品质优。养殖项目的成功,村集体有了收入,群众还能分红。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有了经营性收入,项目虽小,可也基本成型,并通过跨村联建,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回想创业过程,也着实不易,购买鹅苗,钻了多少个养殖温棚,为了种源和价格与供货商斗智斗勇;为了小鸡小鹅雨夜不损伤,连续一整夜,将它们在大棚里从东到西连续赶,拿着电吹风一个个吹;疫情期间,为了联系客户,电话打热,喉咙讲哑;为了将鱼卖个好价钱,整天奔波在社区里,超市旁,捞鱼捞的胳膊抬不起来,我也被大家笑称“卖鱼局长”。慢慢的,自己成了养殖“土秀才”,养殖周期,饲料配比,病害防治,降盐肥水,也能娓娓道来。
说得红火,干得热闹,关键还是要靠村里。村干部、党员、群众之间,平衡关系,化解矛盾,形成合力,是我们这几年最费心力,持之以恒抓好的事情。农村工作,要考虑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利益,也要兼顾到人情面皮。一句该说而没说出的话,一根能抽而没抽的烟,一杯能喝而没喝的酒,就会成为工作中的障碍,让你说不通,过不去。为啥,就为了“置这口气”。
我们很好的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也把红脸白脸用到了极致。面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人,该讲纪律的讲纪律,讲奉献的讲奉献,讲感情的讲感情;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村干部反复谈,党员和群众代表逐个聊,大家庭挨门拜访——方式方法选择,交流的尺度和分寸就看个人的本事了。村里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最终要靠村里自己解决,在我们的“斡旋”下,村里新班子选出来了,会开起来了,代表的手举起来了,那么事就能干起来了。
三年里,很喜欢走在村子的树林里。村庄被成方连片的白蜡树林,整齐地护卫在中间。你看这树一排排,一行行,胳膊粗细,树身挺拔,树叶青翠。夏日里,翠绿的颜色遮住了阳光的照射,漫步林中,凉爽充斥着全身,深吸一口气,一股清新的,大地混淆着草木的气息直沁心脾。最妙的是,你可以在这里邂逅来池塘边喝水的小黄鼠狼,悠悠闲闲过马路的小蛇,藏头露尾的刺猬,突然从脚底下草丛中跑出的兔子,嘎嘎嘎大叫着的色彩斑斓的野鸡,还有偶尔飞起的野鸭,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大大小小的有着漂亮羽毛的鸟,鸣叫声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清脆或悠扬,声声入耳,尽显大自然的静谧和谐。
群众们在屋台上、院子里、道路旁,种满了苹果树、桃树、杏树、梨树、枣树、柿子树、椹子树.....花开时节,一片芬芳;收获时节,满村飘香。在村里,驾车需要慢行。摇摇摆摆的鹅,一路觅食的鸡,懒洋洋的小猫,唧唧闹闹的小狗,都需要你避让。
我最喜欢从村办公室到宿舍的那条路,出门往东,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合欢树,枝头绽放呈现出金黄、棕红、深褐等种种色彩,俨然是一幅艳而不俗的画。再走,就是镇村之宝——百年荆条树,从建村之初就有,20多厘米粗,3米多高,已经被群众用围栏保护起来,逢年过节,大事小情,大家喜欢给她扎上一束红色的丝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驻足凝视,百年来,她遒劲蛮横地生长着,尽显黄河大地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
回首三年,赏风景、交朋友、上项目、抓治理,事不少,都是重点,交叉进行。啰里啰嗦写了不少,有迹可循,以飨同行。祝愿西五村越来越好。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王岩峰,就职于河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