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畜为益之二:猪肉(一)

 史仁杰大夫 2024-01-25 发布于江苏

一、意思为猪的汉字

  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指的猪,如猪、彘、豚、豵、豕等字。在《尔雅·释兽》说:“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曰豵。”《尔雅》里还有一段话:“豕子,猪。䝐。幺,幼。奏者豱。豕生三,豵;二,师;一,特。所寝,橧。四豴皆白,豥。其迹,刻。牝,豝。”

  彘即古代所称的猪,也指大的野猪,如《山海经·北山经》中有:“大咸之山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zhì)。”其中的“彘”指的大野猪,现代泛指猪。

  豕泛指猪。猪在《尔雅》中既泛指猪,有时也称“豕子”即小猪。豚的本义是指小猪,现在和䝐(wéi)字都泛指猪。

  豵(zōng)一是指一年龄的小猪,也指一胎生三子的猪,现在豵字泛指猪。

  豶(fén)是指阉割过的猪。

  豱(wēn)指腹部、躯干、头、足俱短、毛色赤黑而短的猪。

  “豥”(gāi)是指四个蹄子都是白色的猪。

  “豝”指的是母猪。

二、吃猪肉与宗教文化等相关

  猪肉是中国人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 猪肉一直是作为主要的荤菜。中国人每一年大约要吃掉7亿头猪,相当于全球猪肉消费量的一半,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就是每个中国人大约要吃掉半头猪。

  猪肉的消费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猪象征着富裕和福气,曾作为供品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中国神话故事和传说中也有很多猪的形象,如《山海经》中有一个叫当康的神兽,《山海经·东次四经》云:“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鳝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当康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据说听到当康的叫声,天下就会大丰收。《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中国人饲养猪和食用猪肉的历史还很长,已经有9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商、周时代就发明了阉猪的技术,使猪肉的品质从此以后有了极大地提高。

  除了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等国家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猪肉消费量相对较少。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有地理条件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如欧美等地养牛可能比养猪成本更低,牛肉比猪肉更便宜,品质也好,所以他们的肉食以牛肉为主。

  烹调方面的因素,如英国等欧洲国家,对猪实行也人道主义,很多公猪和母猪都不骟,杀猪时不放血采用电击一击而杀,那里的猪肉带有很重且难以去除的臊腥味,猪肉相当难吃。还有,外国人喜欢用烧烤等简单的烹饪方式,烹饪时用的佐料也少,不像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的烹饪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去腥去味增鲜的佐料。比起猪肉来,他们更擅长牛肉的烹饪。

三、猪肉的性味

  《素问·五味》中有“猪咸”之说,《中药大辞典》也认为猪肉味甘咸,性平。

  但是,翻看历代本草学专著,发现历代医家对猪肉的性味有着不同的认识。

  《本草备要》认为猪肉是“咸,寒”的;《本经逢原》认为猪肉是“甘,平,无毒”的;《名医别录》认为公猪的肉是味酸性冷的,谓:“猳猪肉,味酸,冷。”猳(jiā)猪即公猪。

  《本草纲目》中对猪肉的性味有四种说法,谓“酸,冷,无毒。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江猪肉︰酸,平,有小毒。豚肉︰辛,平,有小毒。”其中的“江猪”是指江南地区饲养的小耳朵的猪。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认为猪肉多偏寒性。其中所谓的“小毒”中的“毒”是指猪肉对人体的伤害作用。

  我在临床观察到,喜欢吃猪肉类荤菜的人,大多舌质偏淡,舌体偏胖。因此,我认为猪肉的性质,在总体上是偏寒性的。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有一个治“漆疮作痒”的方子,引用了《千金方》的“宜啖猪肉,嚼谷涂之”的方法。“啖”就是吃的意思,“啖猪肉”就是吃猪肉,再将谷物(可能是指孙思邈所生活时代和地区的谷物)嚼碎后涂在局部。漆疮相当于现代的接触性皮炎,症状是充血、瘙痒、疼痛、糜烂等,性质属热,治疗应当以寒制热,吃猪肉能治疗“漆疮”,反过来证明猪肉是偏凉性或偏寒性的。

四、猪肉的食养作用及补阴还是补阳的争议

  对猪肉的食养作用,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说,猪肉:“宜肾,补胃气虚竭。”就是说猪肉对中医所谓的肾脏有补益作用,补胃气虚竭即健胃作用。因为猪肉在五行中属水入肾,所以说“宜肾”。有人因为猪肉属水、气味臊、入肾,因此说吃猪肉对性功能有帮助,我觉得这并不符合主流观点,因此不赞同此观点。一般认为,猪肉的作用主要在补阴,并非补阳。《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等现代编撰的带有官方性质的本草学著作都认为猪肉的作用是滋阴、润燥。

  清代名医张璐在《本经逢原》说:“精者补肝益血。”就是说精瘦的猪肉有补肝益血的作用。

  清代名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一书谓:“獖(fén,同“豶”,即阉割过的猪)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认为阉割过猪的肉,也就是我们现在平常所吃的猪肉,有滋阴的作用,主要滋补的是肾、胃、肝的阴液;还有滋润肌肤的作用,经常吃肉能使肌肤润泽;对大小便的排泄也有益;对消渴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能使身体虚弱消瘦者,通过吃猪肉变得强壮。

  虽然一般认为猪肉是补阴的,但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却认为猪肉是补气、补阳的。他说:“猪肉补气,世俗以为补阴误矣,惟补阳尔”。因为朱震亨认为猪肉是补阳、补气之品,如果用以补阴,就搞反了,所以说是“以火济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