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都一年》:那已镌刻在时间里的人、事、景

 在山清泉水 2024-01-25 发布于北京

“我不会摄影,只能将眼睛所看见的,心中所感受的,收入笔底。”

随着林文月娟秀的文笔,我们同她一起走过20世纪70年代日本京都的四季:

秋天的“时代祭”,红叶缀遍了全城,接着看南座的“颜见世”。春天的樱花“都舞”,拘谨的日本人也在草地上,大笑、放松、欢歌起来。还有,举行盛大“祇园祭”的夏天,和没有暖气的冬天

京都及近郊的古刹名园、亭台楼阁,古书铺、京都的茶会、汤屋、朋友、饮食……也都全部镌刻在了《京都一年》这本散文集里。

林文月是中国台湾作家、学者、翻译家(1933-2023)。她出身上海,后移居台湾,师从台静农,主攻中国六朝和唐代古典文学研究。她还是台湾最早从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经她翻译的日本名著《枕草子》《源氏物语》,深受好评。

其实,这部散文集是林文月50多年前的作品。当年,她孤身一人去日本研学,为了排遣孤独,而将一年中每天的所见所思所闻诉诸笔端,投稿编辑。曾不想,竟受到读者青睐。多年后,文稿付梓。

林文月的文字清新婉约,散文中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生活的哲思,更有恰到好处的抒情,舒缓地敲动着人心。

她,娓娓道来:

徜徉在京都的庭院,既能探寻美,也能排遣乡愁。一片枯山水,充满禅意。

然而,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正是以中国北宗山水墨画留白、幽玄枯淡、雄浑苍劲为基本精神,进行了创作和延展,才得以有种独特的意境。

茶道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茶道活动有一种东方式的悠闲情趣。

京都有钱有闲的妇人们不仅学习做客沏茶的礼节,还学习艺术鉴赏,更是想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一名妇女的优雅情性。

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林文月赞叹了中国高僧鉴真几经磨难,将我国文化带给日本的伟大影响力。

汤屋里的趣事让我们会心一笑。古书铺里的书籍,静静地等待着与自己的有缘人。秋道太太、那须小姐、下平太太是知己、是朋友,是离别时会落泪的故人。

她说:“有些女人是超越年龄和面貌,另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的。”

就这样,一帧帧景、一组组人,在时间的洪流中,像窗花、像剪影、神韵绰绰,如皮影戏般呈现在我们的眼帘。

林文月在京都的时光长廊里,不疾不徐地感受着生活的静谧与惬意;我们也在她的文字里邂逅着京都的人与事,史与景。

原来,如箭般嗖嗖飞逝的逝水流年,也会因为爱好京都美的人们而驻足。缘分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