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启示录069 :为啥说所谓修道就是彻底清空自己的心

 新用户17779036 2024-02-02 发布于江苏
导读
得道的长者,真的可以做到肤色像小孩子一样吗?庄子借女偊之口,讲了哪几个关键?为什么每个关键都有一个外字?为啥说所谓修道就是彻底清空自己的心?怎样理解庄子讲的撄宁的境界?为啥说最好的美容是修心,而不是去修脸!为啥说庄子和佛祖讲的是一回事?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我们今天一起精读《庄子·大宗师》篇。

01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
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02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到:”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是脸色却还像小孩子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女偊回答道:“我已经体道悟道了。”
南伯子葵又问:“大道能通过学习而得到吗?”
女偊说:“不行,那怎么可能呢?你还不是可以学道和悟道的人。
卜梁倚这个人有圣人敏捷的外用之才,而没有圣人内凝虚淡的成道根器,我是有内凝虚淡的内在成道根器,而没有敏捷外用的圣人之才。
我想用自己的圣人之道去教导他,也许他能够真的成为圣人吧。
就算成不了圣人,把内凝虚淡的圣人之道告诉他,这样有敏捷圣人之才的人,也应该容易得多。
我还是告诉了他,并且守着他而不离去,他持守了三天之后就能够把天下都遗忘了。
把天下至之度外之后,我继续持守,七天以后就能把外物都遗忘了。
将外物完全置之度外之后,我又继续持守,又过了九天之后,他已经遗忘自身的存在了。
能够忘掉自身,将生死完全置之于度外,心就能像朝阳升起一片光明,大彻大悟。
心如朝阳升起一片清明,大彻大悟,然后才能领悟到绝对的、独立的、最究竟的大道。
能够领悟到卓然独立的大道,然后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间限制,不再分别。
超越了古今的时间概念,才能够进入没有生死分别的,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的境界。
原来大道能让万物死亡消灭,但是本身则没有死亡和消灭。大道能够使万物出生和生长,但其本身则没有出生和生长。
如果把大道当成一个事物来看,它是无所不送,无所不迎,无所不毁,无所不成,没有任何个人的分别与偏爱,这就叫做撄宁。
所谓的撄宁,就是指在万物生住坏灭的纷乱变化之中,能够保持极致的宁静。

03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又问到:“那您是从哪里闻道和得道的呢?”
女偊回答他说:“我是从副墨(也就是文字)的儿子那里闻道学道的。
副墨的儿子是从洛诵(也就是背诵)的孙子那里闻道学道的。
洛诵的孙子又是从瞻明,(也就是目力明晰、深刻洞察)那里得来的。而瞻明是从聂许(也就是耳闻心悟)那里得来的。
而聂许是从需役(也就是勤于实行)处得来的。而需役是从于讴(也就是吟诵领会)那里得来的。
而于讴是从玄冥(也就是虚静深远)处得来的。
玄冥则是从参寥(也就是高远廖阔)那里得来的。而参寥是从疑始(也就是迷茫和疑问的开始)那里得来的。

04
我们今天就先读到这里。读完了这两位的对话,也就是这个寓言故事之后,首先我们想问一下:
难道人真的能够返老还童吗?
这位得道的女偊,应该是庄子讲故事编出来的一个虚构的人,到底是一位名字叫女偊的得道之人,还是真的就是一位女性,我们就不能较真了。
因为一是搞不清楚,二是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但是得道之人能够返老还童这个事儿,还是有必要聊一聊的。
中国人最喜欢讲相由心生,这在生活中也很好得到印证。
同样一个人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和在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的时候,脸色、眼神、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都是不一样的。
一个得道之人心无挂碍,无忧无虑,不就和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一样吗?老子不也说要“复归于婴儿”吗?
一个人心中没有了种种分别和计较,不再患得患失,眼神自然会更加清澈,精气神消耗也要远少于常人,气血自然要比普通人旺,肤色自然也会远远好于普通人。
我个人曾经在山东微山的一个小道观里,见到过一位道长,和他有一面之缘。
这位道长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或者是让我感觉到无比惊讶的是,他的皮肤真的就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细嫩光滑。
他已经是中年人了,眼神也少有我们普通人瞳孔里的那种浑浊。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知道“鹤发童颜”应该是真的存在的。

05
这就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到底怎么样才能算是最好的美容?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永葆青春
如果我们读懂了庄子的这段文字,就会明白,最关键的美容秘诀是修好内在的一颗心,而不是拼命地向外寻找保养食品和化妆品。
再好的化妆,也是在掩盖,本质上是伪装。虽然美,但是它不真。
而能做到心中没有分别、没有好坏、没有取舍,能够减少精气神的消耗,就可以让我们衰老的速度大大下降,会让自己拥有自然真实的年轻态。
所以最好的美容是修心,而不是千方百计去修脸。

06
我们读懂了庄子借女偊讲的教人修道的步骤,就可以明白一件事,原来修道就是彻底清空自己的心
庄子借女偊之口说“三日而后能外天下,七日而后能外物,九日而后能外生”。
这个“外”字用的很有意思,说明我们普通人心里面装的太多的东西了。
正是心里面这些东西的存在,让我们烦恼不断,不得自在,同时也阻碍了我们体道和悟道。
所以,要想体道悟道,先把心里的东西全都扔掉,就跟我们打扫房间一样,全部丢掉,要做断舍离。

07
我们来先看看“外天下”和“外物”,这说的不就是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讲的“六根清净”吗?
外在的人事物通过人身上的六根进入内心,成了六识,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分别、好恶、取舍和执着。
所谓的修心,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让外在的人事物进入自己的心,更不能让心里的那些人事物赖在心里不离开,这不就是佛家讲的放下吗?
再看看庄子讲的外生,这不就是连自己的肉身生死也彻底放下,不再当回事吗?
如果心里面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都能够极度平静地接受和面对,还能够极度平静地处理与放下,一切都不往心里去,内心不就一片空灵了吗?不就是一尘不染了吗?
心的明镜之上,再也没有一丝尘垢,人不就可以清醒地清楚地看明白这个世界的本来样子嘛?不就是洞见生命的本质而恍然大悟了吗?
那不就是庄子借女偊之口讲的“朝彻”吗?人能够做到朝彻,不就彻底洞察了生死、垢净、增减都是假象。实质上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贪没有意义,怕也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才能够真正明白心中的种种分别与好恶,完全是自己在骗自己,自己在折磨自己,人就会觉得哭笑不得。
这个时候人就能够做到庄子讲的见独和无古今,不死不生的境界了。
也就是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离一切相,则名诸佛”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庄子讲的撄宁和佛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质上不是一回事儿吗?不就是能够平静地接受、面对处理,然后再放下一切吗?
不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吗?不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后再彻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吗?

08
我们读懂了就会明白,佛也好,道也罢,那些都是相,都是外在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区别。
让心回归极致的宁静,然后洞察这个世界万象背后不变的本质,看见这个世界万物的源头和归宿。
看透世界上无生无灭的本质,无得无失的本质,人才能够彻底看破、放下和自在。
才能够看见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

09
当南伯子葵问女偊,他是在哪里得道的?
女偊给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出现了很多特别奇怪的名字,这些名字本身都有隐喻。
比如说副墨暗指文字;洛诵暗指读诵、背诵;瞻明代表眼见观察;聂许代表耳听;需役代表践行;于讴代表吟咏等等。
庄子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是真没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搞清楚,不过我倒是觉得庄子讲的是修行悟道的各种方法。
副墨可以理解为读经,洛诵可以理解为出声念诵,甚至是背诵。这不就是今天道场中,不管是佛家道家都有的早晚课吗?
聂许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听高人开示,也可以理解为有耳根圆通,比如念诵佛号、菩萨名号给自己听,或者用播放器播放佛号、咒语给自己听。
还有一种修行的方法是闭目,全神贯注倾听自己呼吸的声音。
本质上都是让自己散乱而又拼命向外攀缘的心,完全回归生命的内在,能够制心一处。
最后做到老子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做到《心经》中讲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甚至能够让自己入定,也就是佛家说的三摩地。
体道悟道就是自然而然的。

10
此外,我们去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只要火候到了,也会形成一种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合一的境界,突然有一天也会恍然大悟。
现在的我们,都基本上是既无圣人之道,也无圣人之才。慧根不够深,悟性不够高。
如果我们也真的想明心见性,开悟得道,那就最好老老实实地去读经诵经,去在事上练习,去静坐、观心、观呼吸。
当然,最好是多种方法并用齐头并进。
就算这一辈子得不了道,成不了圣人,至少能让自己的慧根再深一点儿吧,悟性能够再高一点儿吧!
不下苦功夫,怎么能见到功夫?
点击下面#庄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庄子启示录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