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子女像沉迷手游一样沉迷学习?只需解决一个人性矛盾|亲子教育

 新用户41015886 2024-01-25 发布于上海

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任何“反欲”的坚持,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成功的关键是拥抱欲望,让欲望成为你的驱动力,不管是自我提升,还是你或你子女的学业。

想要成功,首先得学会“成瘾”。

在文章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谈谈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盲盒经济”。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颖的商业模式,早在几十年前,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许多抽“奇趣蛋”的商铺,一块钱抽一个蛋,蛋里面的小玩具是随机的。

而现在的盲盒,只不过是把这种模式包装得高端些,做工更好些而已。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整个成本也就10块钱以下,却能卖到100元,并且有些稀缺款能炒到上万元。

记得曾经有个报道,记者采访了一位盲盒发烧友,他的家堆满了这些模型,他的工资一到账,就拿出大部分来抽盲盒,以至于他欠下了不少债。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但如果你身边有收藏盲盒的朋友,或多或少你会发现他对抽盲盒有种让你匪夷所思的入迷。他们肯定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来抽盲盒,就像一个生物钟一样,出于本能的周期行为。

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收集盲盒的,问他为什么会如此着迷,他们大部分会说就是想收集完整,感觉缺失了一款就有个空洞在那。

然而,当他们终于集齐了一套后,他们又会找下一个系列,周而复始。

很显然,他们呈现出的状态跟吸毒者类似,那就是“成瘾”。并且他们成瘾的对象不是“盲盒”,而是“收集”这种行为本身。当他们不这么做的时候,就会浑身不自在——是的,这无论从行为模式上,还是大脑化学反应上,跟“染上毒瘾”没有本质区别。

关键是,他们为什么会成瘾?这成瘾过程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如何把这成瘾的底层原理,复制并运用到工作与学习上?

在这里先买个关子,等会回到这里接着探讨。

现在,我们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关于如何坚持提升自己。

我们先谈谈在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上,我们面临的是一种“两难”的局面,或者说这样一种矛盾——该不该对子女的学习成果做出即时奖赏?

认为应该做出即时奖赏的人的逻辑是这样:人的大多数行为的动机都是寻求反馈,如果做一样事情不会得到反馈,那么没有人能够坚持。孩子学习也一样,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努力不会得到回报,他们还会有动力去学习吗?这个换作大人也是一样的。

不要跟他们说努力学习以后才能有出息、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没有用,因为这样的反馈太过久远了,他们压根就对这样的反馈提不起兴趣。你尝试换位思考下,一件事情的回报要在努力几十年后才能获得,你还会对这件事情提起兴趣吗?

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关键是要给出即时反馈,也就是奖赏。

然而,这样又会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如果长期重复即时反馈,会给他们培养出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自己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奖赏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一旦训练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到了有一天家长不再给他奖赏,或者他对家长的奖赏已经不感兴趣,又或者他感兴趣的事物是家长无法给予的。那么促使他“努力”的驱动力将荡然无存。

所以,在子女教育方面就处于这么一种两难的局面,一个即时反馈与延时反馈的矛盾。可以这么说,所有自我学习能力强、自律的优秀学生,都是有意或无意间解决了这样的矛盾。

该怎么解决这样的矛盾呢?

刚刚提到,为什么家长对子女学习成果的即时反馈会走向无效?其中是因为子女对家长的奖赏已经不感兴趣,又或者他感兴趣的事物是家长无法给予的,同时亦是因为作为家长不可能永远给予反馈,子女总有独立生活的一天。

想想看,在子女还是幼儿时期的时候,他们渴求的东西家长都能轻易给到,如玩具车、一次游乐园、一双漂亮的球鞋等等,这些对于家长来说都是廉价的,自然能轻易给予。

但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求的东西会越来越不廉价,终有一天,家长能给予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会变得廉价,而他们渴求的东西,是家长无法给予的,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为追求奖赏而学习的行为模式自然会走到终点,这时候学习没有了驱动力,自然成绩会一落千丈。

想想看,到了15岁这样的年龄,刚步入青春期,渴求的是什么?是玩具?是游乐场?都不是,渴求的是获得集体的尊重,异性的青睐,而这些都是家长无法给予的。而当他们发现,获得这些的途径,例如跟某个异性谈恋爱的途径,不是靠读书,而是靠别的方法就能即时获得,那他们干嘛还要努力学习呢?

这时候家长越是要制止他们的欲望,他们的欲望会越强烈,甚至最后还会造就他们的叛逆。

记住一句话,任何反欲的坚持注定会失败。所以关键不是要制止欲望,而是学会拥抱欲望,利用欲望。欲望才是最强的驱动力。

家长们的即时反馈最终会无效,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把主动学习与即时反馈捆绑起来成为一体。

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如果主动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即时反馈,或者说主动学习本身成为了欲望,子女对主动学习本身“成瘾”,或者你对自我提升这件事“成瘾”。那会怎样?这时候不需要有任何外界的压力,你自己甚至会“不由自主”的坚持下去,因为你不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浑身不自在。

听起来好像这不太可能对吧?就像我一到上班时间就渴望着下班,我怎么可能会对工作成瘾呢?

世界上还真有不少对工作成瘾的人,并且我们会叫他们为“工作狂”。

其实,你看到某个人如此成功,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真的比你优秀、或者比你自律、或者比你更专注,而是因为他恰好对某件事成瘾,而这件事恰好能够促成他成功罢了。优秀学生与差生的区别,也仅仅是因为优秀学生恰好对他所做的事情成瘾罢了。

回头看看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伟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某件事就是“成瘾”本身。

梵高能创作出那些画,是因为他觉得画画能让他富有吗?

贝多芬为什么创作出这些伟大的乐章,是为了钱?

特斯拉发明出球状闪电,发明交流电,是为了钱吗?

都不是,而是因为他们所成瘾的事,恰好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是的,伟大与卓越,其实是一种“病态”,只是恰好“病”对了地方,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染”上这种“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