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预测(2)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1-28 发布于甘肃
总的来说,九省联考提供的文本与2023年新高考Ⅱ卷的出题思路非常相似。在选材上,两份试卷都选择了《百战奇略》和《李卫公问对》这两部军事著作;在设问上,除了前面的题目外,都考查了“原因”这一主题。因此,可以说这次文言文试题基本上是2023年新高考Ⅱ卷的翻版。
此外,这两段材料所选的战例是李靖攻打东突厥的一场战役。第一段材料记叙了这一战役的经过:李靖在奇袭突厥后,利用颉利请求投降的机会,趁突厥人放松警惕时,偷袭并大败突厥。这场战役直接消灭了颉利部落,使东突厥这一大唐北边的最大威胁直接消失衰亡。而第二段材料则补充说明了李靖不顾唐俭安全偷袭突厥的原因。这两段材料内容巧妙关联,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这场战役成功的原因。这些选文故事生动、分析视角独特,且文字较为浅易,适合作为高中毕业生的考查材料。
三个材料的结合很有可能成为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试题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官无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是故子墨子言曰:“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
材料二: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明允笃诚,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宣慈惠和,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八元”。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好行凶德;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颛顼氏有不才子,傲明德。此三族也,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舜臣尧,流四凶族,投诸四裔。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八年》:)
材料三:
“八凯”“四凶”,见《左氏·文十八》传。《尧典·序》又云:“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氏注曰:“尧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禅位之志。”案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授为疑。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何者?据《山海经》谓放勋之子为帝丹朱,而列名于帝者,得非舜虽废尧,仍立尧子,俄又夺其帝者乎?观近古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疑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对一处给1分,断句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案汲冢琐A语云B舜放尧C于平阳D而书E云某地有城F以囚尧G为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永远不变的意思,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中的“常”引申为规律。
B.很,通狠,意思是狠毒、残忍,和今天所用的程度副词“很”不同。
C.是以,即以是的倒置,与《小石潭记》中“全石以为底”结构相同。
D.异说,怪诞的言论,具体指上文《尧典·序》和孔氏注中的有关说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尹身为厨师,职业卑贱,能被汤提拔而成为名臣,这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
B.八恺、八元是前代帝王的才子贤士,他们的家族都传承到了尧时,尧却不能重用。
C.天下人心意一致,都愿意拥戴舜为天子,是因为尧的圣君形象已经崩坏无法服众。
D.《山海经》提出,尧的儿子丹朱拥有帝王名号,可能是因为舜废掉尧后拥立了丹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舜的贤能,但材料一说“尧举舜”,材料二中说“舜臣尧”,请说说两者为何有此不同。(3分)
案】10BDF   11D   12B
13如果要效法尧舜汤禹的治理之道,那就不能不推举贤士。推举贤士治理国家,是政事的根本。
既然这样,那么只要看这两部书,就已经足够作为证据了,但是这些书仍然有未能明察的地方。
第一句的关键词是:祖述、尚贤、判断句
第二句的关键词是:然则、有所、未睹
14材料一突出古代圣王为政提拔有德有贤之人,以尧举舜论证古圣王之明;
材料二以尧不能用才去凶衬托舜的贤能,如果说尧举舜就会使文意产生矛盾,只能说舜臣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山西南高而下倾于海,故天目于浙江之山最高,然仅与新安之平地等。自浙望之,新安盖出万山之上云。故新安,山郡也。州邑乡聚皆依山为坞而山惟黄山为大大鄣山次之。秦初置鄣郡以此。
唐广明之乱,都使程沄集众为保,营于其外,子孙遂居之。新安之程,蔓衍诸邑,皆祖梁忠壮公。而都使实始居汊口。其显者,为宋端明殿学士珌。而若庸师事饶仲元,其后吴幼清、程钜夫皆出其门,学者称之为徽庵先生。其他名德,代有其人。
程君元成汝玉,都使之后也。故为《汊口志》,志其方物地俗与丘陵坟墓。汝玉之所存,可谓厚矣。盖君子之不忘乎乡,而后能及于天下也。噫!今名都大邑,尚犹恨纪载之轶,汊口一乡,汝玉之能为其山水增重也如此,则文献之于世,其可少乎哉?
(归有光《汊口志序》节选,选自《古文辞类纂》)
材料二: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三: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卷上。
州邑ABCDEFGHI山惟黄山JKLMNO次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鄣郡,与《过秦论》中“以为桂林、象郡”的“桂林”“象郡”一样,均指秦设置的郡县。
B. 学者,求学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
C. 阳,向日为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文中“太行之阳”指的就是太行山的南面。
D. 黜陟,罢免官职。文中“理乱不知,黜陟不闻”指李愿不关心社会和官场,安于隐居生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安地势高峻,山势蜿蜒延伸,环绕多个邑镇。唐代时,程沄为避战乱率子孙在新安定居,宋朝时程珌地位显赫。
B. 程汝玉是程沄的后人,归有光编写了《汊口志》,记录地方特产及人世风俗,并作序勉励晚生后学不忘家乡。
C. 苏轼认为记录见闻的详略、有无探访实地的勇气和撰文记录的能力,是石钟山得名原因流传受到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D. 李愿居住之地盘谷,因盘绕在两山之间而得名,此处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适合隐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14. 三则材料的写作内容都涉及自然山水,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案】10. CHL    11. D    12. C    
13. 1)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2)与其当面(或生前)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或死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或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14. 材料一,(勉励)表彰程汝玉写作《汊口志》,不忘家乡的可贵品质;
材料二,(说理)评价前人对石钟山得名缘由的误解,说明求真求实精神的重要性;
材料三,(言志)抒发隐居自洁的高尚情操。(摈弃官场、洁身自好的隐逸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