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违反纪律的初中学生,到底能不能打

 感与想 2024-02-03 发布于陕西

现在教师的惩戒手段已经被极大束缚住了,这虽然保护了学生权益,但加重了教师负担、劳心劳力,给初中学生上课,纪律其实成了个大问题。

有些教师变换了管理方式,把惩戒变为奖励,通过奖品激励学生,实现课堂管理、教学管理,但这只能管理住较优秀的学生,并不能实现班级最大多数人的全面管理,所以说奖励管理的办法也只能管住一部分人。

说到这,其实就引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违反纪律的初中学生到底该不该打,能不能打。

该不该打,我觉得是应该的,有些初中生是很顽皮顽劣的,不打怎能管住他们。至于能不能打,每个教师都有一杆秤,选择性比较多。有的人选择不打,有的人轻打,有的人暴揍,情况比较复杂。

 其实,初中生里面的熊孩子要不要打?这个问题向来存在较大争议。

有人认为,“只有不会管的教师,没有管不好的孩子”,用打解决问题,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而赞同打孩子的人群认为,老师合理地打,作为惩戒手段视,其也是管的一种方式,当其他方式不能奏效的时候,打就是必然的选择,不然孩子不学好。

就比如,这学期末,班里有几个孩子玩“纸炮”,就是把一张方形纸,纵向一折,然后再横向一折,用手把里面包裹的纸抻开,形成气筒,之后猛地一甩,形成霹雳地“嘭”地一声,有的人甚至课堂偷玩,制造噪音,这严重影响了课堂。

对于这种劣迹举止,讲道理没有用,讲多了一些大道理,他又听不进去,还会会故意走神,眼睛瞟向别处,来逃避老师的念经”式的批评,形成顽疾,屡教不改

如果这种不好的风气和习惯慢慢养成后,就会在课堂上弥散开来,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就近来说,学生犯错误,行为恶劣者敲打一下其实是为了教学管理。

说远一些,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给予他们的惩罚其实是对孩子的保护,只有让孩子知道怕,知道后悔,真正的痛了,他才明白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这才能让孩子不会因为恶小而为之,最后酿成大错。

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要求老师管理好、教育好自家孩子,可谓是把要求提到最高。但又怕老师惩戒了、打了自家孩子,甚至不相信老师,干脆束缚住老师的管理权限。这些家长要思考一下,在这种管理空间下,孩子能管好吗?

如果不能有效惩戒,学生散漫是肯定的。另外,一个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学生,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如果还不多给管理权限,进行有效管理,只是浪费唇舌,那么教师躺平其实是最佳选择了。这是社会、学校、家长甚至教师自己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还是之前说的那句话,对于惩戒学生,有的教师选择不打,有的轻打,有的暴揍,情况比较复杂,教师的选择不一样。况且,现在教室都有监控,其实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保护,教师们的分寸感也很强。

对于教师打孩子,有人给过这样一个独特的比喻:打孩子是教师的“核武器”,让孩子知道你有,但最好从来不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