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年的福建(泉州02)

 拍照的阿步 2024-01-30 发布于浙江

续一续上一篇的泉州。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最早称“娘妈宫”,其是所有妈祖庙中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俯瞰下泉州的老城和新城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人们出海前总会向妈祖祈求风调雨顺。闽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有妈祖庙,但泉州才是这位“海神”的故乡,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庙宇—樟林古港天后宫便是以福建泉州的天后宫建筑样式为蓝图建造起来的;很多台湾等地的信众都会特地组团前来泉州寻根谒祖、祭拜妈祖。

去的时候正值春节期间,游客香客众多

天后正殿是12—14世纪出海经商的人们祭祀海神妈祖、祈求航海平安的主要场所,现存主体结构形成于19世纪,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历代构件。

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泉州天后宫历经修缮、发展,现仍保存了16世纪之前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现存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两侧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将院落围合,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

正殿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花岗岩砌筑,四面围堵浮雕鲤鱼化龙、神驹飞驰、鹤舞祥云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富有艺术感染力,烘托天后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寄托人们追求美好愿景的期望。

元代1278年,朝廷敕封泉州妈祖为“天妃”,1281年派遣使者主持敕封仪式,泉州天妃宫列入国家祭典。

1329年(元天历二年),朝廷在祭祀泉州妈祖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确将泉州天后宫作为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肯定了泉州妈祖在海外贸易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从信仰文化的扩张,看出当年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盛,印证了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地位。

1407年(明永乐五年),郑和下西洋,获得天妃庇佑,奏请修缮天妃宫。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泉州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朝廷,敕封妈祖为“天后”,泉州天后宫因此享有历代朝廷钦崇的崇高礼遇。

1815年、1821年按原有规制进行两次修缮。1989年以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信众踊跃捐资参与修缮。各地信众的广泛参与,也印证了泉州天后宫在海内外妈祖信众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皇后宫周边的小巷也是可以逛逛,感受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看来还能续几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